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娜美言如玉 » 第四十二章 有缘无分

第四十二章 有缘无分

    江城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具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夏高温、降水集中,冬季稍凉湿润等特点。

    五月的江城,气温已达18℃~26℃。开始步入夏天。

    言睦丰和猴子都只身穿着短袖,漫步在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的江城大桥上。大桥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中国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它的造型新颖,气魄宏伟,像一条巨龙横卧在长江上。

    站在大桥的中部,欣赏着长江两岸美丽的夜景,看着桥上来往奔驰的车辆,感受着车辆经过大桥时震动带来的那种心动紧张的感觉。言睦丰感到一阵阵的轻松。

    矗立在龟山上的江城电视塔在夜色中很明显,塔身的颜色依次变化,塔顶还会放射出几道闪亮的白光,发散到江城的两江四岸。

    江城的夜晚,两江四岸被灯光秀装点,璀璨绚烂。

    在变幻的灯光秀下,四岸的楼宇联动成一张巨幅画布,高低搭配,层次分明。

    江城长江大桥、鹦鹉洲长江大桥、晴川桥的灯光交汇其中。

    结束了白天的忙碌。置身于这璀璨之中。

    “果真是美轮美奂!不愧是中部第一城!”猴子感慨到。

    “要不要去买张票,上观光游轮。这样能更好的看夜景?”猴子接着问。

    “不用了。这样就很好。一切都是刚刚好!酒微醺,景刚好,过犹不及。”

    微风徐徐,花香阵阵。言睦丰和猴子慢慢往酒店赶。

    接下来,言睦丰,猴子和杨勇用三天的时间,把江城市区的市场摸底了一遍,心里有个数。

    现在全国已有几千家生鲜电商。竞争不可谓不激烈。但是,再大的竞争也要硬着头皮往前走。商场也如人生般,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随后,猴子回宁市,言睦丰回了苏市。

    苏市也渐渐热起来。

    街上的人开始换上衬衫、薄长裙、T恤等清凉透气的衣服。

    言睦丰回归正常的工作和作息。早起跑步、晨读、做早餐,然后去公司上班。如果没有公司聚餐和要好朋友的约餐,他基本都是回家自己做晚餐。做上几个简单的家常小菜,吃着清淡,也是一种幸福。

    不过,此刻,言睦丰吃的不是自己做的家常小菜。而是一家家常菜馆的外面,天气热,露天吃比较凉快。外面四五张桌子已经坐满了人。对面坐着允娜,对,是允娜。

    桌上少不了言睦丰爱吃的炒花甲、毛豆和卤鸭头。四五瓶啤酒,一个扎杯。

    “你可以喝多少瓶啊?”允娜手里拿着一个鸭头,边吃边问。

    “一箱应该可以的。”言睦丰端起酒杯,喝了半杯,呵呵的笑着说。

    “没想到你这么大个老板,还经常到这些地方吃饭。”

    “可能和我是小地方来的有关吧。我觉得这样舒坦。”

    “那个,那个,我不是那个意思。你别误会。”

    “哈哈。我知道你的意思。”

    “呦!这不是那谁吗?言睦丰。”忽然一个妇女的声音响起。

    言睦丰和允娜都抬头看去。言睦丰略微一愣。允娜看到一位五十多岁的妇女,化着妆,打扮得挺时髦。

    “阿姨好。”言睦丰站起来,打了个招呼。

    “这是你女朋友吧?”妇女看着允娜说到。

    言睦丰点点头。

    “还是一如既往的吃这种小店的饭。”妇女有点鄙夷的说。

    “阿姨。这家饭店的家常菜味道好得很呢。要不你也坐下来和我们一起吃点吧。”允娜站起来笑着对妇女说。

    “不了,不了。我忙得很呢。小姑娘,我跟你说噢,你找对象呀,要擦亮眼睛看清楚呢。可不要被骗了。”

    “谢谢阿姨。要不一起吃点吧。”

    “你们吃吧。我忙得要死。”说完,妇女走了。

    “你骗人家闺女啦?”允娜砸吧了一下嘴唇,笑着问到。

    “是何韵的妈妈。”

    允娜的脸瞬间暗淡了一下,她马上又用笑容掩饰,咯咯笑着。

    但这一丝丝的变化还是被言睦丰捕捉到了。

    “我们是大学同学,大二的时候开始交往。”

    “大二?”

    “嗯。对。”

    “平时一起上课,一起泡图书馆,假期一起打工。那时候我觉得人生的幸福就是这样。不知为何,大学在一起的三年我们从未争吵过,没有过矛盾。大学毕业以后就一起租房子。”

    “咳……咳……一起租房子?”允娜正在喝水,忽然被呛到了。

    “后来,她妈妈知道了。也倒没反对。只是给了条件,三年之内,房、车、苏市户口,三者缺一不可。”

    言睦丰喝了一口啤酒,脸上似有落寞。

    “然后呢?”允娜问到。

    “然后我们就商量好了一起努力。先不说户口问题。凭我的能力,三年之后挣个房和车的首付应该是没问题的。我也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

    “那为什么最后没有在一起?”

    “可能是我们有缘无分吧!”

    “你信这个?”

    “这个当然信啊!有时候缘分真的是很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