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乱世桃花逆水流 » 第三章 萧墙:营中乱象

第三章 萧墙:营中乱象

    公孙嘉禾霍地一声站起来,转身就走。

    徒留李世默和关河坐着面面相觑。

    关河完全不明白自己到底是怎么刺激了这位大小姐,李世默则是隐隐约约意识到一点点不同寻常的东西。

    他朝关河使了使眼色。

    你去看看吧?

    关河无语,就算是主君发话他也觉得无语。

    怎么是我?

    李世默叹气,“嘉禾是个有分寸的人,闹归闹,不会这样子。她从不因为我的话发那么大的脾气,这是因为你。”

    关河继续不解。

    难不成是我说的话有问题?

    两个人眼色比划来比划去的,最后关河屈从自家殿下的意思,无奈起身准备开门去找大小姐。

    刚走到门口,唰地一下大门被突然拉开,露出公孙嘉禾一张圆圆的笑眯眯的脸。

    “你们说吧,我听着,万一你们有需要我的时候呢?”

    公孙嘉禾坐回原来的位置,努力地,扯出一个骄傲的笑意,甚至露出了两排整齐的牙。

    “你们不必像哄小孩子一样哄我。不好意思,我,长,大,了。”

    那……就继续。

    刚才说到的是?

    “祁法新。”李世默条分缕析道,“他和祁羽的关系我之后再查。现在当务之急是要弄清楚,参加集会的人占东都折冲府的多少?还有没有别的人参与进来了。如果有可能的话,能不能把我们自己的人塞进去。”

    关河点点头,表示都记下了,“我尽量,但可能不大。这件事越严重,能塞人的可能性就越小。”

    “我知道。如果完全塞不进去人,反而说明了问题。先走一步再看看吧。”李世默顿了顿,“再说第二个问题吧,裁定军功。”

    “按军功裁定中下层军官有一个问题就是,军功没有办法比较。殿下,东都折冲府的都是城坊兵,咱们从秦岭带出来的兵,要么是神策军、要么是泾原节灵武节的边军,他们去年一年的军功就能超过东都折冲府内绝大多数从服役以来的军功总和。”

    “我觉着这个办法很公平呀!”公孙嘉禾托着腮认真听,“带兵打仗不按军功授官那按什么?要得军官再挣军功不就完了。”

    “不是这么简单的。”关河摇摇头,“现在的问题是,咱们从秦岭带过来的兵分成了两部分,少部分进入了梅如生组建的十六卫,大多数进入了东都折冲府。按军功裁定的话,秦岭派一定能占据绝大多数中下层军官的位置。这样就会导致一个结果——”

    关河直接沾了沾茶杯里的水,在桌子上画了两个圈。

    “十六卫人多官职多,加上河阳节的兵军功相对也不少,秦岭派占据一部分官职之后,河阳节的利益并不受损。但是东都折冲府的官职少,按照军功,秦岭派几乎可以垄断所有东都折冲府所有中下层军官的职位。那么原本东都折冲府的兵就毫无活路了。

    “我们看起来用了一个很公平公正的方式,但最终导向了一个不太能服众的结果。尤其是这种结果本身是对我们这些外来势力有利的,我担心会引发兵变。这也是我担心的,东都折冲府聚众集会的根本原因,他们的反意是被我们逼出来的。”

    关河本是武将,很少说出这么大一串关于时局兵事的看法。他既然肯推心置腹地说,必然是他作为折冲都尉已经发现了不太对劲的地方。

    李世默指尖轻叩桌案。

    这样的安排是萧岚的意思。按照他的说辞,河阳节、秦岭遗兵、东都折冲府,这三部分军队迟早必须要混合在一起的。与其苦心琢磨强行拼在一起的方法,不如用统一的军功裁定的方式,至少明面上是公平服众的。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秦岭派是李世默的元从,必须保证人数上最少的秦岭遗兵在未来的东都防卫上居于主导地位,军功裁定就成为了最好的方法。

    如果是萧岚的意思,那背后必然有李若昭的影子,《建言十策》的背后每一条都有李若昭的影子。如果条件允许,她绝对是个会走一步看三步的人。

    她不可能想不到这样会逼反东都折冲府。

    所以,她没有明说的意思是,这是她希望的结果?

    那么,站在李若昭的角度,逼反东都折冲府之后,必然要用梅如生麾下十六卫的队伍平乱。这样一来……

    李世默好像想通了。

    “殿下,殿下!”看到李世默半天没出声,关河硬着头皮凑近了李世默,“万一要是逼反了……”

    “先这么处理吧。”李世默在完全跟上李若昭的思路之后,整个人显得格外忧心忡忡。他眉心紧锁,“你先慢慢摸排折冲府的有多少人参与进来,我再给你安排一个副手,让李君毅任你的左果毅都尉。他长于后勤,应该会给你不少的思路。”

    啊?

    关河目瞪口呆,“李君毅将军那可是……”

    李君毅十几年前赋闲在家之前那可是南衙金吾卫大将军,再加上也算李世默的姨父,怎么说也不该给自己当副手。

    “他不欲关心兵事,让他当你的副手正合适。你们要多听多看多留意,有什么事情,及时和我说。祁羽的消息,我也会及时告诉你。”

    李世默瞥了一眼窗外,天色已经大亮,大约已经过了卯时,此时如果再不回去,容易引起麻烦。他起身,强行结束了这次谈话。

    “一句话,重要关头,我们随时互通有无。”

    李世默把公孙嘉禾驾来的那辆马车拆开,骑着马回皇宫二城。剩下的半截车厢暂时就留在客栈,交给公孙嘉禾和关河处理。

    送走了李世默,一直在旁边凑热闹听故事的公孙嘉禾撞了撞还在发呆的关河的胳膊肘。

    “你也没比我聪明到哪里去嘛。”

    关河觉得好笑,他反问,“你想明白了?”

    “没有。”公孙嘉禾老老实实摇摇头,“想不明白的事我一般不会想,你不相信我哥吗?”

    “我一直相信殿下,只是……”

    关河与公孙嘉禾并肩走在回房间的走廊中,步伐并没有那么轻快。

    “这么长时间过去了,我还是不太清楚,小语、贤妃娘娘,到底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