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Stellairs:人类千年 » 2286.03:舰队实验

2286.03:舰队实验

    ……

    一直以来,针对能量武器和动能武器的对比从未停止。

    最近的几次战斗中,各种武器和设备的战斗数据也引起了科研机构对研究方向是否正确的疑惑。

    ……在首次与法莎提舰队的交锋中,法莎提的磁轨炮对护盾造成了极大伤害,这让科研部对护盾的防护能力产生质疑。

    而随后与XT489舰队的交战中,联合舰队的护盾依然以极快的速度崩溃,尤其是承受了大量的人员伤亡过后,地球联合开始对舰船防护投入大量资金,对护卫舰和驱逐舰进行了舰体再设计,解析的XT489的科技,也被用以强化舰船的作战能力。

    但力场护盾这种防御方式,由于其一直不那么亮眼,甚至可以说失败的表现,依然受到质疑,科研部内也分成几派,一部分人甚至认为护盾是完全没用的,不应该浪费资源在升级护盾系统上面。

    而在武器方面的争议则主要是能量武器和动能武器的选择上。

    地球联合目前的所有舰船,装备的都是动能武器,无论是各种样式的导弹、防空系统还是火风暴机关炮,都是以动能打击为主,为数不多的中型离子裂解炮,虽然不是动能打击造成伤害,但也完全无视护盾和装甲,是直接作用在舰体结构上的武器。

    地球联合不是没有优秀的能量武器,比如X激光炮、等离子加农炮,但能量武器往往对护盾毁伤效果较差,并且基本没有战场试验数据,达不到列装标准,但在为数不多几次实验中,能量武器对舰体装甲伤害效果较好,并且也对舰体结构有很好的效果。

    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这两个发展方向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地球联合科研部。

    而在消化了来自战争的科技馈赠之后,面对来自科研部的全新的、长达2400米的舰体时,这种道路之争是迫在眉睫需要被解决的,尤其现在大战将至。

    ……这种2400米级的战舰最后被确定为地球联合制式战列舰,在最初的规划中,地球联合要求科研部针对该平台开发两种级别的战舰——空天级和火力级。

    一艘主要负责火力输出,另一艘主要是作为舰载机的搭载平台,类似于海战时代的航空母舰的职能。

    对于空天级的定型很快完成,由三个中队的舰载机、大量的防空武器和三门中型离子裂解炮作为主武器的战舰首次出现在地球联合的军港里,加入太阳系常备舰队执行巡航任务。

    而在火力级的设计上,道路之争则成了她‘难产’的重大阻碍。

    火风暴、裂解炮之后,对大型武器的设计陷入僵局,科研部给出两种方案,一种是射程极远且准确度极高的动能火炮;另一边则是以抛射质子团为攻击方式的发射器。

    动能的思路是以空天级为核心作战,用火力级的动能火炮快速消耗掉对方的护盾,然后让空天级放出舰载机,对敌方的装甲和结构同时打击,达到快速毁伤的效果。

    而质子发射器则重点加强了对装甲和舰体的综合毁伤能力,强调战场多面手。

    他们认为护盾这一防御模式过为落后,舰船的设计要有指向性,而他们的假想敌正是最近一个世纪以来交战的两个对手。

    在单独作战时,在一百三十公里的距离上用质子发射器优先开火;接近到五十公里,由裂解炮对对方结构进行损毁;最后是三十公里,火风暴的弹雨将会彻底撕开对方的护盾系统,任由在装甲和舰体毁伤方面占优的质子发射器屠戮。

    而在舰队作战的情况下,护卫舰、驱逐舰和巡洋舰会与敌舰队近身交战,尤其是护卫舰,敌方的护盾会被消耗的极快,根本不需要作为火力输出的火力级战列舰再针对护盾安装动能武器。

    经过长达一个月的友好交流,双方唯一达成共识的,是护盾这一防御方式确实有些鸡肋的感觉。

    舰体设计方面,除了主武器以外,其它设计均敲定下来。

    然后……奇怪的事情就出现了,来自同一个科研部的两份设计图纸同时摆到了统帅部面前。

    在两边的争吵中,统帅部最后做了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解决办法……

    ……一年之后,两艘战列舰出现在太阳系恒星基地旁边。

    [双方距离一百三十公里]

    [除主武器外,两舰配置完全相同]

    [舰体内部自检完毕,确认全部人员已撤离]

    [交战规则已下达]

    [作战开始]

    女声落下,站在恒星基地中控区舷窗附近的一众人员齐刷刷的拿起望远镜,盯着不远处两艘战舰。

    得益于射程优势,搭载了质子发射器的一号实验舰率先开火,质子团在力场的包裹下沿着固定轨道飞了出去。

    质子团刚刚飞出去不久,随着双方距离的贴近,远处的二号试验舰炮口闪过一道光,弹头以极高的速度掠过轨道,冲出炮口向目标飞去。

    质子团先一步落在二号舰的护盾上,蓝色的护盾泛起一阵涟漪,但很显然,这对二号舰的护盾并没造成什么严重伤害。

    而在另一边,动能火炮的炮弹砸进了护盾当中,剧烈的扰动着护盾产生的力场,一号舰的护盾一阵频繁的波动,散发出的光芒似乎暗淡了些。

    就在一号舰的设计团队开始查看这一轮的对比数据时,二号舰再次装填完毕,第二轮炮击开始。

    随后在第二轮的炮弹刚刚落下后,第三轮的炮弹也正好脱膛而出。

    而一号舰硬抗了三轮炮击后,主炮终于装填完毕,进行了第二轮齐射。

    而看到毁伤数据后,一号舰的设计团队,那颗悬着的心放下了一些,他们一度认为对方可能会火力覆盖直接把自己带走,但是似乎是动能武器的弹体不太稳定或是易受到太空环境的影响。

    对方的三轮射击命中率只有74%,二十七枚弹头有七枚未命中,而自己两轮打击命中率高达89%,十八枚质子团中十六枚命中。

    但情况依然不乐观,经过二号舰的三次射击,一号舰的护盾已经告破,而被打击两次的二号舰的护盾也已经暗淡到看不清的程度。

    随着距离的接近,两艘舰船抵达了裂解炮的射程之内,蓝色的丝线先是牢牢锁定了对方的舰体,然后一道蓝色的波纹沿着这条线传递开来,直到抵达对方的舰体,波纹所到之处,舰体的装甲和支撑结构开始缓慢崩解,犹如药品在胃酸中溶解般。

    随后是双方主炮的互相射击,而二号舰的动能火炮在对装甲的毁伤方面效率十分低下,切精准度低的缺点更加暴露出来。

    很多炮弹都打在舰体边缘,从略带弧度的装甲板上弹开,只留下深深地凹痕。

    但在二号舰的护盾被破开之后,质子发射器的轰击显然对装甲的毁伤更加有效,每一发质子团都能破坏掉一大片装甲板,被烧焦的坑洞逐渐侵蚀穿透了装甲板,裂解炮也在一刻不停的侵蚀二号舰的舰体结构。

    ……第八轮齐射,一号舰的装甲层被动能火炮的弹丸破开,核心舱结构暴露在外。

    但此时,一号舰第五轮齐射开始,质子团跨越三十公里的距离,落在二号舰核心区域附近,本就变得脆弱的装甲被击碎,内部结构也在紧随其后的轰击下轰然崩断。

    十五秒后,二号舰舰载AI进行了损伤判定,发布了弃舰命令,宣告了这场实验的结束。

    ……在道路之争结束后,一号舰的设计被批准制造,新的战斗力量开始编入现有舰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