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华娱:开局向天后摊牌 » 第十二章 初见姜闻、封小刚

第十二章 初见姜闻、封小刚

    他没有等多少时间,门铃就响了。

    曹一天起身去开了门,门外站着的四个人,舅舅郑小龙推着车子站在前边,身边未来舅妈王平,身后还跟有两个人。

    头发都挺长的,不过一个长得像是悍匪,另外一个则是像猴子,这两位将来可都是文娱圈少不了的大咖。

    “一天,你这是喝酒了,怎么着自己个在家还喝呢?”

    “舅妈,我哪有这爱好,不是我爸回来了么,看他有点累,就陪着他嘬了两口。”

    郑小龙听见他说曹信在家,攥着车把的手紧了紧。

    “你爸在家啊?”

    一看郑小龙的模样,就知道被曹信猜了一个正着,也难怪,当年自己的老娘可是京城大院的人,而自己的老爹不过是陕北长安的破落户。

    要不是仗着长的英俊好看,又赶上插队的艰苦岁月,最后有了曹一天,两个人可能一辈子都是平行线,绝无交际。

    本来郑小龙就很反对,但也是忍了,毕竟岁月艰苦,等到曹一天妈妈因公殉职之后,曹信因此被推荐上了京大。

    他在火车站当着很多人的面,将曹信打了一顿,还骂他是吃着自己姐姐带血馒头才有的今天,要不是因为有曹一天。

    两人恐怕连呼吸一个地球的空气都难吧,不过从那时起,两个人的关系再也没有好过,曹一天也是用这件事情刺激的曹信辞职下海经商。

    “爸,你不会想别人永远看不起你吧?”

    现如今求到他头上,已经让郑小龙感到有些难堪,要是再当面说些什么话,那就彻底拉不下脸了,曹一天笑了一声。

    “舅舅,您怕不是忘记了,这就我一个人住,他不住这的,再说了他又打不过您,怕什么,咱们进屋坐下说,他早走了。

    茶我都泡好了,舅妈最喜欢喝的碧螺春。”

    “臭小子,就知道贫嘴,给你介绍两个朋友,这是姜闻,这是封小刚,都是《北京人在纽约》这部剧的核心主创,今个一起过来认认门。”

    没等姜闻开口,封小刚径直就走上前来,伸出右手。

    “曹少您好,我是封小刚,您的《曹一天眼中的大明》我可是看了好几遍,还有您篇论文,站在历史的高度,引领时代风骚。

    不愧是京大才子,才华横溢的大作家,看完之后如醍醐灌顶,幸会幸会。”

    “封老师,您太客气了,都是些虚名,当不得真,这不是赶上风口了嘛,那话是怎么说的来着,就是猪站在风口上也会飞,不敢当如此夸赞”

    看着两人晃着手腕,上演着商业吹捧,姜闻内心多少是有些不屑的,不就是走了狗屎运而来,一书成名,谁还不是天之骄子了。

    “曹少,我是姜闻,久闻大名,初次见面,多多关照。”

    曹一天则是冲着姜闻把手伸了过去。

    “姜老师您好,今个有缘见到活着的姜闻了,听说《红高粱》之后,张一谋对天发誓,说要是再跟你合作就是狗,这事是真的吗?”

    这小伙能处啊。

    姜闻是个桀骜不逊的性格,这话一下就挠到了他的痒处,这几年张一谋可是在三大频频都有斩获,名副其实的大导演。

    不是谁都能跟他叫板的,扳着指头数一数,也就姜闻一个。

    与有荣焉,只听一阵姜闻式爽朗的大笑。

    “曹少,没想到您这样的人物,也这么有幽默感。

    发没发誓的我可不知道,不过以后您要是见着张导,可以当面问问他,到时候告诉我一声,我也想知道知道,他究竟说过这话没有。”

    几声寒暄过后。

    曹一天将几人迎接进院子内,郑小龙和王平都来过几次,姜闻和封小刚可是第一回来,看着改造成这样的院子,处处都是金钱在作祟。

    二人略微惊讶的相互看了一眼,这可是正经八百的皇城根下,竟然有这样的一块地方,简直不要太豪了。

    有钱人的生活,才是真的生活。

    带着姜闻和封小刚简单的参观了一圈,他们带着连连的赞叹到了茶室,几个人围着茶台坐下,曹一天挨个倒好茶。

    看着郑小龙欲言又止的模样,曹一天也没有藏着掖着。

    “舅舅,《北京人在在纽约》这个剧的事,我爸同意投,他说这个剧立意很好,凭什么外国的月亮就比中国的圆。

    就凭这一点,这个剧就不用找别人了,他自己个就给投了,但是要等剧本、演员阵容、预算出来之后,再具体的商量怎么个投法。

    怎么样,不辱使命吧。”

    “你爸投啊?”

    “那还能有假了,打小时候起,我爸就没有蒙过我。”

    “哈哈,好,不愧是我的好外甥,以茶代酒,舅舅给你走一个。”

    郑小龙面带微笑端起茶杯,‘滋溜’给干了,封小刚和姜闻见此也是非常的开心,二人相互了击了一掌。

    什么叫大户人家,这就是他妈的狗大户啊,上百万美刀的投资,就这么随口一说,直接就给投了,简直是壕无人性啊。

    舅妈王平自然也是开心的,但毕竟是女同志嘛,想的就多了一点。

    “一天,你爸对你有求必应我知道,但这事不会是你逼着你爸投的吧,这可不是小数目,不再琢磨琢磨了?”

    “舅妈,有您和舅舅双剑合璧,加上姜老师和封老师,还有就是曹老师这本书符合当下势头,只要拍出来,肯定是一部爆款剧。

    能参与到这部剧的投资,应该亏不到哪去。

    而且我也有点别的想法,正好借着这个事试试水。”

    郑小龙听完这话,眉头稍微皱了皱。

    “一天,听你这意思,是打算进演艺圈发展了?”

    曹一天端起杯子喝了一口。

    “确实有这个意思,我爸那边的生意我也插不上手,至于进体制内,因为之前那档子事,正在风口浪尖上,还是激流勇退的好,要不说不定哪天就得翻船。

    舅舅您不是说现在文艺圈方方面面都在改制,只要开了口子,就凭着现在大家都在朝钱看的风潮,一定会越开越大。

    此时进去正是时候,再说了,不还有舅舅您帮我兜底的嘛。”

    郑小龙仔细想了一会,摸了摸下巴。

    “嗯,你要是这么想也对,如今是摸着石头过河,因为体制的原因,即便是再改革跟国外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未来可期。

    只是如今的市场很难,之前中心弄的《渴望》、《编辑部的故事》看着火爆,首轮播出的时候,全是亏损状态。

    中心是中心,要是个人企业进行发行售卖,那可就是另外一种状况了,卖不卖得掉是一说,即便是卖掉了,能不能按期收到钱,很难说。

    这个事情,跟你爸好好商量商量,不能因为这部戏,做了错误的决定,真不行的话,晚几年政策稳定点再说。”

    封小刚的高兴劲还没过去,听见郑小龙这么说。

    “对啊,曹少,慢慢来,别着急,电视剧还好一点,央台和京城台还好说,毕竟有郑主任的面子在,其他地方可就不好说了。

    不过只要你不投电影,即便是亏,也亏不到哪去,指望国内票房赚钱的片子几乎没有,都是靠着去国外评奖,卖了版权赚点钱。”

    听着封小刚虽然是劝人话,但是话里话外的意思,满满都是希望曹一天不要因为这些事情,从而打消了投资《北京人在纽约》的念头。

    这位可是个想进步的人,倒是可以拉扯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