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未见山 » 第四十六章 大捷与庭柱

第四十六章 大捷与庭柱

    显元十七年,八月二十。

    兵部终于收到了与南魏交战以来的第一份捷报。

    “西路军大捷!大风口大捷!”

    西路的安王李铎在邺州督抚劳戊圭的掩护下,奇袭大风口,大获全胜!

    为防止李铎南下,南魏在大风口驻有守军五千。

    此役,魏军主将被劳戊圭诱出营寨,埋伏已久的李铎趁夜劫营,斩首一千余级。顺利打通南下的道路。

    李铎留下步军殿后,亲率三万精骑急进,连战连捷,竟是将巴州大半失地又收回囊中。

    惊得兵部尚书朱桦连连惊呼“这仗打得,就像孩童嬉闹般儿戏。”

    在李铎的一路高歌猛进下,南魏先前的大胜,一夜之间变成了跳梁小丑的把戏。

    西路军追着南魏的行进路线,绕过肴关,携尾而去,直扑向陈关外的魏军主力。

    西路军的骁勇善战,李铎的频传捷报,让远在承安城的太子李元长长的吁了口气。

    其实并非李元太过松懈,只不过南魏偏安已久,国力羸弱,军备衰微。

    自开战起,李元就没将南魏的北犯当一回事。

    南魏数次对外用兵的失利,早已让其丧失逐鹿天下的雄心。

    南魏后主重文治而轻武功,民间促农重商,朝堂痴于诗词歌赋。载歌载舞,歌舞升平。

    其间又不乏词中大家,文墨奇手,诞生出不少惊世之作。

    甚至掀起一股魏词之风。

    如此风气之下,南魏保境尚可,若要北伐,那便有些痴人说梦了。

    战端初起时,非是太子李元一人,即便满朝文武也觉无关痛痒。

    毕竟与百年前的鼎立局面相较起来,南魏如今的北伐,只算是对承平南境的袭扰而已。

    只不过李元的置之不理,让言官们难以苟同,也阻碍了武将们的建功机会。

    双方才合力上书请战,如今的捷报在他们看来,只不过是顺理成章而已,丝毫不觉大惊小怪。

    太子李元甚至已经让钦天监算起了日子,准备着手替自己筹建新殿,甚至准备用俘获的南魏嫔妃们来装点新的宫苑。

    整座承平朝堂之上,只有寥寥数人还在未雨绸缪,其中便有着东庭府的靖王李豫。

    李豫自开战时便上书朝廷,望太子李元准他率十万东庭府军南下。

    被驳回后,又上书李元,告捷他调遣西边的汉王兵马入关,举大军以雷霆之势覆灭南魏的北伐势头。

    起初太子李元还召集内阁斟酌,在安王的西路军连连告捷后,便再没理会过靖王的文书。

    其实想来靖王也能料到这个结果,毕竟本就在捉手削藩的太子殿下,怎么可能让这些封疆大吏们入关。

    承安周边仅有数万兵马。京师当中,禁军数量也只有区区三万之众。

    昔日前赟引王闯入京的前车之鉴还历历在目。

    如今圣人病重,太子初立。

    谁知道这些手握兵权的“忠臣”们是要南下还是准备北上。

    会不会入了关便里应外合,黄袍加身。

    信王龙共平也进言让皇子李吉带兵南下,可惜不但被驳回,更是让李元急得将寿州备郸军调往朔州布防,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离西京也曾进言释放禁足的枕崇义统领云州兵马南下。但却惹恼了李元,明令他不得再插手南魏战事。

    南境距京师本就路途遥远,少了北司衙门的探子谍报,军报的传递速度缓慢了许多。

    在中路军曹仁还在磨蹭踌躇时,东路的枕尚孺与崔让却是上书朝廷,由自己率步军压阵,枕尚孺领骑军朝着汜州急行。

    不过,对于王公贵胄们来说,只当他是抢功冒进而已,对枕尚孺的作为嗤之以鼻。唯有父亲枕霄青看出了儿子的担忧。

    南境,西路军大营

    “安王殿下,别驾纪丰醉酒胡闹,此时正在三军营前胡言乱语,将军不知该如何处置。派小人前来禀告殿下,请殿下定夺。”传令武侯在帐外禀报道。

    “进来说话。”

    李铎说完,却并没有回头,他的目光始终聚焦在眼前的“巴汜地形图”上,以手中短杖作笔,他在图志上反复比划着,只有偶尔的若有所思,会喃喃自语几句。

    武侯掀开帘幕,踏入帅帐,面色却显得有些惶恐不安。

    帅帐是临时搭建,方方数步而已,其中遍布灯烛,将整个帅帐照得灯火通明。

    案台上刚送到的军报、图志清晰可见。

    武侯跪倒在地,不知该如何是好。在灯火的映照下,越加的衬出他的无所适从。

    李铎身边的谋士许良瞧出其中端倪,露出一抹不易觉察的冷笑,看似替心腹手下解围道“张副将有何事要你来禀报安王?”

    “说。”安王李铎背对着他,看不出表情如何,只觉不怒自威。

    “是...是大人!”武侯紧张的应了一句,哆哆嗦嗦的说道“那...那别驾纪丰在营前妖言惑众,不但...不但...”那人警惕的瞥了许良一眼,见他似乎早已料到,心下安定不少,作为小小的执戟朗,他可不想招惹这位毒士。

    “那纪丰不但辱骂许良大人少智无谋,还说殿下目光短浅。”武侯颤颤巍巍的说道。

    武侯本以为李铎会勃然大怒,甚至迁怒于自己。

    “这个纪丰,这又何必呢。”

    没想到安王一阵云淡风轻,只淡然问道“他还说了什么?”

    “纪丰还说了许多惑乱军心的忤逆之言,他...他说恐汜州的布匹不够,凑不齐日后所需的数万万素缟。”

    安王剑眉一撇,但仍旧没有发声。

    “他还...还说工匠不够,即便日夜不停息,也打不够棺...棺椁,可怜庚州好儿郎,多少忠骨曝荒野。”

    武侯说完,纳头一拜到底。

    脊柱看不出一丝挺拔,似乎成了一摊烂泥。

    一声脆响,安王手中,足有三尺见宽的短杖应声折断,随后便是一阵让人窒息的肃静。

    武侯面色大变,连连磕头道“大人饶命,大人饶命,小的只是传话,这些话,全是狂士纪丰所说,不光小人的事啊。”

    一旁的许良目光阴冷,却少见的没有落井下石。

    整个庚州都知道,这位代表庚州本地士族群体的毒士许良,与隶属他州谋士集团的云中纪丰向来不对付,许良明争暗斗已久,纪丰本与他平分秋色。

    但此番平乱当中,由于两方策略大相庭径,而安王却倾向于许良的谋划,导致纪丰连番进谏被驳,但纪丰为人刚直,仍旧直言不改,致使其被逐出帅帐。

    “纪丰安敢欺我!”李铎回过身,遥指帐外骂道。

    正欲发作,却是想到些什么,准备下令的手又缓缓垂下,吩咐道“你先下去。”

    “许良,你也看出来了?”李铎平淡说道。

    安王是一方重臣,能让云中纪氏效力,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并非庸碌之辈。

    “回禀殿下,许良自是看出纪别驾的心思,但纪别驾扰乱军心乃事实,虽另有缘由,却不可纵容。”许良中肯回道,但也对安王提醒催促道“如今兵贵神速,迟则生变。还请大人慎断。”

    “行了。”安王神色归于平淡。

    “纪丰无非是想面见本王,劝本王退兵而已。”

    李铎目光如炬,心中暗道“多年来戍边未建寸功,如今,名垂史书的战功唾手可得,自己难道要拱手让人,将这个机会留给曹仁这草包吗?”

    “别说是形势一片大好,即便九死一生,自己也要去抢一抢。”

    李铎打定主意,转身回到案后,重新专注起挂在帐中的地形图。

    “许良,你下去劝劝纪丰,若是听得听去,能回营帐好生休养,本王便既往不咎,但若仍旧胡言乱语,那你就让人将他拿了,押回庚州。”

    “纪丰是名士,别为难他,让人好生送回去。”语气坚定中透着威胁的意味。

    “既然纪丰想见我,那本王就偏偏不让他见。”

    营帐外,看着远处走来的许良,纪丰心如死灰,跌坐在地,朝天感叹道“庚州的爷娘们,纪丰有心,无力回天!”

    “纪丰无用!愧对家中爷娘,无颜面对天下人!”纪丰说完,起身朝着营门立柱撞去。

    张副将见状连忙上前阻拦,可惜纪丰心怀死志,饶是衣角被官兵拽住,仍旧没能拦下他。

    “嘭”的一声,纪丰一头撞上立柱,登时头破血流。

    一代名士倒地不起,生死未卜。

    ......

    殿后的庚州军营

    “单将军,末将不明白为何要向东开拔!”

    一位年轻参将跟在统帅身后,不停的逼问“大人!我军收到的军报是想北急进,与安王殿下的兵马汇合。”

    “单复!你这是抗命!我有权拒不执行你的将令,我要将此事禀告给殿下!”那参将怒吼道。

    参将知道这位从京城来的乖张公子与安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如若不然,同样年轻的他绝不会短短一月便当上后军校尉,统辖数千兵马。

    但不得不说,这年轻公子哥虽看似纨绔子弟,打起仗来却不是绣花枕头。

    每每临阵,单复都是身先士卒,杀贼无数,让参将自己也自愧不如。

    作为安王大军的后卫兵马,他们一行入巴州后,数次击退魏军的追兵,更是斩杀了数倍于己的魏军。

    杀伐果断,为保证行军,他从不纳降俘,每遇魏军,皆是阵前杀尽,就地处决。

    似乎他已不为建功,只是单纯的弑杀而已。

    凭借着如此凶名,方圆数百里,再没有魏军活动的迹象了。

    庚州至此的粮道,竟是畅通无阻。

    单复转身一把提起身后的参将,语气阴森“你要死自己去死,我不会拦着。”

    说着将参将推倒在地,厉声呵斥“你以下犯上我不怪你,但若是你以为此行是建功,要把这些人都带去送死,我不会陪你去。”

    “我要活下去!我要活着回京城!”

    单复嘶吼着,振臂一呼“众将可愿随我往东!”

    “我等愿追随将军!”

    “誓死追随将军!”

    单复双臂舒张,双目微闭,似乎在享受着这一刻。

    心中却是叹息“打到这里叔叔还不明白吗?大风口只不过是南魏有意为之,大风口大捷不可再作复制,叔叔执意赴死,请恕侄儿不敢奉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