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王妃她命犯桃花 » 第127章:陈年旧事

第127章:陈年旧事

    但不知怎地,她的心情好比未见到期待中的太阳照常升起,竟有一丁点失落。

    但这么点小情绪,她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喊了青鸾进来给她梳妆,晏姻还赶上了慧儿送来的早膳,一碗加了饴糖的燕麦粥,并几样开胃解腻的小菜。

    慧儿说是王爷特意让做的,只因昨晚王妃多食了糕点,要吃些清淡之物养胃消食。

    晏姻挑挑眉,哪日能吃上李钧亲手做的就好了。

    用完早膳,晏姻浑身舒泰,亲自到库房挑了些上好的参药带上便往宫里去了。

    孟贵妃住熙和宫,问过宫人,很快就找到了。

    入内给孟贵妃行过礼,晏姻在下首落坐。

    “晋王妃今日到我熙和宫来,可是有事?”

    孟贵妃燕坐于上首,托着茶杯笑问晏姻,又轻扬纤手,请晏姻用茶。

    晏姻呷过一口茶,看一眼几案上带来的几盒参药。

    笑道,“前几日听闻您突发风疾,恰时正逢府内事多,未及时来探望,也不知您的风疾有何良药可医,今日便胡乱带了几支参药与您,您用得上便用,用不上赏给宫人便是。”

    孟贵妃扫了那些盒子一眼。

    长短不一,大小不同,俱是金丝绒攒花锦盒,虽见不到里面装的是何参,然单观那盒子讲究的程度,就知里面的参药贵重。

    这可不是一般人舍得胡乱带来的。

    就此,孟贵妃料定晏姻定是有事而来。

    虽不知是什么事,但送上门的东西拒礼不收,就是表明与人交恶。

    为了她的谦儿,她不想与任何人交恶。

    至少表面如此。

    “晋王妃客气了。”孟贵妃向身侧给了个眼色,身侧的宫女上前将几个盒子悉数收至后殿。

    晏姻见她收了盒子,心里的一块石头也放下了。

    有道是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接下来她就好说话了。

    又呷了一口茶,晏姻欠身对孟贵妃那方道,“晋王殿下不日前入工部任职想必您知晓吧?”

    孟贵妃微笑颔首,“知道,听闻工部全是些老朽,诸事百废待举,可有得晋王殿下忙的。”

    晏姻亦是陪笑,“他金戈铁马之人,不懂纵横捭阖,只能去工部做些粗事,忙也是他该的。”

    笑过,晏姻话峰一转,轻叹了口气道,“唉,前几日宫中杨太妃突然薨逝,本已在颐陵安葬,但太后不称心,非得将杨太妃灵柩迁葬他处不可,修建陵寝之事已然让晋王殿下那个工部侍郎乱了阵脚。”

    孟贵妃垂眸作认真品茶貌,未言语。

    晏姻观了她神色,知道她在等自己后面的话,便直接问道,

    “也不知当年太后与杨太妃发生过何过节,怎这个结就是解不开,若能得孟贵妇您指点几句,让晋王殿下将此事办圆满,将来定记着您这个人情。”

    果然,孟贵妃优雅的抬起纤手扶扶鬓发,方对晏姻笑道,

    “谦儿自幼与晋王殿下交好,休说人情,我能帮得上的定不遗余力,只是上一辈的陈年旧事我亦知晓得不多。”

    闻言,晏姻心内嗤笑。

    裕王李谦是孟贵妃之子。

    上次李谦在林中对她和李钧放暗箭之事孟贵妃定是知情,若不然她也会以突发风疾为由,来为李谦掩饰。

    到底是深宫的女人,说起什么自**好的话来,竟一点都不见心虚。

    但怎么办,皇上都那般说了,只要表面虚浮的和睦就可。

    如此,晏姻也权当任何事都未发生过,嗲声对孟贵妃撒了个娇,“我的好母妃,您就给姻儿细说一二罢,也好让姻儿知道个对错。”

    孟贵妃就势点头笑道,“好好好,但我亦是听上一辈人说起,未亲眼见过,只寥寥知道些罢了。”

    接着,孟贵妃饮过一口茶,将她知道的陈年旧事娓娓与晏姻说来。

    杨太妃与太后乃是堂姐妹,当年一同入东宫侍奉先帝,太后时为太子妃,杨太妃时为良娣。

    【看书领红包】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抽最高888现金红包!

    杨太妃受宠多年,却只为时为太子的先帝诞下一子,而太后却为先帝诞下四子。

    后来先帝登基称帝,因宠爱杨太妃,犹夷不定,久久不确立皇后,若不是有太后一母同胞的兄弟带领群臣据理力争,只怕现在的太后会是杨太妃。

    此事过后几年,杨太妃幼子不幸夭亡,皇上忧她老来无依,对她更是盛宠无度,视其他后妃如无物。

    直到几年后杨太妃生下宜安长公主才稍有收敛。

    但这时太后已独自将四个孩子抚养长大。

    这期间,先帝对太后的几个孩子鲜少问津,却视刚出生不久的宜安长公主为掌上明珠,唯恐世间好物赏之不及。

    再后来,先帝驾崩,临终前交代皇上一定要恩养杨太妃,善待宜安长公主,将来宜安长公主出嫁,准许杨太妃随她去宫外颐养天年。

    然天有不测风云。

    先帝驾崩没多久,迦兰国便联合诸国趁机前来挑衅,要求娶天圣朝公主为太子妃。

    当时适龄未嫁的只有宜安长公主。

    那时皇上刚登基不久,内政不稳,外忧不断,为免更大纷争,太后做主将宜安长公主嫁去了迦兰国。

    所幸宜安长公主嫁过去后不仅与迦兰国太子恩爱有加,还顺利诞下一子一女,晋升为王后。

    只是迦兰国山迢水远,宜安长公主嫁过去后就不曾回朝。

    自那后,杨太妃便深居后宫,不再与太后谋面。

    “姻儿,我知道的都与你说了,你是个伶俐的,太后与杨太妃有何过节,你心中应已明白了。”

    说着,孟贵妃端杯抿了一大口茶。

    说了恁多话,口干。

    但她的口舌不白费,晏姻都听明白了。

    无非就是太后与杨太妃年轻时争宠,争后位,老来又有宜安长公主和亲出嫁的误会。

    晏姻不由颔首言谢,“多谢孟贵妃相告,姻儿心中已然有了分寸。”

    孟贵妃端杯的手未放下,只勾唇往晏姻那里笑笑,未再接她的话。

    晏姻心里有数,孟贵妃这是要送客的意思。

    但她好不容易来一趟,哪能这就走了。

    红绫那般情状都是李谦害的,她得向孟贵妃打听看看,看李谦对红绫是怎么个想法,若可以,李谦需得对红绫负责。

    他要娶了红绫。

    饮过一口茶,晏姻也不理会孟贵妃要送客,将话题往李谦身上引。

    “上回裕王殿下回昭阳城小住,晋王殿下还未及好好款待,就听说他回封地为您祈福去了,真是遗憾呢。”

    “无妨,日后再来便是。”孟贵妃不温不冷答过几个字,又捧杯在手,假以吹茶汤,不再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