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再造乾坤 » 第十九节 唐酒上市

第十九节 唐酒上市

    光和二年(公元179年)十一月,唐贺与唐皓在房县城西紧靠山脚的一处房子里再次测试了蒸馏过程。此地原本是唐家三处粮仓之一,唐皓对比一番后让买下了旁边一座宅院,专门用于酿酒。

    唐皓一直在不停的调试检验,父亲唐贺看了多次又听唐皓简单解释了两遍,心里明白了一个大概。

    前面酒曲原料发酵的过程由酿酒师傅控制,将高粱小麦等粮食混合酒曲按一定比例放置在地缸中发酵,两周左右可以完成发酵,再取出上甑蒸馏。唐皓根据化学实验的记忆制造的蒸馏设施基本符合现代的白酒蒸馏方法,不过毕竟缺少经验,所以几个月下来也是修改拆装多次才基本掌握蒸馏流程。

    忙碌了半天后唐贺忍不住再次问道:“皓儿你这些东西是从哪学的,这酒浆如何就和水液分离开了呢?”

    唐皓擦了擦汗水,喝了一碗山泉水,确实是自山上引流而来的泉水,再向唐贺回答道:“日常观察,水中烹煮的猪油大多会浮在水面而不会和水汽一起蒸发,而酒浆比水更容易蒸发,所以火候掌控就很重要。这个桶里的水就是用于控制温度,一定要不停换水避免过热。”

    唐贺又问:“这个原理爹爹大概知道,但是这些这套设备你又如何想出来的呢?”

    唐皓无奈摊手:“就是根据需要去设计的啊,每一步需要怎么做就把这锅和桶改成需要的样子。而且前两次定制的两套装置都改报废了,就是多试验就可以啊。”

    唐贺也不再细问,心里暗自感叹这儿子确实天资聪慧,这一套设备也不是哪个夫子能教出来的,想到这里唐贺也忍不住暗自窃喜。

    唐贺随即叫来总管李齐,按唐皓建议的流程再次强调了一下步骤:“前面是半个月发酵,到这一步是取料蒸馏,酒浆尽快装坛密封,下一步是陈酿时间在两个月以上,最后是以山泉水二比一勾兑,装罐封存。”

    李齐跟随唐贺近二十年,取了女仆秀儿为妻,为人少言勤恳,深得唐贺信任。当即认真记下唐贺说的每一个步骤,稍有疑问的地方也和唐皓多次确认,看家主如此重视,当下心里也清楚,这事必须办好。

    随即唐贺召集酿酒师傅和四五个踏实稳重的家仆,开始了第一批酒浆的酿造,平日上午唐皓都来酒房跟着酿酒师傅学习,顺便研究改进酿造流程,父亲唐贺只要有空也会过来看看,陆续送来需要的酒杯酒坛和统一大小的容器来做量器。

    十二月初,已经酿出了两批酒浆,唐皓初步计算,一百斤粮食可以产出接近二十斤酒浆,蒸馏出来的原液约有三斤半。主要中间过程有相当的损耗,后期还可以改进一下。

    这批原液如果按设定的用山泉水二比一勾兑可得到十斤多点的成品酒,度数预计接近三十度。

    这时的谷物价格在每斤六钱至每斤八钱之间浮动,如果遇上荒年,可能超过每斤十钱。如果唐皓把家里这二十万斤粮食全部酿成成品酒,大概是两万多瓶一斤装的。

    夜晚唐家正在吃饭,钟芸问起了商队的情况,唐贺说道:“四支车队都没什么问题,老王和唐明两人都能应付,今年收益还是比去年好些。”

    钟芸轻轻点头又问唐皓:“皓儿你最近学的酿酒可有学到几成功夫?”

    唐皓喝了一口汤,回道:“还行,跟着师傅试着做了一小批,比师傅做的还是要差一点。我就是在酒庄长长见识,能提炼出原液也算出力了。”

    唐贺微笑赞同,又想到第一批酒已经装罐陈酿,随即和家人商议:“如果不出意外,两个月后就能出酒了,我这段时间联络好各地合作的店家,到时售卖也方便许多。只是这好酒还要取个好名字,皓儿你可有什么好主意?”

    这事唐皓也考虑了几天,说道:“我们唐家出产的酒就叫唐酒吧,酒罐上贴个红纸,写个唐字装饰。”

    唐贺又道:“皓儿思虑周全,唐酒非常不错。那定价上我们是如何安排,毕竟当下还没有如此口味的烈酒,定价上也没有可以参考的。”

    唐皓回道:“这个我也不太肯定,可能大家适应这种口味也需要时间,价格上最好有所浮动。我建议是要准备一定的优惠体验或者免费赠送的,其次正式面市出售的可以定两种档次两种价格。”

    唐贺连连点头,对唐皓的建议基本全盘照收,接着说道:“再安排几个人手,提高一倍产量,把去年剩下的二十万斤存粮都用了。皓儿你这两个月先看好酒房,明年出酒就是咱们家最重要的大事,看来后面要做的事情还多着呢。”

    唐皓知道家里大部分的财产都投在了这八百亩的田地里,最近两年唐贺来回奔波也是十分辛苦,这次如果运营得当,唐家才算是在这一片站稳了。

    光和三年(公元180年)二月,第一批耗费了八千斤粮食,得到原浆近五百斤,出酒一千五百斤;第二批耗费一万斤粮食,得到原浆六百五十斤,出酒两千斤。

    酒庄持续酿造到三月,二十万斤粮食全部都酿造完了,刚好赶上春耕。

    根据唐皓的建议,原液是每坛一百斤左右,全部存放在窑洞之中。成品包装是专门定制的统一尺寸的两种规格的陶瓶,普通的是一斤装,小罐的是六两装,分装后用布包裹木塞封住瓶口再放回窑洞存放。

    运输上唐皓也根据罐装大小,定制了木框和竹编格栅,并用软布铺垫,每车可放置三百六十至四百瓶。外面用麻布遮掩,一则遮阳二则保密。

    三月十日,唐贺和唐皓逐一拜访了宛城几位长期合作的店家,有卖布匹的也有卖药材的还有卖铁器卖食材的,每家都送了七八瓶唐酒。起先有些自称酒量不俗的店家或者亲友当场打开要试饮,一开酒塞顿时酒香四溢,浅尝一口口感温润香醇。两三人喝完了一瓶小罐的六两装,竟已经有些飘飘然,纷纷夸道:“好酒好酒,琼浆玉液也不过如此吧!唐公这下可真是了不得啊。”唐贺父子两人也连连拱手致谢。

    随后几日,父子二人在宛城把能见到的大小官员名士权贵都逐一拜访了一遍,带去的三百瓶唐酒尽数送出。在拜见太守刘焉时,刘焉对唐皓记忆犹新,相当热情的请父子二人一同赴宴,宾客十数人试过唐酒后赞不绝口,随后刘焉又提议唐皓以酒作诗一首。唐皓推辞不行,也只好略作思考模样,在大厅来回踱步。

    唐贺稍有紧张,毕竟知道唐皓最近忙于酿酒疏于学习,现场又有多位权贵,万一不好就坏了神童名声了。

    唐皓确实想了许久,主要还是记忆都不太完善,许多诗篇都只记得几句片段。刘焉等人倒也没有催促,边等边品尝着唐酒的滋味。

    片刻后,唐皓昂首吟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众人一听顿时纷纷拍手称赞,刘焉也起身大笑道:“好诗好诗,好一个人生得意须尽欢!好一个天生我材必有用!”

    唐贺随即拱手致谢道:“感谢大人抬爱,犬子狂妄了。”

    唐皓向众宾客微鞠一躬,呵呵一笑:“各位大人见笑了,只作得半首诗。”众人只感慨好诗,倒也不知晓有后文如何。

    此后唐酒美名逐渐在宛城传开,三月二十六日首批唐酒在宛城发售,有两种规格,一斤装的为黑罐经典装,六两装的为白罐典雅装,分别定价五百钱、六百钱。除唐家自己门店外,挑选了四家位置显眼的店家合作销售。这价格绝算不上便宜,五六百钱已足够普通百姓半个月的口粮钱了。

    但首批三千多瓶唐酒只用了十几天就全部售出,主要消费群体还是南阳的豪强权贵,也有不少士家大族,另外也有相当部分是被懂行的收购用于转售。唐家获利百万钱,四家合作店也获利近五十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