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再造乾坤 » 二十六节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二十六节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正在洛阳的唐皓刚刚在太学经过了朝廷考试,策试的题目是边塞固防问题,唐皓根据最近和京师大臣的沟通,结合自己的看法简单陈述了几点,通过考试自是不难。光和六年一月中,考试结果公布,唐皓在同年两百多位考生里名列前六十名。随后唐皓逐一辞别黄炜、何进、杨赐等人,于二月一日起身向西赴长安而去。

    唐皓、王安二人经过谷城、函谷关、陕县、弘农进入关中,只是此时还没有潼关,不禁让唐皓稍有失望。想起那首潼关怀古,当真是写尽历史风尘,悲凉沧桑入骨三分。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到达长安路有六百余里耗时九日,或许是记忆的错觉,这远比唐皓想像中的远多了。

    远远看见长安城镇的轮廓,唐皓对王安说道:“我好像在梦里到过长安,但和眼前的长安却完全不同。”

    王安问道:“少爷你都没来过又怎会梦得?又是何处不同?”

    唐皓摇头叹道:“天地山河倒是一样的,但物是人非,梦里的长安可真是犹如天上人间一般繁华似锦!”正是前世唐皓曾在西安旅游了十日,谁人想自己竟能身处其境,若是此时在某处留下些后世的印记,到时会不会让考古专家困惑一番,想到此处唐皓又不禁苦笑。

    王安听得是云里雾里,又看唐皓神情先苦后笑,以为是连日赶路有些劳累了,不过也不至于颠坏了脑子吧,但此话王安也断不敢问。

    二月十日中午,唐皓到了长安外围东部,再过两天就是除夕,外城的百姓们都开始清理房屋,张贴剪彩装饰,沿街的小贩更是热情至极,都想在新年前赚点过节费。

    到过洛阳长安后唐皓知道了这时期的大城市实情,城墙内主要居住的还是官员权贵和少量富商豪强,大部分面积都是行政机构或相关配套服务占用了,仅有少部分中产人们可以在城内居住。大部分的地方豪强和平民都是生活在城墙周边六七里以上的小型乡镇上,有些可以发展成上万人的大型乡镇。

    唐皓、王安两人同岁,过了年马上就是十八岁。两人中午吃过四大碗汤面,便绕着东部几个乡镇一路走去,唐皓走走看看,相当悠闲。

    时至傍晚,夕阳逐渐西下,映照在八百里秦川平原上,田地间都被渲染成了金黄一片,从秦岭向北俯瞰下去,渭水自西向东蜿蜒流淌,犹如在平原中间穿过了一条晶莹的玉带。太阳由金黄逐渐变为深红再变为暗红,

    唐皓一路游览,逛完三个乡镇后大致了解了长安的日常生活消费,当晚便在一处客舍住下,准备第二日进城。

    晚上,两人遥望夜幕下的秦岭,唐皓说道:“关中形胜确是王者之地,物产丰饶、人口众多,整体实力比洛阳有过之而无不及。”

    王安点头同意,问道:“少爷是想在长安再开两家酒肆?”

    唐皓轻轻摆手否定,说道:“唐酒眼下已经产出不足了,往后只能提价,却不会再增产。我想你后面就留在长安,一方面学习酒肆经营,另一方面找一找长安的人才,半年后我再派人来顶替你,你看能做到吗?”

    王安的哥哥王兴在去年十月开始负责唐氏在南阳的五千亩粮田,占据唐氏田地的一半面积,可以说是除唐皓外对唐家影响最大的臂膀。

    王兴自然为哥哥高兴,眼下听到唐皓的安排,也明白这是对自己的锻炼,当即回道:“我听少爷安排,就是不知道少爷想找什么样的人才?”

    唐皓看王兴欣然接受,点头道:“你这是第一次自己在外办事,遇事须谨慎。但凡是百里挑一的人才你都可以留心结交,稍后我给你一点参考,尽力去办就行。”

    一夜无话,次日唐皓在长安城西北的东市寻查了自家酒肆,除了供货不太稳定外,并无异常。

    唐皓在长安游览了三日,交代好王兴后便离开长安,向西而去。

    大汉西北凉州,黄河以西称西凉,于元狩二年(前121年)由骠骑将军霍去病逐灭河西匈奴收归汉土,汉武帝始设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河西四郡是通往西域诸国的几乎唯一通道,至此时已经汉朝三百年统治发展,成为大汉西北重要的马匹、盐铁贸易通道。同属凉州的还有金城郡、安定郡、北地郡、汉阳郡、陇西郡、天水郡、武都郡。凉州汉人稍占多数此外还有诸多草原部落,时下以西羌族最盛。

    凉州地形复杂,以高山沟壑、荒漠高原为主,终年寒凉,干旱少雨。除北地、安定、汉阳三郡有部分耕地外,其余诸郡皆是高山草原荒漠为主。故此凉州地广人稀,各县之间相距甚远,牛马便成了百姓的主要依靠。大多县城不过万人,一郡人口也仅有十万人上下。

    凉州夏季炎热少雨,秋冬多大风大雪,寒冷至极,武威以西还伴有漫天沙尘,遮天蔽日,属实苦寒之地,人类生存本就不易。西羌各部世代在高原上生活,自幼熟练弓马骑射,性情豪迈、意志坚韧,东汉后期多次发动叛乱,因皇甫规恩威并施才暂臣服于汉室。

    韩遂原为凉州金城郡人士,自幼擅长弓马骑射,成年后处事干练又有才智,在金城、武威等地任职多年,不仅成为大汉在凉州的重要代表人物,更深得草原部落的信任。至光和五年(公元182年)韩遂已任凉州从事,深得民心并与西羌诸位部落首领交好。

    光和四年(公元181年)中常侍张让的远亲丁庸就任武威郡丞,次年中常侍张恭的侄子张源就任金城郡守,中常侍宋典的堂弟宋裕就任安定郡守。这几人都是依靠阉宦的背景关系获得实权官位,到任后皆是横征暴敛、鱼肉郡县,不仅为百姓所不忍,甚至渐渐引起草原部落的反感和抵制。

    至光和六年(公元183年)以张让赵忠为首的十二位中常侍尽皆封侯,弟子门生皆居全国各州郡要位,阉宦之权势达到鼎盛。

    三月,天子刘宏大赦天下。

    韩遂自洛阳办公完毕,经司隶的弘农、长安、眉县、陈仓进入凉州汉阳郡陇县,再过略阳、平襄、勇士、金城返回金城郡郡治允吾县(海东市民和县),依靠汉朝大鸿胪管理的邮驿体系,两千里路的行程仅用了十天时间,于三月十八日抵达。

    允吾县城紧邻湟水,南北皆是高山沟壑,地势稍微平缓的东北和东南是最近的主要牧场,此时正值暖春,也是凉州气候最为舒适的时节,树木吐出新叶,草原由枯黄转为青黄,各地的牧民们也忙着带领牛马牲畜到水草肥美的地方进食补膘。

    韩遂刚到允吾县三日,手下来报,先零羌北宫首领遣人送来书信。信中先是向韩遂拜贺新年,后邀请韩遂近几日如有时间到其部落欢聚共饮。韩遂请送信使者进来,当面回复道:“还请回复北宫首领,感谢盛情邀请,韩某后日一早赴约。”

    使者是十六七岁的少年,用不太熟练的汉语回道:“好的韩大人,非常欢迎。小的这就回禀首领。”随后微微鞠躬转身离去。

    西羌各部落散布在凉州并州各处,每部落数千上万人不等,先零羌此时实力最强,约有三万人十万马匹。北宫首领为其中主要首领之一,下属有七千余人口,分散在十二个小部落,在金城、武威两地逐草而居。

    三月二十一日,韩遂携随从两人奔驰了六七十里地,在祁连山东南的山脚远远就见到了北宫部落的营帐。外围巡查的两名哨骑上前一问知道是韩遂之后,一边回去报告,一边领着韩遂向部落中缓缓走去。

    北宫得报随即带领几名亲信出门迎接,韩遂还未靠近营区大门,北宫几人便在门口招手欢迎了,随后相距数百步韩遂翻身下马,牵马步行,领队的哨骑也只好翻身下马继续带路。

    见面,韩遂抱拳道:“北宫首领热情备至,韩遂与有荣焉!”

    北宫笑道:“韩大人您太客气了,几个月不见兄弟甚是想念,快快进营内喝上两杯。”随后上前拿走韩遂的缰绳交给身后的哨骑,牵着韩遂便向中部营帐走去。

    韩遂的两名随从跟着到了首领营帐外,两名守卫上前要求解除兵器,北宫随即摆手拒绝,韩遂倒很自觉,说道:“你二人把兵器交予护卫,北宫首领此处无需戒备。”随从当即称诺,主动上交了刀剑。

    北宫马上说道:“韩大人当真是我族挚友,且放心,只要是在我先零部落范围,绝对无人能伤害韩大人。里面请上座。”

    两人及部落众要人随后相谈甚欢,畅饮了大半日。此次宴请,北宫除了和韩遂维系旧情外,主要表达了近期郡县官吏的贪欲无度,迫害一些羌民难以生存,北宫希望韩遂或与官吏沟通说情,或在朝廷上为西羌部族声张正义,以免激化两族矛盾。韩遂听闻后也是愤怒至极,坦诚答应下来,北宫首领及诸位亲信当即拱手称谢,举杯共敬韩遂。

    傍晚,宴会结束,北宫劝留韩遂过夜不行,只得在临别时送上上等的毛皮和新酿的马奶酒作送别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