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武侠从笑傲开始 » 第二十三章 黑木崖

第二十三章 黑木崖

    “小子,老夫的吸星大法当不当得当世第一流的功法。”任我行起身道。

    “一般吧,吸人内力不为江湖所容,而收化归为自身的法门又有缺陷。打斗时,倒是能唬住些人,但对一些武学高明的人士,半分也吸不动。”廖原鄙夷道。

    “你,小子,都说老夫狂妄。你小子倒是比老夫还要狂妄,老夫这吸星大法放在江湖上不知有多少人趋之若鹜。就连这江南四友的老二黑白子还暗中觊觎我这吸星大法,你倒是弃之如敝。”

    廖原摇摇头也不答话,“任教主,在下告辞了,日后脱困之日,在下有酒水相待。”

    任我行哼了一声,坐在铁板床上也不答话。

    “任教主,他年脱困之日,万望放过江南四友,我会给他们打招呼,酒菜自会供应。”说着便走出去了。

    外面江南四友伸着脖子向里面看,一脸紧张之色。张三李四二人倒是气定神闲,料定任我行敌不过廖原。

    见廖原安然无恙的出来,四友齐齐松了口气道“少侠当真是武功盖世,那位都不能如何得了你。”

    张三将铁门合上,四友又将铁门关死,又检查了几遍,确定万无一失之后,原路返回。

    返回琴堂之后,黄钟公施礼道“少侠,今后老朽这三位弟弟就由少侠驱驰了。当然若有用到老朽的地方,老朽定当竭尽全力。”

    “好说好说,李四,你去给二庄主指点一下玄阴指。三庄主,四庄主,你二人随我来。”

    “四庄主你得意剑法是你的泼墨披麻剑法吧。”

    “少侠明鉴,这是某家多年来的心血。”

    “不错,你的剑法其实也算高明,只不过攻人之际,破绽太多。你这路‘泼墨披麻剑法’的致命弱点便在此处。你这路剑法之中,有一招自以为最厉害的杀手,叫做‘玉龙倒悬’,仗剑当头硬砍,你不使这招便罢,倘若使将出来,撞到用剑的高手,只须将长剑顺着你剑锋滑了上去,你的五根手指便都给披断了,手上的鲜血,便如泼墨一般的泼下来了。这叫做‘泼血披指剑法’,不知四庄主我说的可对啊?”

    丹青生脸上一阵红一阵青,想要争辩什么,却又无从说起,只得细细琢磨。

    廖原也不理他,又对着秃笔翁说“三庄主,你善使判官笔,字写得如何倒在其次,但你附庸风雅,武功之中居然自称包含了书法名家的笔意。嘿嘿,三庄主,要知临敌过招,那是生死系于一线的大事,全力相搏,尚恐不胜,哪里还有闲情逸致,讲究甚么钟王碑帖?除非对方武功跟你差得太远,你才能将他玩弄戏耍。但如双方武功相若,你再用判官笔来写字,那是将自己的性命双手献给敌人了。”

    秃笔翁脸涨红了,怒气冲天,廖原也不理他,仍自顾自的说着。

    “三庄主和人动手,实在是太过托大了些。你将书法融化在判官笔的招数之中,虽是好玩,笔上的威力毕竟大减,李四若不是手下留情,十个秃笔翁也给你毙了。要胜你三庄主,那是很容易的。你的判官笔法本来相当可观,就是太过狂妄,偏要在武功中加上甚么书法。嘿嘿,高手过招,所争的只是尺寸之间,你将自己性命来闹着玩,居然活到今日,也算得是武林中的一桩奇事。三庄主,近十多年来你龟缩不出,没到江湖上行走,是不是?”

    秃笔翁越想越是,默然不语,心中又是一寒,自忖:“他的话一点不错,这十多年中我若在江湖上闯荡,焉能活到今日?”

    却又听到,“三庄主,想当年南宋之时,元庭势大,有大侠郭靖在大胜关开英雄大会。期间却有蒙古高手前来捣乱,双方约定比武三场。中原武林出场的也是一个使判官笔的,他是一个书生,还在大理一朝当过宰相。

    想不到此人还是附庸风雅,将书法笔贴的东西化进了判官笔法里。不曾想本来稳胜的一局,却因他嬉戏心态,中了暗算,输了一阵。

    当然,你有这种想法,原也不算错,只是境界不够,修为不深。元末明初之时,武当张真人就为他的五弟子创了一套倚天屠龙功,这当中有意境,真意,非绝代大宗师不可为也。”

    这一番话说得秃笔翁异彩连连,不断点头称是。

    廖原转身便走,李四早就指点了黑白子,指法有相同之处,倒是费不了多少时间。

    “黑白子,你玄铁棋盘上的功夫,倒是真材实料了,一动手攻人,一招快似一招,势如疾风骤雨,等闲之辈确是不易招架。如今又传你玄阴指,当要好生修习。日后有了功劳,还会传你武功。”

    黑白子躬身称谢,张三李四二人随着廖原出庄去了。

    “主人,接下来,咱们去哪?”

    “黑木崖!”

    三人一扬鞭,三匹马向北方奔驰而去。

    冀宁道太原府平定州,黑木崖在平定州猩猩滩。离平定州西北四十余里,山石殷红如血,一片长滩,水流湍急,那便是有名的猩猩滩。更向北行,两边石壁如墙,中间仅有一道宽约五尺的石道。一路上日月教教众把守严密。

    廖原三人在猩猩滩看着,黑木崖崖顶高耸入云,实难上去。此时,正有一队人押送着几人朝黑木崖走去。

    只见一行人经过三处山道,来到一处水滩之前,头领放出响箭,对岸摇过来三艘小船,将一行人接了过去。

    三人暗暗跟着。

    到得对岸,一路上山,道路陡峭。一行人在松柴火把照耀下徒步上坡。这一路上山,地势极险。头领命人向杨莲亭急报,说道奉行大总管令旨,已成功而归。过了一会,半空中银铃声响,众人立即站起,恭恭敬敬的等候。

    只见总坛中一干教众在这刹那间突然都站在原地不动,便似中邪着魔一般。银铃声从高而下的响将下来,十分迅速,铃声止歇不久,一名身穿黄衣的教徒走进来,双手展开一幅黄布,读道:“日月神教文成武德、仁义英明教主东方令曰:“贾布,秦邦伟遵奉令旨,成功而归,殊堪嘉尚,着即带同叛徒,上崖进见。”

    秦邦伟躬身道:“教主千秋万载,一统江湖。”又听贾布大声道:“教主赐属下进见,大恩大德,永不敢忘。”他属下众人一齐说道:“教主赐属下进见,大恩大德,永不敢忘。”

    一行人沿着石级上崖,经过了三道铁门,每一处铁闸之前,均有人喝问当晚口令,检查腰牌。到得一道大石门前,只见两旁刻着两行大字,右首是“文成武德”,左首是“仁义英明”,横额上刻着“日月光明”四个大红字。

    过了石门,只见地下放着一只大竹篓,足可装得十来石米。秦邦伟喝道:“把叛徒抬进去。”

    铜锣三响,竹篓缓缓升高。原来上有绞索绞盘,将竹篓绞了上去。黑夜之中,仍可见到一片片轻云从头顶飘过,再过一会,身入云雾,俯视篓底,但见黑沉沉的一片,连灯火也望不到了。

    过了良久,竹篓才停。又向左走了数丈,又抬进了另一只竹篓,原来崖顶太高,中间有三处绞盘,共分四次才绞到崖顶。

    廖原三人早在进竹篓之前便跟不上了,此时仍在山下。

    三人倒是都会壁虎游墙功,但张三李四二人功力不够,上不得崖顶。他二人只能在崖下接应,此时也不能上去了,事先看看地形,确保没有意外。

    三人到了城镇之上,买了些绳索,布匹。

    廖原吃饱喝足之后,好好睡上一觉,就要独探黑木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