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少年清风醉 » 第73章:翰林学士

第73章:翰林学士

    一轮红日初升,霞光尚未照进窗台,门外就传来吵杂的声音;

    “汤襄姑娘,我家掌门正在休息,不得打扰”秦月见她硬闯,便拦在门前;

    “他一个人在房间,没别人?”;

    “当然,房间只有掌门一人,男女有别,还请汤姑娘去大厅等候”;

    汤襄便嘟着嘴,守在房门前,见柳青荷从一侧回廊路过,就立马叫住,“青荷姐姐,你能去帮我把唐云叫醒嘛,整个府中就你可以,求求你了,好不好”汤襄拽着衣角,宛如小孩般撒着娇;

    柳青荷来到京师已有半月之久,与众人都相处的很好,也是汤襄在府中唯一能求助的对象;

    “汤姑娘,现在太阳还未高升,云大哥昨天练功练到很晚,就让他多睡会吧,不如你和我一起去做些糕点,到时一同送去”;

    “刚才我听说青荷姑娘要去做糕点,我钱多多也学了些手艺,我们一起去吧”自从唐云的府邸建成,钱多多就一直待在府中,之前留给瑶琴的房间,正好给了青荷,便又找到了新对象;

    “君子远包厨,我和汤姑娘去就行了,不敢劳烦钱大哥”;

    “没错,你还是赶快去找你的瑶琴姑娘吧,不要妨碍我们”,

    而此刻的唐云早已醒了,对门外的吵闹习以为常,因为每天这个时辰,她都会跑来,让唐云多去其他府中拜访,有什么升官的机会,第一时间跑来告知,这次也不例外。

    她和柳青荷端着早点进来,就是一脸抱怨“这都日上三竿了,你才睡醒,害我在门外等了半天”;

    “让汤大小姐久等,真是罪过,不知大小姐找我有何事?难道又是升官发财之道”唐云一脸嬉笑;

    “你严肃点,我有重要的事情给你说”;

    “你们先聊,我先去给其他人准备早点”柳青荷放下糕点后,便退了出去;

    “现在翰林院正缺一名学士和两名待讲学士,圣上想从当朝文武中挑选,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不少官家弟子都跃跃欲试,以你的能力和皇上对你的器重,十拿九稳”;

    “大小姐,翰林院学士才正五品,可我已经是从三品了,何必去争呢?”;

    “你进入官场不久,自然不了解情况,现在国家安定,天下太平,武官几乎无用武之地,而你又年纪轻轻,总不能一辈子待在军营中吧,到时连见皇上的机会都没有,所以趁着圣上的器重,应该顺杆而上”;

    “这翰林院学士虽然官职低微,却是进入仕途的必经之路,上至皇亲国戚,下至文武百官,都能经常碰面,更有甚者,翰林院中收集天下才学,正好历练历练,为日后准备”;

    “此话有理,见识广博,可惜你生在这个时代,又是女儿之身,否则定是当朝大员,国家栋梁”;

    “你不要取笑我了,我已经给你准备好了,你看”说着他便从腰间拿出几张白纸;

    “这些是什么东西?”;

    “这是我从父亲和其他伯父那里打听到的,这些都是当今皇上治理国家时,所遇到的难题,你好好准备准备,圣上极有可能会以它们为题”;

    “这年代就有考前预测了,真是厉害”唐云好奇,将纸逐一打开,扫视了一眼,接着还给了汤襄;

    “谢谢了,不过我还是做我的武官吧,这样活的自在些”。

    指挥同知没有召唤,便不用上朝,无独有偶,选拔学士当日,唐云被召唤,大殿之上;

    “今天是翰林院招收学士的日子,咱收到了上百本奏折,共举荐了三十五名学子,经过商议、筛选,现在剩下十人,都在大殿之中”;

    “现在要从十人中选出五人,众位爱卿可有良策”;

    “回禀圣上,既然是挑选翰林院的学士,自然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博文见广之人,不如圣上出题,一测即可”;

    “丞相说的不错,翰林院那一个不是满腹经纶,可是科举出题,应试出题,就连武状元还是出题,不如今天换个花样”;

    底下讨论良久,“父皇,儿臣有一想法,这十人都与诸位大人同朝为官,或多或少有些了解,不如就让在场的文武百官,逐一推荐五人,获得人数多着便是,不知如何?”;

    “太子的提议甚好,微臣赞同”;

    “臣等赞同”;

    “好,那就依太子所言,在场之人,皆有五次推荐的机会,赞同者,举手即可;为了公平,我便不参与了,就由太子逐一公布名单吧”;

    “十人选拔第一人,丞相胡善之子胡佑,请诸位大人举荐”,经过举荐人数超过半数......

    “十人选拔第四人,蓝大将军义子吴越,请诸位大人举荐”,同样超过大半,而唐云只是默默站着;

    “唉,这些人都是些官二代;除了胡佑、吴越外,连面都没见过,我怎么举荐,还是看着就行”;

    “十人选拔第五人,京卫指挥同知唐云,请诸位大人举荐”,话音一落,众人的眼光聚集在了一处,几息举荐的只有汤鼎臣、徐辉祖等其他五人;

    唐云暗自苦笑道:“唉,没想到我在官场的人缘这么差,但是谁在奏折上举荐了我?还能让我过第一轮淘汰赛,不过也到此为止了”;

    文武百官迟迟没有反应,这时太子朱标居然提名举荐,“太子和唐云似乎没有来往,为何举荐?”;

    “我与唐大人并无来往,只是父皇刚才说:堂上之人,皆可举荐;我还以为儿臣也有举荐权,所以......”;

    “金口玉言,太子自然可以举荐,但既然与唐云没有来往,是不是该说明一下缘由”;

    “是,父皇,我虽与唐大人没有来往,但曾听父皇说:唐大人文武双全,可谓天纵之才,既然连父皇都如此赞美,我想唐大人一定有非凡之处,故举荐,此为其一”;

    “能文能武,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之人,少之又少,儿臣喜文亦喜武,若能从他们中学到些,也是受益匪浅,此为其二;一文一武,一饰二角,如同朝中两大栋梁,实为难得,此为其三,故举荐唐大人”;

    “太子说的倒是有理,你们接着举荐吧”,有了这些铺垫,朝中之人缓缓抬手,一时间除了唐云,皆已举荐;

    “毛遂自荐,一段美谈,唐同知又是为何?”;

    “回圣上,幸得皇上与太子赞赏,臣惶恐”......

    随后五人进行应试,当唐云拿到试题时,眼前一惊,三道试题丝毫不差,皆被汤襄压中,但唐云也仅在之前看过题目而已,于是便提笔随意写来。

    一日后,圣旨下:唐云保留原先官职,即日起到翰林院任职,担任翰林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