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霸坦蓝猫 » 刘裕称帝(一)

刘裕称帝(一)

    刘裕是东晋之后第一位国君,取代东晋建立刘宋一朝,是刘宋开国皇帝。出生于公元363年,公元422年去世,享年59岁。他是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今JS省XZ市)人,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刘裕出生寒门,早年因家境过于贫寒,落魄到靠砍柴、种地、打渔和卖草鞋为生。刘裕仅认识一些文字,曾因为赌博而倾家荡产,遭乡里鄙视,时人大多看不起他。他出生之后不久,母亲就患病去世,他父亲请不起乳母喂养他,一度打算将他抛弃,因刘怀敬之母伸出援手,养育刘裕,才得以活下来。

    后刘裕投身军伍,加入北府兵,他本是冠军将军孙无终的司马,后成为了刘牢之的参军。公元399年十一月,孙恩在会稽(今浙江绍兴)起兵反晋,东南八郡纷起响应,朝野震惊,晋廷忙派卫将军谢琰、前将军刘牢之前往镇压。在此次镇压孙恩的叛乱中,刘裕本作为侦察兵领数十名兵众侦查敌军情况,却偶遇敌军数千人,刘裕率众浴血奋战,在队友战死大半的情况下仍手舞长刀,酣战不止。

    后来,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及骑兵主力相继前来,起义军溃退,刘裕乘胜收复山阴(今浙江绍兴)。此后孙恩数次攻打刘裕戍守的宁波,海盐,镇江等地,均被刘裕设计打败,三战三捷。孙恩转战临海,最终在临海投海而死。

    孙恩是琅琊LY(今SD省LY市)人,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为永嘉(南京)南渡世族,其家族琅琊孙氏为次等士族,世奉五斗米道,也就是说他是个道士。孙恩海上反乱,成为“中原海寇之始”,为后世海盗活动提供了经验,成为海盗的代名词,被戏称为身负道术的“海贼王”。

    孙恩师从东晋道士杜子恭学习秘术,杜子恭死后孙泰继承教主之位,公元319年,意欲图谋造反,消息走露,为其曾经的主子司马道子诛杀。孙泰逃亡舟山群岛,五斗米教余众当时认为孙泰是“蝉蜕登仙”,到海岛中支持孙恩,孙恩于是聚集了百多人,伺机复仇。

    当时东晋执政者司马元显(司马道子之子)征调因三吴门阀免除官奴身份成为佃客的广大民众,进入建康以充实兵员,此举引起当地门阀的不满。孙恩乘着人心不稳,率众乘机进攻上虞(今浙江上虞)并杀上虞县令,随后攻克会稽(今浙江绍兴),会稽内史王凝之被杀,孙恩部众增至数万人,随后甚至达到数十万之众。

    孙恩造反之后给了桓玄以可乘之机,公元402年,刘裕跟随刘牢之一起和司马元显共同出兵讨伐桓玄,在溧阳遭遇桓玄。桓玄最终攻破健康,刘牢之自缢身亡,刘裕不得已转投桓玄帐下。孙恩死后,义军推举孙恩妹夫卢循为主,卢循攻占了温州,福州,公元402年,桓玄派刘裕讨伐卢循,败其于金华,随后又败其余温州,卢循部将张士道被杀,刘裕一路追到福州,卢循渡海难逃,刘裕因功被加封为彭城内史。

    刘牢之出生将门世家,(今JS省XZ市)人,雁门太守刘羲之孙,征虏将军刘建之子。最初应谢玄之募入北府兵,任参军。淝水之战时,率五千精兵在洛涧大破梁成。公元384年,后燕慕容氏攻打廪(lin三声)丘(今山东菏泽境内),高平太守徐含远频频告急,刘牢之无力救援,以怯弱畏敌罪名被罢官。

    公元397年,王濛之孙王恭讨伐王国宝,重新起用刘牢之为司马。王国宝为太原郡晋阳县(今SX省TY市)人,官拜宰相,中书令王坦之第三子,太保谢安的女婿。但王国宝品行不端,不受谢安重用,他凭借姻亲关系,投靠琅琊王司马道子门下。当时王恭军事实力庞大,厌恶王国宝专权擅政,王国宝力谏司马道子解除王恭兵权,王恭震怒下起兵讨伐王国宝,司马道子为自保,在王恭起兵后,将王国宝逮捕入狱,不久将其赐死。次年,王恭败亡,朝廷下诏追复王国宝原官。王恭启用刘牢之为司马,共同讨伐王国宝,王国宝被诛杀后,王恭揽去所有功劳,自恃门第高贵,甚至还轻视刘牢之,这让刘牢之心里很不爽。于是第二次王恭讨伐司马元显的时候刘牢之倒戈,王恭被杀,刘牢之代掌王恭的七州军务。

    在公元400年讨伐孙恩的时候,刘裕为刘牢之的参军,公元402年司马元显欲联合刘牢之讨伐桓玄,然而刘牢之畏惧桓玄兵不易击败又担心击败桓玄之后自己会遭到司马元显的忌惮,于是投靠了桓玄,第二次倒戈。刘裕和何无忌曾经竭力劝阻牢之,但他执意要投靠桓玄。司马元显被捕后,桓玄感到走投无路,甚至想第三次倒戈,部众对其行为不耻,散去大半,加上他儿子刘敬宣在此之前返回京口转移家室,逾期未还。刘牢之以为他被刘袭杀害,便心灰意冷,上吊而死。刘牢之死后,刘裕迫于无奈只能投奔桓玄。

    桓玄掌控朝政,获封楚王,并打算篡夺皇位。刘裕假意表示支持桓玄称帝,桓玄之妻颇能识人,劝桓玄杀死刘裕,然而桓玄以倚仗刘裕为由拒绝。随后桓玄大力剪除北府兵旧部,刘裕则暗中联系北府兵残存势力,公元404年,刘裕带领北府残兵一千七百余人在京口起义,杀死桓修。众人拥刘裕为盟主,各地纷纷响应。

    同年,刘裕在江乘县杀死桓玄猛将吴甫之及皇甫敷带领的精兵。三月,刘裕进攻今JS省NJ市的覆舟山,并命弱兵登山,营造四面楚歌的假象,刘裕遂顺利以火攻击溃桓玄守军,而桓玄亦弃城西逃。刘裕进驻石头城(南京),派冠军将军刘毅、辅国将军何无忌、振武将军刘道规率各军追击桓玄。而刘裕则被推为使持节、都督扬徐兖豫青冀幽并八州诸军事、领军将军、徐州刺史。

    刘裕掌权后,诛杀异己,打败桓玄余孽,桓玄之之子桓绍及大将郭钤等,进据寻阳。桓玄回到荆州根据地后,重新招募军士,打造楼船、器械,挟晋安帝出征,自江陵沿江东下。冠军将军刘殷等在峥嵘洲(今湖北EZ)遭遇桓玄军,双方大战,桓玄大败,抛弃军队,挟持安帝逃回江陵。桓玄抵达江陵后,企图西逃入蜀,被益州督护冯迁斩杀,传首建康。

    桓玄死后,刘裕通过一系列征战,扫清了桓党余孽,迎回安帝。公元405年,刘裕因功被安帝加授都督十六州军事,领兖州刺史,刘裕同时要求后秦主姚兴归还了淮北十二郡。公元406年,刘裕因立下“匡复之功”获封为豫章郡公,食邑一万户,获赏绢三万匹。公元408年,王谧去世,刘裕入朝接受辅政的诏命,最终获授侍中、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兼徐兖二州刺史,入掌朝政大权。

    此后,刘裕对外北伐南燕,对内荡平了卢循,徐道覆等天师道乱臣贼子。在讨伐卢循等逆贼的过程中,何无忌兵败身死,刘毅亦大败。随后,豫州主簿袁兴国发动叛乱,占据历阳以响应卢循。琅邪内史魏顺之派部将谢宝擒斩袁兴国。但在袁兴国部众袭击谢宝时,魏顺之却不救反退。刘裕听说后大怒,处死魏顺之。众人见刘裕的布衣之交魏咏之的弟弟也被秉公处理,于是“莫敢不用命”,后刘裕雷池设计打败卢循。公元411年二月,卢循试图攻取番禺,但被孙处击败,继续南逃。同月,刘籓、孟怀玉在始兴杀死徐道覆。随后,卢循在龙编被交州刺史杜慧度击败,投水自尽。至此,震动一时的卢循之乱平息。

    公元409年,刘裕在平定了孙恩之乱,桓玄之乱后,已经大权在握。但他并没有称帝,而是选择北伐,这和桓温当年的操作颇为相似,就是挣取军功之后,意图自立为帝。在他北伐南燕刚刚成功之际爆发了卢循的叛乱,刘裕还专门写信给刘毅,要他等自己军队到达再发兵攻卢循,但刘毅却一意孤行,认为刘裕此举是羞辱他,于是自己领兵出击,大败于卢循,全军覆没。其实以刘毅的军功来说,他得到的已经太多,只是他心胸狭隘,自认为比刘裕要高明,偏偏刘裕压自己一头,心里很是苦涩,从这次兵败来说,他的能力和刘裕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公元412年,朝廷以刘毅为荆州刺史。此时,刘毅还割据着豫州、江州,其弟刘藩占据兖州,势力范围包括长江中上游的大部分地区。刘毅自认为才能不输刘裕,对刘裕身在自己之上颇为不快,于是各种小动作不断,最终刘裕派王弘,王镇恶等人讨伐刘毅,刘毅最终兵败身死。刘毅败亡后,以监太尉留府事驻守建康、多行不法之事的诸葛长民惴惴不安,深恐步刘毅后尘,故而有反叛之意,刘裕宴请其于府上并且将其击杀。

    消灭刘毅后,刘裕又图伐蜀并于公元413年成功灭谯蜀,巴蜀地区再入南方版图,同年还收回了为仇池人占据的汉中地区。公元415年,刘裕击败雍州刺史鲁宗之以及司马修之,此二人兵败之后投奔了后秦,刘裕收回了对荆扬二州的控制权,也挫败了司马修之想要东山再起的美梦。

    公元416年,刘裕统二十二州兵权,并且掌指挥全国军队的中外大都督之职。同年趁后秦内部叛乱之际,北伐后秦,收回关中地区控制权,公元417年,刘慕之死,撤兵回建康。留守关中的王镇恶,王修,沈田子等三人皆死于内斗。公元419年,刘裕指派中书侍郎王韶之缢杀晋安帝,立其弟琅邪王司马德文为帝,即晋恭帝。第二年,刘裕代晋称帝,降封司马德文为零陵王,东晋灭亡。刘裕改国号为“宋”,史称其建立的政权为“南朝宋”,“刘宋”。刘裕称宋武帝,于公元422年病逝,在位两年。

    此时,刘裕身边的大将死的死,杀的杀,像刘敬宣,刘道规,刘毅,诸葛长民,刘牢之,何无忌,魏顺之,王谧,王镇恶,沈田子,刘穆之也在他北伐后秦之时过世,到最后他真的成了个孤家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