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霸坦蓝猫 » 刘昱被废(三)

刘昱被废(三)

    刘子业生于公元449年,死于公元466年,活了17岁。史书说他少好读书,粗有文采,通晓《孝经》。但实际来看,估计是真的找不到其他词来形容他了,说直白点,这个评价就等于说是他基本没什么才华,也不读什么书,被迫才读了《孝经》。他虽然才在位两年,干的事情却一件赛一件的荒诞,一件赛一件的罄竹难书。不知为何,他对乱伦情有独钟,对于夺人妻夺人母颇有兴趣,他的怪趣味还不止如此,为了侮辱自己的叔叔们,他是绞尽脑汁才想到了让他们扮演猪狗的剧本,真正是个变态。前面我们说过后赵的石虎以及他的儿子石隧也是野路子皇帝,趣味怪诞,也是变态。但变态和变态之间也是不同的,石隧是嗜杀如命,喜欢欣赏和品尝砍下的美人头,这位喜欢的却是乱伦,并且喜欢强迫别人和自己一样怪趣味。

    他和各位叔叔们的关系实在是差到了极点,由于建安王刘休仁和湘东王刘彧(yu四声)、山阳王刘休祐三王年纪最大,他害怕三人有不臣之心,于是常常把他们抓来囚禁,看在自己身边。还给他们起外号,还用竹笼把他们装起来,称一称重量。刘彧(yu四声)最肥胖,被他称为“猪王”,刘休仁称为“杀王”,刘休佑称为“贼王”。东海王刘祎(yi一声)平庸低劣,被称为“驴王”,桂阳王刘休范、巴陵王刘休若年纪小,因此两人都能和刘子业相处。可能是由于其父亲刘骏的影响,他对于诸王的印象非常差,史书未记载他残害大臣和苛待百姓,独独对诸王是百般凌辱。

    诸王们跟在他身边真正是度日如年,于是刘彧废杀了刘子业而自立为帝。当时的江州刺史、行事邓琬(wan三声)想要仿效徐羡之、谢晦、傅亮三人做法废昏立明,于是联合新任雍州刺史袁顗(yi三声),号召四方讨伐刘子业,要拥戴十一岁的江州刺史也就是刘子业的弟弟刘子勋为帝。只是他的檄文还没来得及发出,刘彧已经弑杀刘子业并自立为帝了。木已成舟,此时就有人说,既然刘彧已经称帝,我们索性承认刘彧登基为帝算了。但非常人行非常事,邓琬认为刘彧称帝名不正言不顺,而且他把刘子业的亲弟弟刘子尚也杀了,如今我们号召刘子业一脉的诸王起事,还是值得一博的。

    于是邓琬协同袁顗于466年二月拥立刘子勋登基,至此,这场夺位大戏就演变成了宋文帝刘义隆一脉与宋武帝刘骏一脉的斗争。刘彧占据建康城,据守的范围、人口比刘子勋要小得多,只有其十分之一。但是刘子勋的弟弟们都在外就藩,而刘彧的弟弟们都在城内,于是他凭借精干的中央军,同时采用名士蔡兴宗的意见,重用吴喜、沈攸之、张永、刘勔(mian三声)、萧道成等武将,又放权给诸弟刘休仁等人积极平乱。和刘子业相比,刘彧很得人心,当时有的将领父兄子弟都参加叛军,刘彧仍任命他们带领禁军。于是上下一心,于466年年底消灭刘子勋政权,并诛杀孝武帝所有儿子。

    平定叛乱后,刘彧大肆封赏官员,清浊不分、官品混乱,原有的官僚体系遭到破坏。在平叛过程中,淮北方镇的薛安都等人受到刘彧的猜忌,只得举兵反抗,联合北魏一起攻打刘彧,于是这场夺位风波由内斗演变为了外部战争。北魏在四年之内陆续攻下淮北、山东半岛地区,刘宋战乱不断,国力大衰。刘骏晚年的奢靡加上和北魏不断打仗,导致刘宋府库空虚,到了刘彧这时候甚至连官员的薪水都发不出来了。而当时又有宦官宠臣弄权,朝政腐败不堪,刘彧生活又过度奢靡,需要一件物品,往往制造九十件备用,正御、御次、副又各三十件。他用蜂蜜浸泡鱼肉,一次能吃好几升,吃腊肉常常多到二百片。

    为了巩固太子刘昱的地位,刘彧听信权臣王道隆与阮佃夫的建议,诛杀了帮助自己夺取政权的弟弟刘休仁、刘休佑、刘休若等,只有刘休范平庸懦弱而幸存。王道隆与阮佃夫掌权后擅用威权,肆意受贿,卖官鬻爵,财富甚至超过国库。同时,功臣武将寿寂之、吴喜与刘彧的大舅子高门名士王景文被杀。这种局面之下,刘宋政权已经摇摇欲坠,这直接动摇了国本了。刘子业得罪了宗亲,刘彧是把宗亲和大臣都一起得罪了,这下除了奸臣和小人还有谁敢近左右,亡国已经近在眼前了。

    刘彧死后,刘昱继位。刘昱生于466年,死于477年,终年14岁,472年登基,才6岁。从刘义隆开始,至刘昱,四代皇帝都对宗室盯得很紧,而到刘昱这里宗室的叔叔辈只剩下了刘休范一人。刘休范之所以能够幸免于难完全是因为刘彧认为他资质平庸,构不成威胁,于是刘彧重病之中进拜刘休范为司空、侍中。并且,让袁粲、褚渊、刘勔等为顾命大臣,阮佃夫、王道隆、杨运长等幸臣也被托孤。

    刘休范以为自己是宗室里唯一的可以辅政的亲王,应该会被拜为宰相,如今却只是给了个司空,心里十分怨恨。因为刘宋一朝以宰相辅政,宰相的权利很大,所以即便有幼主,外戚也是无法干政的。所以这里刘休范会认为幼主继位,自己应该担任宰相,而刘彧却在这种情况下让外人担任宰相,让宗室大权旁落,他可能更多的是害怕,担心江山易主。其实刘彧这个安排也确实埋下了这样的隐患,这些年宗室杀光了,士族被打压,寒门士子掌权,刘宋已是大厦将倾。

    474年五月,刘休范奇起兵造反,他写信给袁粲、褚渊、刘秉,称杨运长与王道隆蛊惑先帝枉杀宗室,他这是清君侧。刘休范起兵造反以失败告终,自此,朝中再无宗亲可拱卫王室。此次平叛成功,萧道成崛起为新秀,被任命为中领军,统领禁军,他又与权臣阮佃夫交好,权势日隆。刘休范之后,刘义隆第七子刘宏的儿子刘景素也被杀,刘景素参与了平定刘休范的叛乱。

    当时,宋文帝刘义隆的儿子都已经杀的杀,死的死,一个也没剩下。孙子之中以刘景素年龄最长、威望威高,朝野上下大多都希望他能取代年幼的皇帝刘昱,继承宋室基业。但刘昱的母族以及刘昱的宠臣杨运长、阮佃夫等人又怎么可能善罢甘休,于是找准机会就诬陷刘景素。

    475年,刘景素的属下建平国防阁将军王季符得罪了他,于是逃到建康诬陷他谋反,杨运长、阮佃夫等人于是想趁机杀死刘景素。但袁粲、萧道成等大臣却认为刘景素不会无缘无故的谋反,也从来没有听到风声,肯定有蹊跷。不久之后,刘景素的世子刘延龄就赶到了建康陈说了事实,最终,杨运长等只得将王季符流放到梁州。

    刘景素虽洗脱了谋反嫌疑,但却被削去征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职衔。他深为愤恨,又出于自保考虑,遂结交何季穆、蔡履、垣庆延、贺文超等僚属,日夜密谋。他还不惜花费巨量金银财宝结交京中武将,如冠军将军黄回、游击将军高道庆、辅国将军曹欣之、前军将军韩道清、长水校尉郭兰之、羽林监垣祗祖等皆暗中与之通谋,很多不得志的武人也都投靠刘景素。曹欣之打算趁刘昱独自出宫游玩之时,据石头城发难,事成后迎立刘景素为帝。韩道清、郭兰之还准备邀请萧道成一同参与行动,若他不同意便将其除掉。但刘景素认为时机未到,屡加禁止,不许他们轻举妄动。

    后来,杨运长指使武士周天赐假意投靠刘景素,诱劝其举兵叛乱,但却被刘景素识破。刘景素处死周天赐,将其首级送往建康,以此表明自己并无反意。476年七月,垣祗(zhi一声)祖突然率数百人叛逃京口,声称京师大乱,劝刘景素立即起兵入京。刘景素遂据京口举兵叛乱。但宋廷已有准备,很快就兵败被杀。

    至此,刘彧哥哥弟弟一系宗亲全部被杀,旁系的有实力的也被杀,宗亲威胁势力彻底被剪除干净,刘昱也真正12岁就成为了孤家寡人,母家无人,父系无人,他自己又顽劣不堪,宠幸奸佞,这下毫无疑问,江山只能落到权臣的手中了。大概也是刘宋气数已尽,不然也不能连最后一个都不放过,不过就算刘景素能够成功,他照样也还是会杀宗亲的,这个循环好像打不破了,再这样下去也就没什么意思了。

    就在刘景素被杀同年,萧道成升任尚书左仆射,与袁粲、褚渊、刘秉号称“四贵”,刘昱的好日子也过到头了。所以不止是外戚和宗亲可以干政,大臣也是可以的,没有人可以不受约束,而任何不受约束的人都将祸害被约束的人,与其让别人来约束自己,不如自我约束。477年阮佃夫联合直阁将军申伯宗、步兵校尉朱幼及于天宝,准备趁刘昱出游时,将之废掉,改立安成王刘准。事败被诛,其心腹被刘昱亲自驾车在承明门辗死。不久,与阮佃夫交好的散骑常侍杜幼文等人,司徒左长史沈勃及游击将军孙超之,也被刘昱亲手所杀。杜幼文兄长长水校尉杜叔文刘则自己执矟骑马,亲自诛杀。他只要一日不杀人就闷闷不乐,于是朝廷中人人自危,朝不保夕。

    477年六月,萧道成正成在家赤膊午睡,刘昱突然闯了进来,要用箭射死他,就像射死其他所有人一样。左右的人说如果一箭射死他,那就不好玩了,于是在萧道成的肚脐眼上画了个圈,换了骨箭射他,这才保住了他的命。此事令萧道成受到了严重的恐惧,此后对刘昱动了杀心,他于是和袁粲、褚渊秘密开会,想废杀刘昱。但袁粲觉得刘昱只是年幼不懂事,将来有改正的可能,反对废立。袁粲此举可能只是他有鉴于徐羡之等人的前车之鉴,不敢轻举妄动,也或许他不看好萧道成,有其他的人选,在等时机。毕竟萧道成曾经与阮佃夫交好,正如羊祜说的,豁出性命去侍奉别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于是萧道成只得转而联络王敬则,王敬则用重金收买了杨玉夫、杨万年等25名刘昱的贴身卫兵,但他们一直未能找到机会下手。萧道成整日忧虑不已,甚至让垣崇祖将自己的全家老小托付给驻扎在边境的皇甫肃,一旦自己计划失败,就带他们投靠北魏。八月,刘昱乘车辇前往台冈比赛跳高,跳高结束后前往青园尼姑庵,晚上又跑到新安寺偷狗,他在寺中把狗杀了,逼僧人昙度和他一起喝酒吃狗肉。刘昱沉醉不醒,遂被送回仁寿殿睡觉,当日就被杨玉夫杀死并且将他的头颅割下来,交给王敬则通知萧道成。萧道成骑马直奔皇宫,众人得知刘昱被杀后都大呼万岁。次日,萧道成再次进宫,以皇太后的名义下诏将刘昱废为苍梧郡王,奉迎安成王刘准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