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主动继承了家业 » 第96章路

第96章路

    首先是红薯去皮洗好,用刀把红薯切成丁,而后把红薯用磨盘碾碎。

    之后磨成稀汤,一个磨盘两人就可以了,一个推碾子,一人往里面放红薯,把红薯磨成稀汤流到桶里。

    把红薯粉倒在白布上,加水稀释,过滤淀粉,之后就是晒干了。

    工序不难,就是都是力气活,不管是推磨的,还是晾晒的都需要力气。

    大家都是庄稼人,平时干的活不少,哪怕是女子也只是有点吃力也没啥问题,很快就上手了。

    后面的晾晒和做成粉条,要等到两天之后才能教大家。

    朱权这个办法顿时吸引了附近的人家,一时间街道拥挤,人潮人海。

    朱权呵呵一笑,“现在招工结束,没有轮上得等下次吧,或者从军也可以的,都是自愿,不强求。另外,我看看男女的能力如何,是不是真的男强于女。”

    所有人都点头,没有轮上得都遗憾,招上的都磨刀霍霍。

    招工结束,送木桶等工具的也陆续上门送货了,这些都是昨天订好了,有存货不用等候。

    午饭是请附近的大婶做的,村民们一大早就出来干活,不可能还让他们自己回家吃饭,太远了。

    如果让他们自己去饭馆吃,他们自己又舍不得,干脆就包工作餐吧,虽然也是粗茶淡饭,但是好歹有肉,只是量不多。

    见都进入正规,男女都干劲十足,特别是夫妻,尽管不吵架,但是那做工一个个都不服输。

    李罗还没进门就开始高喊:“王爷,王爷。”

    “在这呢,叫魂呐?”朱权已经无力吐槽,这个朱鉴就是嗓门大。

    朱鉴兴奋地跑进来:“王爷,马车买好了。”

    因为此次公交线路是由李罗担任队长,所以他的积极性比谁都高。

    朱权:“买了几辆车啊,几匹马?”

    朱鉴:“十辆马车,二十匹马,八辆牛车,八头牛。”

    朱权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哼哼,这是超支了哦。”

    朱鉴神秘兮兮地说:“王爷,你有所不知,马车呢,就是大家闲逛的时候可以用,万一东西多呢,马车拉不动,我们可以用牛车呀,牛车可以帮大伙儿拉货。”

    朱权:“想不到你小子还挺有能耐的,这都让你想到,以后物流归你管了。”

    物流公司是什么不懂,但是归他管,这句话他就懂了。

    “说吧,总共花了多少银子啊,要是几个月都没有利润的话,那你的工钱就全扣了。”

    朱鉴立马哭丧着脸:“王爷,别啊,我这可是要娶媳妇的钱呀!”

    朱权翻了个大白眼,整天念叨着娶媳妇,这是有多想女人呢?

    两人来到王府的门口,周围已经围着许多人,都是相熟的街坊邻居。

    几个人正在跟大家解释马车和牛车的用途。

    看到朱权走过来,一个大娘问道:“王爷,这马车,真的是直通附近大城市的吗?”

    朱权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打广告拉客户:“是的,大娘,你明天要不要去逛逛啊?我们明天是第一天试运行,很便宜的,来回才三十文钱。”

    其实这个公交线路根本就不赚钱,抛去买马车和马的成本,还要支付给人员的工资,喂养马匹的草料,后续马车的维修,压根就一分钱都不赚,朱权为的是以后的打算。

    大娘:“老婆子我在这里生活了50多年,还没有出去过呢,明天一定要去看看。”

    另一位大妈:“张姐,我也没有出过,明天咱俩有个伴,我也跟你一起去。”

    大娘:“好,那就说定了,明天咱姐妹俩一起出发。”

    第一班出发的时间是早上卯时也就是六点出发,最后一班回程的时间是酉时也就是下午六点。

    整点出发,准点回程,不管有没有客人,就算空车出去,在路上还是能拉到一两个客人的。

    平常走路要半天的时间,马车的话一个小时就到了,牛车稍微久一点要两个多小时。

    还没到半个时辰,明天十辆马车都已经预定完毕,只是牛车还没有人预定,显得有点尴尬。

    朱鉴得意的说:“王爷,你看马车已经预定完毕。”

    朱权:“那这牛车呢?”

    朱鉴:。。。。

    其实,这两牛车买了也不浪费,以后红薯粉条等东西要去交货的时候还得靠这两辆牛车。

    第二天天还没亮,要去附近热水县的人都已经集中在了宁城驿站,不去的人是为了看热闹也早早的挤了过来。

    第一天开工,朱权总得出来送行。

    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开工仪式,怎一个也得说两句吧。

    朱权:“尊敬的各位街坊,感谢大家对大宁第一条公交线路的支持。”

    “今天起大家去各县就方便多了,祝大家旅途愉快。以后大宁经济就靠各位来带动,大家以后赚到了钱也别忘了我们啊。现在是只是开附近的道,等以后还会开通通往个个藩王领地得道路,希望大家一起加油。”

    众人哈哈大笑:“王爷你真会说笑。”

    随着朱鉴的一句:“出发。”

    马车浩浩荡荡出发了,成了宁城一大早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随着马车的去而复返,人们也陆陆续续来干活了。

    这次修路是修热水以外的县,来的大部分都是各个村里的人,县里的人有点小钱的,不想去干苦力,感觉会掉价,宁愿以资代劳也不愿受这份罪,没钱的,只能派出家里的顶梁柱。

    不去不行呀,王爷都发话了,不去的话,王爷就会过来问责了,被打一顿板子还是小事,抄家那可是大事。

    朱权:本王我好像没有说过抄家吧,我有这个权力吗?

    领队的是各村的村长,真是难为这些老村长们,条件稍微好一点的,有牛车,条件差的,只能跟着一起走路,有远有近的,他们要几点钟起床呀?

    朱权非常感动,虽说人无完人,不管平时村民们有什么怨恨,但此刻能来,已经是对他的工作极大的支持。

    这里的人当中有些是心甘情愿的,有些是被逼的,可是又有什么关系呢,能干活就行。

    各县长上前,向朱权汇报了今天的人员情况,除非家里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基本上都是一户一人。

    名单由李罗统计,村里加上县城的一共都好几万人了,很庞大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