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他把美好付与你 » 第四十七章 不惑成孤

第四十七章 不惑成孤

    黄天来一家三口赶回家里,亲戚朋友和寨子里的人都聚集在了家里,就等着黄天来到家了。

    黄天来虽然只是家里的排行老七,但他是家里的唯一读书人,自从黄天来参加工作以后,家里大事小情,都是他一手操办。这不,人倒聚集了一屋子,大家还在等着他发号施令呢!

    黄天来一到家,首先拿出随身带着的烟,向乡亲们敬了一轮烟,这是拉近感情的有效途径。黄天来深知自己长年不在家,要让乡亲们竭力帮助自己,首先要打感情牌,而不是觉得自己是在外工作,别人帮助是理所当然。一支烟代表的是一分感情,它可以拉近人们的距离。黄天来一边敬烟,一边感谢着乡亲们在自家有事时第一时间来帮忙。

    按照黄天来他们乡村的习俗,人去世之后,在入殓之前,首先要请本家帮忙给死者沐浴更衣,意思是干干净净的来,干干净净的离去。

    刚才黄天来没有到家,她母亲的入殓还等着他─在沐浴更衣前,让黄天来最后见她母亲一面。

    黄天来拉开被角,看了母亲最后一眼,她神态安详,没有痛苦的表情,只是在鼻孔边和眼角旁还有一点血渍。看着母亲犹如睡着了一般的慈祥面孔,想到这张面孔以后就再也见不到了,黄天来鼻子一酸,两行眼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哽咽着说:“阿妈,小七回来了,你睁开眼睛看看我呀!你怎么没有等我回家就这么狠心地走了,把我丢下不管了,阿妈,阿妈……”可他的母亲再也不会睁开眼睛看他一眼了,而他,此刻却已经是泣不成声了。

    颜若仙看到婆婆的遗容,也是泪如雨下。

    黄欣然看到爸爸妈妈伤心流泪,她也在一旁啪塔啪塔地落泪。

    在场的人,大多都见过了生离死别,可是看到黄天来一家子那伤心的样子,很多人还是情不自禁地陪着他们一家子默默抹眼泪。

    刚才一屋子的人,有的还在说说笑笑,毕竟黄天来的母亲也将近八十岁,在农村已经基本上算是高龄了。这么大年纪的老人去世了,在村子里叫红丧,意思就是寿终正寝,去他该去的地方,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是不会太悲伤的。就连贴丧联用的都是红纸,而不是白纸。

    可不管怎么说,父母只有一个,不管多大年龄离去,那将是一去不返了。黄天来虽说已是不惑之年,可毕竟父母恩情,做子女的一辈子都不可能还清,作为孝子的黄天来,他又怎么会不难过。他的感情也许正是代表着在场人的感情,所以,在他的情绪影响之下,一屋子人的说笑,才会变成了无声的流泪。

    入殓结束后不久,黄天来派人去请的地理先生和道士先生都先后到了。

    道士先生看了入土安葬的日子,说最近几天没有好日子,属相不是跟死者相冲,就是跟儿女犯冲,要停棺六天才能入土安葬。

    接下来,黄天来既要招待来往的客人,又要操办丧事,还要守灵,忙得他是团团转。

    入土安葬以前,首先要去选寿基地。黄天来的父亲在五年前就过世了,根据他的遗愿就埋在离家不远的山上。他的母亲也乐意和他埋在一块,现在只需要让地理先生定夺一下具体的位置和坟向,就可以挖掘坟坑了。这项工作,半天时间就解决了。

    太阳偏西的时候,黄天来和他的两个哥哥以及弟弟,还有几个帮忙的亲戚,从坟山上回来。

    刚到家,还顾不上休息,就听到一阵鞭炮声响,几个小侄子跑进家门,说:“来了七八辆车子,车里下来好多人,大概有三四十人,他们都向我们家的方向走来了。”

    黄天来赶忙出去一看,走在最前面的那个,正是朝阳中学的校长王爱平,跟在后面的是他们学校的一些老师。

    王爱平见黄天来出来相迎,忙上前慰问道:“黄老师,节哀顺变!不要太难过劳累了,老人入殓了吗?”

    黄天来感激地说:“谢谢王校长关心!中午就入殓了,该做的准备工作已经做得差不多了。”面向本校的老师,“大家一路辛苦,都快请进屋!”说完,在前面引路。

    王爱平在后面解释道:“早上你跟我请假,听到你母亲去世的不幸消息,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校的老师,大家都说今天明天是周末,就约着一起来了,有没有决定哪天下葬?”

    “已经选过日子了,在下星期五。”黄天来答道。

    “停灵的时间有点长嘛!但你也别着急,学校那边你们夫妇的工作我会安排好,你就放心料理家里的丧事吧!”王爱平善解人意地说。

    “谢谢王校长替我们想得周到。”黄天来表达了他的感激之情。

    一众人进到院子里,有的上前敬献花圈,有的找了一个位置站着,有的到灵柩前磕头表达对逝者的尊敬。

    晚饭过后,有的老师因事要打道回府,有的平时和黄天来关系密切的就觉定留下和他晚上守灵。

    后面几天,有黄天来的学生,镇上其他单位平时来往的,都络绎不绝来吊唁。黄天来送走了一伙,又来一伙,足足忙了他三四天。

    这一天,单位熟人该来的也来得差不多了,黄天来没有了前几天的忙碌。他要在这空闲时间,还有一件要事要做,那就是给他的母亲写碑文。后天,他的母亲要下葬了,事先要写好碑文,刻好碑,这个任务自然落到了他的身上。他的父母穷其一生,喂养大八个子女,只有黄天来能够识文断字,给他们写碑文,追述他们的生平,表达哀思,这是他能够为父母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黄天来回忆了一下母亲生前给他说过的生平,于是提笔写到:            

        慈母仙游,摧心裂肺。追述一生,一九××辛巳年×月×日诞生,原籍平吉,后嫁至青木箐,生六男二女,皆抚育成人。积劳成疾,顽症无医,于二〇××年×月×仙世,享年××岁。吾母平生,宽厚仁慈,抚孤育幼,上显长嫂,下示母爱,其间万万,艰辛备历,唯有自知。嫁至此门,和睦邻里,周济四方,美名遐迩,勿庸赘言。慈母在时,常言及此,昔年艰辛,非人生活,今逢盛世,儿孙绕膝,四世同堂,颐养天年,喜不自胜。可谓:风雨兼程染白发,相夫教子释人生。八十年来多不易,度尽磨难始迎春。惜时飞逝,儿辈未孝,慈母先逝,哀叹不已,慈母深恩,没齿难报,方石谨记,养育深恩,昭示子孙,流芳千古。

                            ——不孝小七叩题

    黄天来写完碑文,读了两遍,基本表达了他要表达的意思。限于篇幅,也就只能写这么多。把它传给刻碑的店主,请他们尽快刻好。

    出殡那天,按照先生看的时辰─卯时,即5-7点,要下葬。所以,天还没亮,黄天来母亲的灵柩就出门了。

    清晨六点,天已经微明。这个时候,对面的山峰隐约可见,山顶上笼罩着一层雾气,使群峰显得更加迷离。

    先生说,此时下葬是最为吉利的时间。

    众人将棺椁抬到挖好的井边,慢慢将棺椁放入到井里,然后将泥土一点一点地覆盖在上面。

    当黄天来看到母亲的棺椁一点点被泥土掩埋,想到此生再也不可能见到他的母亲,两行眼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此刻,才是真正的天人相隔,生离死别。他已经感受不到什么是伤心,什么是悲痛,唯有两行眼泪簌簌不断往下落……

    当砌好坟墓,立上石碑的时候,已经到了中午饭的时候了。此时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灰蒙的天空上面,现出一片蔚蓝色,山间雾气全部消散,看来又是一个好天气。

    黄天来向母亲的坟磕了三个头,抬头看看晴朗的天空,又看看坟墓,带着几分不舍和惆怅,离开了母亲的墓地……

    老累了一个星期,母亲后事料理已经告一段落。黄天来早早地洗漱完毕,想好好睡一觉,解除多天以来的困倦。

    黄天来刚上床,整个脑袋都是晕晕沉沉的,的确非常想睡。可是就是睡不熟,总是处在一种半睡半醒中。他越想好好睡一觉,越是睡不安稳。

    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一家人都睡着了,大家都已经是累到了极点。众人的鼾声越发使黄天来睡不着,原来打乱了生物钟,累到极限,也不是说睡就睡的,耳畔似乎一直有人在说话,活动,可细细一听,又什么声音都听不到。

    黄天来就在这样半睡半醒中,度过了一个夜晚。当天刚微亮,他就起来了。

    丧事料理已经结束,黄天来决定他母亲出殡的第二天就回学校。他做出这个决定,一来是事情已经办完了,就没有必要再待在家里。二来女儿已经是九年级了,半年以后就要面临中考,不能耽搁太长时间。再说,学校工作要他们去完成,别人不可能替他们

    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黄天来打算好了以后,叫妻女收拾东西,早饭后,一家子回了学校。

    连续几天下来,黄天来精神和心情都不是很佳,一方面来源于丧母之痛,一方面一个星期的劳累,打乱了生物钟,身体恢复不是很好。不惑之年了,身体和精神完全无法与年轻时那种“今天不使明天力”相比了。

    颜若仙看到黄天来精神状态不佳,开导他说:“天来,我们已经不再像是当年一样,即使不睡一两天,也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我知道你母亲去世,内心难过,但我又不能为你分担你的痛苦,你就多想开一些,注意休息,尽快调整心态。”

    “谢谢你的开导,我也在努力。到不惑之年,父母双双离世,我才成为孤儿,比起很多人,我已经很幸运了,毕竟在父母庇护下活到这个年纪。我们这个岁数,没有什么想不通的,要不然怎么叫'不惑之年'呢?但明白与做,这是两个概念,只能慢慢去适应了。”黄天来无奈地说。

    颜若仙说:“我知道你能想开,只是做个提醒而已。”

    “你们二老,小声小气在谈论什么呀!”黄欣然下自习回家了,看到黄天来夫妇在客厅里小声说话,开玩笑说。

    “谈论一些关于人生的话题。”黄天来随口说。

    “噢─那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我就插不上言了。我还是先去洗漱。”黄欣然调皮地说道。

    黄天来看着女儿的背影,充满浓浓的爱意,说:“这孩子,的确长大了。”

    黄天来这时好像突然明白了,为人父母,不就是要孩子健康快乐?女儿每天都这么快快乐乐,陪伴着他们,他还夫复何求?想到这些,他的内心好像一下子就释然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