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腾飞 » 第八十二章 杜文焕

第八十二章 杜文焕

    李浩在折腾盐务,在辽东,孙承宗也在折腾。没想到在大凌河这么一折腾,尤其把阿济格整的吐血之后,彻底惹怒了建虏的皇帝皇太极。

    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修城,还打败了武英郡王阿济格,这让皇太极大为震怒,这要是让明国修好了大凌河城,对于自己的威信可是一次重大的打击。是可忍孰不可忍,亲自起兵十万,一定要把大凌河给拆平了。

    十万人马不光是建虏八旗,还有蒙古骑兵和汉军旗,真正的建虏八旗也就四万的样子,这已经是很恐怖的力量了。

    八旗在朝鲜吃了亏,就是因为天上有明国那个会飞的东西,时不时的仍炸弹,像苍蝇一样,轰都轰不走,自己拿它还没办法。退回沈阳之后,皇太极召开过几次会议,商讨对付天上的飞艇的办法。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的让他找到了办法。这个办法多尔衮已经在朝鲜检验过了,比较可行,那就是分散突击,明国飞艇不多,就两艘,咱们分成数路,分散突击,飞艇就会顾此失彼。另外还可以在战场上大量放烟,用烟雾遮蔽天空,让那两个飞艇看不到地面的情况,它也就无从下手了。

    行不行试试才知道,皇太极不是优柔寡断的人,定好了计策,立刻就带着大军出发,直奔大凌河而来。

    杜文焕正在城里转悠,两万多工匠正在趁这个大战的间歇期加紧修城,由于各种先进工具的大量应用,使得修城的进度大大加快。五天的时间城墙就已经修的七七八八了,各种物资也源源不断的运进城里。

    飞艇已经不在辽东了,大凌河城上空飘着两个硕大的气球,足足有百丈的高度,用三根绳子系在地面上,防止随风飞走。上面还有观察员用望远镜时刻观察着周边的动静。一有消息就会给地面上示警。

    前几天的那次战斗,自己的伤亡不是很大,敌人没有攻城武器,没有携带火炮,自己的伤亡主要是敌人的弓箭造成的。自己的一些新式武器和战法的出现,也让鞑子感到无所适从,处处被动。

    如果鞑子再来呢?他们会不会找到破解的之法?神祖爷说过:“不要幻想敌人都是傻子,新武器的出现,第一次敌人可能束手无策,如果第二次他们还找不到破解的办法,那么那个主将就该死了。皇太极不是一般人,不要低估他的智慧,否则我们将深受其害。”

    杜文焕自然不敢大意,他料定建虏一定有了对付高台和壕沟的方法,所以他的布置非常谨慎。城墙已经修了一丈多高,其实就是一圈土墙,时间太紧,不知道建虏什么时候就打过来,外面还来不及包砖,现在已经是隆冬季节,在城墙上浇水,就能让城墙冻的结结实实。只在几个险要的地段用原来城墙残存的大石堆砌起来。

    神祖爷李浩是个大炮兵主义者,非常迷信火炮的威力,这个时代的火炮确实有点弱。火力不够,数量来凑。为了这次大凌河的作战,李浩又调去了二百多门的火炮,其中还有不少是工部新近铸造的新式后装火炮,射程远,发射速度快。

    城墙上面已经放置了不少的火炮,一些火炮还带有四个轮子,可以非常方便的移动。李浩不但将火炮根据任务的不同,进行了不同的编组,还派来了一个炮兵副将,这个官职在大明可是头一次出现,城内所有的火炮都集中到他手里掌管。

    城墙的内侧是一个比较缓的斜坡,还有一些台阶,这样可以方便守城士兵的上下城墙,这样城下的士兵可以快速的对城上进行支援,伤员也可以快速的运下来。每隔不远还有一个藏兵洞,在敌人抛射箭雨时可以躲避,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上一次作战的伤病员已经送回了锦州,总督大人又派来了五千的援兵,现在杜文焕的手上差不多有一万三千人。总督大人还派人送来信件,让自己不要担心被围,现在送去的物资,足够大军支撑半年之久。也不要担心鞑子会围城打援,因为从现在到开春,不会再有援兵,除非你们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大凌河到锦州也就四十里左右的距离,通过热气球完全可以观察到对方。不过由于距离有些远,旗语通信就不太方便了,如果派出热气球在两者之间来回穿梭的话,通信就不成问题了。热气球虽然难以操作,但是这么大面积的地方,但是在两座城池之间来回穿梭还是可以做到的。只要保持通信不断,自己心里就有底,又有足够的补给,那么守城就问题不大。

    杜文焕沿着城墙检查各种设施,心里思考这着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不断的催促工匠们加快速度,他心里清楚,建虏不会给自己太多的时间。

    果然,说曹操,曹操就到了。

    就在杜文焕还在念叨的时候,空中警戒的热气球上传来警讯,大股的敌军正在快速过来。工匠们迅速撤人城内,虽然有些慌乱,好在秩序保持的不错。

    “准备作战!”杜文焕大声喝道。

    “老赵,这一次就看你的炮兵了,这新修的城墙还不结实,也不够高,一旦让鞑子轻轻松松的接近了城墙,这场仗就输定了!”

    杜文焕回身找到神祖爷派过来的炮兵副将。这家伙叫赵云达,原来也是个锦衣卫,这家伙非常喜欢火炮,在教导营被李浩看重,专门交给他不少炮兵的理论,至于实战,他也是第一次。

    “末将一定尽力!”赵文达表情有些紧张,也不敢把话说太死。气球上传下来的信息说鞑子足有数万人马。鞑子这么多人,自己心里也不托底啊。

    “不是尽力,是一定!否则咱们就都完蛋了!”杜文焕纠正到。看得出来,这个副将有些紧张,杜文焕又安慰了几句,疏解他紧张的情绪,大战当前,一定要静心。

    热气球发出预警的时候,敌人至少还在四五十里之外,要到达大凌河还得一个时辰左右,因为鞑子也不全是骑兵,也有步兵和辎重,这就给了杜文焕充足的准备时间。

    一切准备就绪,经过漫长的等待,建虏终于跨过已经封冻的大凌河,到达了大凌河城下。从城头上就能看到,在北面和南面,还各有一直建虏骑兵,绕过大凌河进行包抄。

    建虏的骑兵最先到达,他们并没有急于攻城,而是在城外三里之外的地方开始扎营,等待后续步兵和辎重,这显然是打算长期围困大凌河城。

    杜文焕在城头上举着望远镜不断的观察,他不在意这些刚刚到达的建虏骑兵,因为这些是建虏的根本,皇太极不会傻到一上来就拿出压箱底儿的东西。杜文焕现在关注的是敌人有没有火炮,以及火炮的数量,因为现在的城墙并不结实,挨不了几个炮弹就会崩塌。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从热气球上又传来消息,敌人步兵至少五万人,有火炮大约二十多门,因为距离还比较远,所以看的不是很清楚,达到大凌河城下估计还得一两天的路程。

    第一天战斗并没有打响,建虏不进攻,杜文焕也不会傻到出城去找死。战场虽然平静,但是热气球上的观察员可没闲着,早就把建虏大营的情况看了个一清二楚。

    “老赵,你的炮能够着鞑子的大营吗?要不晚上来他一下子?”到了晚上,杜文焕就跟炮兵副将赵云达商量。

    “三里的距离,城上的火炮完全可以覆盖他们,不过末将担心的是,现在开炮轰击,就会过早的暴露我们火炮的性能,让敌人有了准备。尤其是晚上射击,精度不够,也不好判断杀伤效果。”赵文达有些疑虑道。

    “不用管效果,要的就是给他们个下马威。这一次鞑子倾巢而出,不少人都害怕守不住。打他一炮,涨涨自己的士气,灭灭鞑子的威风!”杜文焕一只脚踩在凳子上,喝了一碗水道。

    “大人说的是,可是该打什么目标呢?”

    “不要管什么目标,哪里人多,大炮就往哪里轰,这一次要的就是震慑。再说了,人多的地方,往往会有一些大人物,吓吓他们,说不定还能捞一条大鱼!”杜文焕喝完水,大手在嘴上一抹。

    赵云达趴在桌子上,接着油灯的光亮,仔细的查看观察员在白天绘制的建虏大营示意图。他发现,在城南的建虏大营外面,还有不少的营寨,而且有些地方的帐篷明显的比其它地方要大。在跟观察员仔细核对之后,他判断那里一定有鞑子的大人物。虽然自己手里射程五里以上的大炮不算少,也有几十门,可是精度就不怎么高了,况且又是晚上,纯粹是盲打,效果就不得而知了。

    “管他效果怎么样,先打了再说!不管他是前营还是后营,都来它一下子。”杜文焕大手往图上一按。

    “好,就按大人说的办!”虽然赵云达不从属杜文焕,但这是战时,自己这个炮兵副将也必须要维护主将的权威,这也是神祖爷反复叮嘱自己的。

    赵云达下定决心,立刻召来自己手下各个炮队的负责人,让他们做好发炮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