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小侯爷 » 第七章 朝堂之事

第七章 朝堂之事

    贾宝玉闷闷不乐得走了进来,给贾母请安“给老祖宗请安”。

    贾母呼喊了声“宝玉”便招手让他快过去,贾宝玉径直坐到贾母另一边,一头栽进了贾母怀里。

    贾母见他这般情形,便问他:“你今日这是怎么了?你爹又骂你了?”

    贾宝玉想贾母告状:“今日父亲把我叫过去考较了学问,我答不上来,便把我骂了一顿,还说以后不许我再出去玩,要把我关在家里。”

    说完又把头埋进了贾母怀里。

    贾母:“你父亲也是为了你好,你这段时间就在家里玩吧,多来陪我说说话,等过一阵子再出去玩,啊。”

    贾宝玉郁闷得“嗯”了一声。

    贾母:“对了,你父亲为何突然要考你,还这么大得脾气。”

    贾宝玉更郁闷了,抬起头来说:“还不是那林夫子,当日他在私塾里考我们的功课,我没背好,可环哥儿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都背了出来,还说要好好读书考取功名。

    林夫子便在父亲面前说了此事,父亲觉得我贪玩,还没环哥儿学的好,就教训了我一顿。”

    贾宝玉说完后,脸色略带不愉的又说道:“那环哥儿也不知道中了什么邪,病好以后居然热衷起功名来了,做什么不好偏要去做一个禄虫。”

    众人:........

    贾环:........

    没谁计较贾宝玉所说的话,也没人纠正,都知道他是个怎样的性子,不过仗着有贾母喜爱,别人不太好说罢了,因多管闲事而恶了贾母那才划不来呢。

    贾探春悄悄另眼看向贾环,见贾环在那“眼观鼻,鼻观心,”似乎不是在说自己一般,越发的好奇,难道自己这弟弟真长进了?

    想到这里探春心里很高兴,他一直明哲保身,不与赵姨娘亲近,一是想要日后有个好一点的前程。

    毕竟这嫡母可以决定自己的婚姻大事,二是赵姨娘与贾环以前确实不自重,整日里闹的鸡飞狗跳的讨人嫌,连下人都不尊重,这让她感到很屈辱。

    贾环要是真变好了,那就太好了,她也希望他能有点出息,毕竟是一个娘胎里出来的兄弟,打断骨头还连着筋。

    其他人也看着贾环,都偷偷的好奇着。

    贾母不说话,她不好在小辈们面前说贾政如何,也不好说贾环毕竟他想上进算是好事,也只能在那安慰贾宝玉。

    贾宝玉见众姐妹都不来安慰自己,而是一齐看着另一个地方,他也看过去,便看见贾环也在那里,顿时觉得有点尴尬..

    他一进来就直奔贾母怀里,也没看其他人,一般情况下贾环是不会在这里久待的,平常请完安就回去了,怎么会在这里。

    不过贾环可不这么觉得,一是没有人提醒他,他不知道。

    二是就算他知道了,估计也不会想离开,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神仙似的金钗们,他可不想那么早就走,这可都是从画上飘下来的人物啊,怎能浪费这种福利呢?

    他对这些人神交已久,所以刚才才会主动找惜春搭话。

    但是,贾宝玉来了,他就不是很想在这里待了,这人是有些疯魔的,自己现在可惹不起他,还是远离的好。

    起身向贾母告辞:“老祖宗,我等下还要去上课,便先告辞了,来日再来给您老请安。”

    贾母也不在意,挥挥手“去吧”。贾环拿着贾母给的玉箫起身离开。

    而还未等贾环离开堂内,探春也起身告退,贾母应允后也随即离开。

    等到了院外,贾环打算去私塾时,探春追了上去,“环哥儿!”

    贾环一看是探春,心里疑惑她有何事,上前见礼道:“见过三姐姐,找我何事?”

    探春顿时一噎,但平常确实没怎么亲近过贾环,连贾环病了也不曾去看望。

    想到这里贾探春也很羞愧,但更想和贾环修复关系了,便扭捏得跟贾环说:“我听你那曲艺,功底极深,这曲子也极好,但从来没听过,不知你是从哪里学来的,来日可还能再让我听一回?”

    贾环:“这箫艺我一直都有学,这曲子是我一时之间偶尔得之,至于三姐姐想听,这有何难,来日再为三姐姐演奏就是。”

    探春高兴道:“可是真的?那今天下午你可方便?”

    贾环笑道:“自然是真的,难道我还哄骗三姐姐不成,今日下午我本也无事,便答应三姐姐了。”

    探春颇为高兴,但同时也为贾环这种礼貌中带着疏远的行为感到有些许别扭,不过两人本就不亲近,他既答应,那便是好的,见贾环如今确实变样了,也对贾环另眼相看了不少。

    两人约定好下午去探春院里给他演奏之后,就分开了,贾环去了私塾,探春则回了贾母院子那座小抱厦里。

    到私塾里的贾环,看见贾兰早已在座位前坐好,跟他打了声招呼,贾兰则恭敬的行了个礼,两人这才坐下来。

    贾宝玉看来今天是不打算过来了,要在林妹妹那里求安慰去了,抚慰他那受伤的心灵去了。

    不过一会儿,林夫子便也过来了,开始讲课,讲的是三字经。

    讲了一上午,贾环也听了一上午,无非就是讲解三字经表达的意思以及其中的大道理。

    其实三字经本就通俗易懂,贾环现在已经可以不用学了,不过顾及贾兰,毕竟像贾环这样的妖孽还是很少的。

    林夫子也看出来了贾环的意思,等下课后便叫贾环留下,准备和他谈一谈。

    等到两人坐下后,贾环向林夫子开口道:“夫子,相信您也看出来了,三字经这种启蒙读物对我而言,已经不适应了”。

    林夫子笑道:“那你想学什么?”

    贾环:“学生不知,还请夫子指教。”

    林夫子扶额头说道:“你既聪慧又勤奋,实属少见。

    也罢!今后你便开始读四书五经吧,原想过段时间再教你的,既然你主动提出来了,那就随你吧,有什么不懂的可来问我。”

    贾环满意的点了点头,又忧郁了一会说:“谢过夫子,另外还有一事想请夫子指教。”

    林夫子:“嗯?你尽管说来。”

    贾环:“不知夫子对当今朝堂可曾了解?”

    林夫子差点连手里的茶杯都摔掉了,震惊道:“你问这些做什么?怎么,那么早就准备好当官了?

    贾环尴尬的笑了笑,他早就料到会这样,不过他还是说:“学生有“青云之志”,做官做人,都想去学着点,早日清楚些,日后便不会出什么岔子。”

    林夫子疑惑的看了一眼贾环,闭眼考虑了一会儿,还是对这个颇有天赋的学生说:“如今朝堂之上的事我也不是很清楚。

    不过,自当今天子即位以来,天下便不太平,辽东建奴作乱祸害辽东百姓,关内连年旱灾,百姓流离失所,大片流民无处可去,朝堂之上党争更是由来已久。

    据我所知,朝廷如今但凡提出一个政策往往要争个你死我活的才能施行下去,朝臣互相攻讦,地方上更是贪污成风,军队也没什么士气了,那些吃空饷,喝兵血的,比比皆是,若非如此,也不至于连关外蛮人都打不过了,唉!国事堪忧啊!”

    说起这些,林夫子也是颇为无奈。

    贾环也是一惊,心想“果真和明末一膜一样啊,既然如此,想必那朝堂上也是乌烟瘴气的,党争不断,我以后要是做官了,岂不是也要卷入这其中来?

    要是皇帝也跟崇祯一样,那自己这颗脑袋可不好保啊。”

    想到这里,贾环忧心忡忡的,面带不悦眉头紧皱。

    林夫子见之,以为其是在忧国忧民,感到安慰,劝解道:“这些事情现在还轮不到你来操心,朝堂上也还是有几位正直的大臣的,你若是也想为国家出一份力,上报天恩,下抚黎民,还是先用功读书,等考上功名再说吧。”

    贾环略感诧异,不过很快就反应过来林夫子说的是什么,便拱手对林夫子道:“夫子说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