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贞观传说 » 第二十二章 以帝国之名

第二十二章 以帝国之名

    “二弟!这小子被你教的不错……”

    一直被众多铁骑保护着,纹丝不动的马车,从里面走出一位青年。

    大唐第一位皇太子,李建成!

    似乎得益于李家那份血统。穿着一身紫色常服,腰间扎条同色金丝纹带,黑发竖起用一顶金冠固定。只是单单的站在那里,李成建依旧身子挺得笔直,整个人丰神俊朗透着贵气。

    与李世民有着几分相似的摸样,方才,便是李建成开口的。

    袁淼面带笑容,盯着对面的李建成,却是不说话了。

    这个时候,已经不是自己该说话的时候了。

    果然,身后传来李世民的声音。

    “太子哥哥谬赞,那小子也就是会说说……”看了一眼对面带着兄长般笑容的李建成,李世民继续说道:“不过,这小子还算懂规矩的。还请太子哥哥,先行入城回宫!”

    看了一眼袁淼昂着的脑袋,李世民淡淡的笑了一声,这小子真的是……

    有了秦王主动退步,礼部的官员也是暗暗松了一口气。

    这满长安的,谁不知道这二位如今,已经是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李建成也不多说,只是淡淡的在李世民和袁淼身上看了看,便转身回到马车中。

    前边,薛万彻却是冷哼一声。

    “走,回东宫!”

    等到李建成等人进了明德门后,李世民才冷哼一声。

    也不管礼部官员的奉承,趋马便穿过人群,向着城内过去。

    被个缺货坏了心情,袁淼也没了观赏传说中的朱雀大街的心情了。

    入了朱雀门,便算是进到皇城了。除了马步军的将领,其余的将士也暂且离去,皇城内自有军营。

    站在高高的台阶上,袁淼任由宫中内侍下了自己的兵械,静静的站在一群大佬身后,这个时候才好奇的偷偷打量着这座巨大的太极宫。

    身旁,就是大唐这个庞大帝国的中枢所在,在边上的两仪殿中,此时正汇聚着这个帝国最有权势的一群人。

    正在袁淼脑洞大开,肆意畅想的时候。从宣政殿内走出一名内侍,扯着嗓子高呼着。

    “宣,秦王李世民、上党县公长孙无忌、临淄侯房玄龄、天策府马步军总管尉迟恭、程知节等入殿觐见。”

    得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被人家喊出来……

    殿门洞开,这时候袁淼才看清,原来宣政殿里已经是挤满了一堆人。

    而先入城的李建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了最里面的台阶上。再后面,高台之上一方御案后,端坐着的也就是大唐开国皇帝李渊。

    老老实实的跟在老程的后面。没办法,老程别的没啥,就是身材魁梧,躲在后面刚好。乘着这机会,袁淼才又偷偷打量起两仪殿内的大臣们。

    “秦王此战,可有负伤?”

    最上面,传来李渊沉闷的声音。这是在当众关心自己的儿子,算是秀了一把皇家的父慈子孝。

    李世民立马躬身:“儿无恙!”

    “此战是否身先士卒。”

    “斩杀三名敌将。”

    “众将士如何?”

    “我军上下一心,无不奋勇杀敌。斩杀、俘虏敌军全军。幸得麾下能才,负伤之人以痊愈七成!”

    说完,李世民抬起头,看向坐在那高高皇位上的父亲。

    一直面无表情的李渊这时候也露出笑容。

    最后面,袁淼心中疯狂嘀咕。不过也没别的想法,这是流程,出征归来的将领,总要将情况汇报一遍。

    虽然,具体的战报早就已经送到了李渊的手上。

    “此番,你辛苦了。朕已传令犒赏三军,天策府马步军上下皆有赏赐。”

    李渊满面的笑容,这个二儿子就是能打,几乎鲜有败绩。只是……李渊又看了眼站在下方不远处的太子,心中暗叹……

    往日夸夸其谈的李世民,这个时候说的很少,只是淡淡的回了一句:“儿之本分。”

    李渊也知原因,自己最近接连将天策府属官调离,这个儿子能高兴才怪。

    只得轻叹一声,接着说:“朕欲加封你为中书令……”

    “陛下,此事臣有奏!”

    就在李渊正准备接着说下去的时候,前班文官队伍里,走出一位官员,大声高呼。

    不由的,李渊皱起眉:“魏徵,你要说什么。”

    然而,魏徵似乎并没有看到李渊的脸色,大声的说着:“秦王殿下如今主掌天策府、尚书省,事务繁多。臣恐…殿下心力难续,届时疲于政务。”

    台阶上,李建成自从父皇说要加封李世民为中书令,就脸色阴沉。直到这个时候,平时习惯直言的魏徵出言阻拦,这才露出一丝宽容。

    随着魏徵的出列,立马引起殿中其他大臣的追随。

    “臣附议!”

    “臣附议!”

    “臣……也附议!”

    一波接着一波的,一时间众多朝臣出班,响应附和魏徵所言。然而,追根究底都是为了阻拦李渊加封秦王。

    李渊的脸色越发的难看。

    自己不论怎样对待秦王,那都是自己的儿子,是自己的崽。要打要罚还是厚爱,那都是皇家之事。然而,现在这些人却为了一个中书令的位子,就这般的大动干戈。

    李渊很清楚,这些出班的臣子,都是为了什么。

    只是为了,不想李世民在朝堂之上,获得更多的权利。

    而这样做,也都是为了太子!

    “此事再议……”说完,李渊不由的就靠在了身后的御座上,目光游离在殿中所有人身上,等到宣政殿重新安静下来之后,才将目光放在程知节的后面:“朕听闻,此次围剿突厥之事,多亏有一小将及时禀报,更是于战阵之中为秦王解了围!不知是哪个?”

    两班大臣们小声嘀咕起来,对于秦王差点出事,大家都多少有点了解。

    “陛下唤你!”

    被老程用脚后跟猛踩了一下脚背,袁淼龇着牙抽着冷气。

    这才听到老程说的话,只得连忙从老程后面站了出来。

    “臣袁淼……”

    “呵呵,没想到你却是这般年轻!”一看站出来一个还未成年的小将,李渊不由一乐,脸上也终于是多了些笑容。看着下面还有些迷茫的袁淼,淡淡的问了一句:“此次,你立了大功。

    先是有你奏报突厥动向、后又解救秦王,最后更是救治那些将士。朕还听闻,你似乎跟着你那位老师,学了不少东西,连提炼精盐的法子也拿了出来……

    说说吧,你想要什么!”

    随着李渊的叙述,李建成连同众多朝臣,这才发觉原来就这小子,竟然干了不少事!这一桩桩的,单独拿出来都是功劳。

    不由的,所有的目光都移了过来,看向还在发蒙的袁淼。

    “赶紧的!”

    屁股又被老程悄默声的踹了一脚,袁淼只得干咳一声。

    忽略所有人的目光,袁淼抬头看向李渊,腰背一挺,脸上浮出标志性的纯洁的笑容,双目散射着阵阵清澈的光芒。

    目光穿透了两仪殿,穿过了太极宫,越过了长安城,投射在无垠的星空之中。似乎,看到了遥远的一片土地上,一个黑黝黝的男人,正站在高台之上,深情的演说着。

    “回陛下,以大唐帝国之名……臣有一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