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贞观传说 » 第一百六十四章 长安不哭

第一百六十四章 长安不哭

    此时,袁淼刚准备带人溜走。

    毕竟眼前这帮老头,看着自己的眼神不是那么的友善,一点也没有表现出邻家老伯伯的慈爱模样。

    但李忠却是已经是后头喊了起来。

    “袁县子!袁县子!留在那里,莫要走开!”

    然后,就在袁淼冷脸下,李忠却是满面笑容的带着人窜了过来。

    只见这人,也不说话,双手撑膝低着头先是一顿拼命的喘气。连带着,边上跟着的小宦官,也只能是紧张的抚着自家老祖宗的后背。

    裴寂等人有些不悦的看着李忠,然后默默的退开了一些。

    这些从小熟读史书的文官,向来对宫廷宦官不太感冒,双方不怼起来就算是幸事了,断然是不可能两方相亲相爱起来的。

    眼看着这皇宫里头的内侍省总管是找袁淼的,众人自然是悄无声息的避开了。

    这边李忠也没有理会边上这帮表面斯文的老头子们,都是半截子埋进土的人,李忠却是知道不少这些人背地里干的腌臜事情的。

    便见李忠轻咳一声,挺直了腰背,竟然是打开了一份圣旨。

    这时候,不光是袁淼,就连边上的老头子们也是一脸诧异,却是不知晓这李忠拿来的圣旨是做什么的。

    “门下:今有开国新丰县子,忠勇睿智,可封新丰县伯。”

    就听着李忠美欣喜悦,眉飞色舞的将这份简短的圣旨念完,然后用一种大有深意的眼神看看袁淼后,便将圣旨塞进了袁淼怀里。

    还在蒙逼之中的袁淼,缓缓打开圣旨,发生上面,竟然是已经加盖了中书、门下的大印,算是一份正儿八经的圣旨了。

    李忠打了个摆子,对着袁淼恭贺着:“袁县伯,咱家在这里可是要恭喜您了!”

    袁淼尴尬的笑笑,默默口袋,才发现自己今日因为事先换装,什么也没带,只得是干笑着说:“同喜同喜!有劳您了!”

    看着袁淼那副尴尬模样,李忠自是知晓缘由,摆摆手满不在乎的说着:“有机会,让我这几个小徒弟,尝尝你家那些吃食,便是好的了!”

    这算是拉拉家常的话,袁淼自然是无不允准的,应承下来只说有机会,定要请了李忠并着几个小徒弟,过府尝尝袁氏的菜肴。

    李忠则是顺着接过,然后便口称宫中事务繁杂,便领着人回了宫中。

    这边李忠一走,裴寂连忙带着人围了上来。

    “这就成县伯了?”

    “好像是的,刚听着是没错的……”

    “这小子干啥了?”

    “你问问陛下不就知晓了……”

    “……我……”

    一帮七老八十的老头子开始讨论着袁淼获封县伯的事情,眼中却满是羡慕。

    要知道,就是这般老头子里面,身上能有个爵位的,那都是少之又少。就算你在朝廷里,是个三品以上的官职,那也不一定就说明你能得到爵位。

    这玩意……

    袁淼心中乐呵一下,还是要看人的啊!

    虽然,眼前这帮人在热议着自己为什么会升了县伯。但袁淼自家人却是知道自家事的,圣旨上只说了‘忠勇睿智’四个字,可不就是说明了。李渊对自己能够奋不顾身冲阵在前,并且能够恪守本分不搞事,觉得很满意嘛。

    所以,这才升了个县伯。

    其实另外还有层意思,那就是圣旨上都没写是因为齐王李元吉政变叛乱,你袁淼也就不要在外面胡乱的说了。

    说了也不可能承认!

    想清楚李渊的心思,袁淼对着裴寂等人抱拳,便翻身上马。

    “诸位,眼下陛下无事,还是先回家吧!这天还早,回去还能眯会儿!本伯还有公务在身,就不在此多留了!”

    说着,袁淼就作势要走。

    然而要说这长安城,今年就是时运不济的,算是和今年的运程相冲。

    一道巨大的火光在袁淼面前升起,伴随着一阵爆裂轰塌声。

    在场老头子们连忙回身,观望过去。

    “是衍福寺,寺里的佛塔!”

    有人看出了位置,连忙急声喊出口。

    袁淼目光一寒,那齐王李元吉当真是在城中还留了后手,这是要搅动的长安城不得安宁啊!

    不由分说,袁淼连忙双腿轻拍,身下战马便已经是窜了出去,往秦王府方向赶过去。

    身后新军也是紧跟其上,从承天门前如风一般划过,留下一地马屁。

    当真是熏得在场的老头子们,一阵作呕……

    越往秦王府赶,远处便不时的传来一阵阵的巨响,长安城中百姓也再一次的躁动起来。

    “袁一、袁二……袁七,你等分别带领一队人马,前往长安城中各处,立马接收城中武侯,接管县衙三班衙役、不良人,控制住城中情形。”马背上,袁淼命令不断:“小刀,你与我带领亲卫营赶赴秦王府,护卫秦王安危!”

    “喏。”

    袁一、袁二……袁七合共七人齐声应是,命令一下便立马各带一路新军人马离开队伍,分散去往长安县各处。

    袁淼则是提起马速,往着崇仁坊秦王府赶过去。

    从遥远的黑空之中往下看,长安城内星星点点的不时闪动,那每一个闪动处都是一片火海。

    长安城似乎是和火纠缠上了。

    这一次,不论是普通百姓家、还是寺庙商铺、大户人家、勋贵门阀,统统共生平等一般的烧了起来。

    而就是在这样的混乱之中,无数当朝官员家中,更是糟了带人闯入。

    然后,自然是好一顿厮杀。

    长安的百姓已经彻底的放弃了治疗。

    烧到自家的,怎么救也救不回来了,何不如一次性烧光了事。最好是一整座里坊都烧了,这样大慈善家袁县子便会来重建自家了。

    烧不到的,也跟是无所谓了,该睡觉继续睡觉,该造人的继续拼着老命运动造人。至于城中动乱?城中的火?先烧到自家来了,再说!

    至于那些权贵大户人家,有着之前城中的教训,各家各户虽然没有通气,但都早有准备。家中各处早早的就备好了盛满水的大缸,就因为这个一时间引得城中大缸价格上涨。

    但也正因此,在火起来的一瞬间,还没有蔓延开来的时候,就已经是被扑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