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贞观传说 » 第二百一十五章 回归平静

第二百一十五章 回归平静

    渭水两岸总算是彻底的消停了下来。

    大唐的宰相们,需要商讨各种与突厥合作的细节。

    北岸的突厥可汗、首领们,则是盘算着各自能够从中得到多少的好处。

    “没有战争的日子总是安静的让人有些不敢相信!”

    从长安城压着两军所用物资的程处默,在交卸了任务后,坐在岸边,突然很有感触的说了一句。

    此时天色未明,两岸一片寂静。

    要不是岸边一堆堆尚未烧完的火堆,还在时不时的迸发出一两个火星,很难让人相信几个时辰之前,本是仇敌的双方能够聚在一起载歌载舞。

    “平静只是短暂的,纷争才是主旋律!”

    没有多少睡意,拉着程处默停在这里的袁淼说着后世的经典语录。

    这样的话,让程处默这样的人来理解,是不可能想的清楚的。对于老程家老说,上马杀敌,下马喝酒,回家数钱生崽,才是主旋律。

    但就是这样的行为准则,却让老程家越发的兴旺起来。

    看着对岸喊声震天,程处默多了些疑惑:“你是说,和突厥还要接着打?”

    袁淼点点头又摇摇头:“短期不会,但不论后面我们做到哪一步,最终还是要打上一场的!”

    这种事严肃的政治话题,不是程处默的强项。不过小程自然有自己的一套处事理论,揽住袁淼的脖子,夸耀着:“这次听说你那支新军战功位居第一,想来陛下又得给你一番封赏了!”

    这一次,袁淼又是摇摇头。

    程处默开始有些急眼了,脸一横。

    “你是咋了?这也不对那也对的,竟知道摇头了!怂货!”

    “你不懂……”

    “那你倒是说说啊!”

    袁淼看着程处默,微微一笑:“你确定想听?”

    “放!”

    “你是光看到新军立功了,没看到为什么新军能立功!”袁淼目光幽幽,同样语气幽幽的说着:“火药你知道吧!新军立功,新军的战斗力,便是依火药为主的。这样的东西,虽然现在因为陛下的信任,被控制在小范围使用,制造也全是在骊山那边的工坊里进行……

    但是,你要知道,对于掌握权力的人来说……

    这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

    程处默立马脸色一变,后头看了看身后,然后小声的问着:“你是说……陛下?”

    袁淼再一次摇头:“还有一点,你一定要记住。这个天下,不单单只是陛下在掌握着!现在陛下登位,朝廷上看似一团和气。等时间再往前走走,新的纷争就会开始。火药这样的力量,新军这般的势力,所有人都想占有。陛下如果想要天下太平,朝廷安稳,你觉得火药,未来还能只握在我手中吗?”

    “不懂你们这帮人!”程处默摇摇脑袋,觉得有些迷糊:“你现在差不多要和你那老丈人他们差不多了,天天算计!咱弄不来,困了,回去睡会儿……”

    说完,程处默站起身拍拍屁股,也不管袁淼,便自顾自的折身回了后面的营房里。

    袁淼微微一笑,看着天边渐渐多出来的一抹橘红,撒在水面之上拖出老长老长的光影。

    突厥眼下已经不似曾经了!

    自从一分为二,东西两部之后,下面的部落首领们,便开始多了些以前不曾有的想法。好比如东突厥现在的颉利可汗,一心想要光复草原曾经的荣光,这自然是要触动到下面部落们的利益。矛盾,便从这个时候开始产生。

    现在,因为种种原因,还不曾爆发出来。但当草原上的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当颉利可汗对整个东突厥的掌控力下降到最低点的时候,便是一场新的权力划分。

    所以现在的大唐,需要将势力辐射到草原上,需要插手进入到草原各部中去。

    然后便是等待,静静的等待着……

    起身。

    袁淼眯着眼看着东方。

    早晨升起的太阳,眨眼间的功夫,便从微微亮变成一片明亮。

    今日是大唐和东突厥签订盟约的日子,双方表现出了足够的慎重和欢迎。

    早早的,已经开始有人往便桥上洒扫桥面,等候大佬们的会面。

    晌午。

    此时已经没了酷暑里的炎热,多了些舒爽。

    大唐皇帝李世民与东突厥颉利可汗,于渭水便桥签订盟约。

    突厥数十万大军,带着中原王朝赠予的丰厚物资,在唐军的陪同下,开始撤回草原。对于草原上来说,冬天马上就要到来了。外出征战数月的士卒们,还需要尽快赶回去,赶在最后的时间,多多的收集牛羊过冬需要的草料,也要为人积攒多一些的口粮。

    而大唐的一干君臣,则是带着颉利可汗留下的众多骏马、牛羊皮毛,亦是满载着返回长安。

    稍后一段时间,长安城将会更繁忙一些。

    至少,对于几位宰相们来说,是这样的。朝廷需要尽快确定阴山以南、以北交易营寨的建立,伴随着这套方案的,还有一份新丰侯书写的长篇奏折。

    这一切,也要赶在冬天到来前,将先行的基础打好。

    大军回到长安城,各归大营,兵械收缴。

    作为右武卫的将军,在上面还有老程这个右武卫大将军在的情况下,袁淼再一次的翘班回到骊山。

    对于大唐和突厥之间的事情,远不及与家人坐在一起好好的吃上一顿饭重要。

    袁府大院里面,圆桌上摆着热气腾腾的火锅,周围丰盛多样的菜品,无比宣告着这里浓郁的地主家生活气息。

    袁氏满脸喜意,对边上几个打闹的孩子,也是少了往日的管教。

    星辰坐在袁淼身边,一样样的给袁淼的碗里添着菜,多以肉为主。

    老管家李福站在一旁,照顾着几个小的,又絮絮叨叨的说着这几日庄子上发生的事情。

    诸如,村头谁谁家的羊丢了,隔天发现是去村尾那谁家偷羊去了。又比如,谁家因为在工坊里做的好,工钱拿的多,已经准备说亲了。再比如,那被赵小刀看中的烧饼西施,被工坊新来的几个工人调戏了,然后就被乡亲们自发的围殴了一顿,最后扔出了庄子。

    多是些乡里间的碎嘴。

    耳边还伴随着,春夏秋冬四姐妹的争吵声,袁傲那若有若无的莫名其妙的眼神。

    袁淼却是舒心的大笑了起来。

    这时候,再乘着肚中满满,喝上一杯冰镇酸梅汤。

    袁淼觉得,这才有些自己追求的生活模样了。

    无忧无虑的咸鱼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