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贞观传说 » 第二百八十四章 这个外孙要不要

第二百八十四章 这个外孙要不要

    “是他?”

    想清可能后,长孙脸上有些挣扎,痛心之余静静的询问着。

    皇家母女两,双目对视。

    李夏月眼神开始有些躲闪,呼吸也不禁有些混乱起来,原先放在被褥外面的双手也悄悄的缩进被褥里面。

    长孙悲痛的仰头,缓缓的长出了一口气。

    “是他!”

    长孙再一次询问,只是这一次语气已经无比的肯定。

    知子莫若父,但母亲对女儿也是知的。

    这一次李夏月再躲避不过,有些羞愧、自责的看着自己的母亲,双眼泪水萦绕。

    只是在这眼底,却看不到半分的后悔。

    李夏月干涩的嘴唇轻轻的动着:“是他……”

    终于得到了答案,而答案也如同自己所猜的。长孙却并没有高兴的意思,愤怒并着痛惜浮在脸上。

    母女两相对无言。

    终于,还是长孙最先打破了平静,只是却是对着一旁的老太医呼唤了一声:“太医……”

    老太医连忙应答:“回娘娘,臣今日为公主问诊,公主只是偶感风寒……臣……臣这就退下……为公主开药……”

    长孙深深的看了一眼伏在地上的老太医,轻叹了一声:“有劳太医了,太医辛苦……太医在宫中多年,劳苦功高!本宫知晓太医还有一独孙,如今似乎也长大了,回头本宫会让陛下下道旨,给一份前程!”

    拜倒在地的老太医顿时浑身一震,深刻的感受到了皇家的做事风格,立马再拜长呼:“老臣谢过娘娘、陛下圣恩!”

    “臣告退……”

    为了家中独孙的前程,也为了孙子的性命,老太医知道今天的事情必须烂在自己的心中。颤巍巍的起身向皇后行礼,然后便小心翼翼的退出了殿内。

    四下再无他人,长孙叹息一声。

    李夏月此时已经满心愧疚,看着自己的母亲开口道:“阿娘……女儿……”

    “你不用说了!”平日对女儿最是痛爱的长孙,这时候突然训斥了一句,看着女儿眼角流下的泪水,这才稍稍缓和:“你可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你可知道,这件事情要是被宫外的人知道会怎样?你可知道你阿耶会怎么做?你可知道这个孩子,未来会受到怎样的非议?”

    当时情到深处的李夏月,哪里会想到这些事情,只是这时候被自己的母亲问到,李夏月愧疚之余也只能是无言以对。

    而当知道自己更是怀上了,更是一阵震惊。

    长孙又是长叹一声,伸出手在李夏月的额前轻抚:“你该是知道他已经定下了亲事!而且这门亲事,还是大唐的宰相家!身为皇帝的女儿,你应该知道这件事情对他会有什么影响……你也该知道,这件事情会对你有什么影响……”

    李夏月轻咬嘴唇,目露挣扎,少顷一丝殷红从嘴角流出。

    “女儿不后悔!”

    顿时,长孙伸出的手停了下来。

    “你以后怎么办?”

    该怎么办?

    自己从见到淼哥儿第一眼,便喜欢上了他!自己原本该是告诉阿耶阿娘,自己喜欢他的!只是因为女儿家的羞涩和矜持,才没有将话说出口……

    最后,当自己知道淼哥儿和房家妹子定下亲事的时候,自己偷偷的哭了一整夜。

    后来,淼哥儿要出征了,自己偷偷的跑出了宫,原本只是想着能在最后多和淼哥儿待在一起。但是却怎么也忍不住心中的悸动,终于……

    将自己给了淼哥儿。

    嘴角的血越流越多,李夏月的目光却逐渐坚定。

    直到最后,李夏月定定的看着自己的母亲,从床榻上艰难的爬起来,走到地上便跪在了地上。

    “阿娘!女儿不后悔!这辈子都不会后悔!女儿不管他怎样,女儿很开心……”

    长孙收回手捂住自己的心口,呼吸不由急促起起来。

    “你……你……”

    “阿娘,女儿从小没有求过您……女儿这次求求您了,求您让女儿出家吧!女儿不会让皇家的威严受损,女儿也不想让您和阿耶难做。女儿只求一座道观,让女儿将孩子生下来,好好的抚养大……”

    “你你……你!”长孙一时语乱,然后凤眼一定,怒声呵斥:“放肆!”

    骂了一句后,长孙站起身,不再看还跪在地上的女儿,走出偏殿。

    “你们看好这里,不许公主走出殿门!”

    “喏!”

    殿内,李夏月悲痛的看着紧闭的殿门。

    然后缓缓的站起身坐在床边,双手自然的放在自己还平坦的肚子上,脸上露出平和,双眼中更是流露着一丝温情。

    ……

    东宫承恩殿。

    作为大唐的第二任统治者,大唐公司CEO。

    李世民不可为不勤勉。

    在长安政变,将朝局梳理清楚后,李世民便将全部的心思放在了帝国的政务上。

    直到此时,夜深人静之时,李世民依旧埋首在堆积如山的案牍之中。

    大唐两都十道,三百余州,更有上千县治。每一日的民生、军务都会被呈递到三省中枢,而后由帝国的宰相们整理,挑选重要且难以抉择的呈送到皇帝面前。尽管有了三省的一番挑选,但每日依旧由数不胜数的奏折是需要皇帝批阅的。

    李世民手握红笔,仔细的翻阅着面前的奏折,不时在奏折上圈圈点点写上皇帝的意见。

    已经回到宫中的干台,作为总管,恪尽职守的守在皇帝的身边。

    殿门无声的被打开。

    干台看了一眼,便上前走到李世民身边:“陛下,娘娘来了!”

    闻声,李世民立即放下手中的笔,抬头看向走过来的长孙。

    李世民双手在太阳穴上缓缓的按着,带着微笑询问道:“观音婢,怎么还不就寝?”

    长孙没有立即回答,目光静静的锁着皇帝身边的干台。

    当初干台是随同公主殿下一道去的河东道,后来成了袁淼的监军,再后来也是随着军队返回长安的。身为皇室总管,如果说干台不知道公主做了什么,是断然不可能的。

    干台被皇后看得心中有些发毛,只能是悄无声息的微微垂下眼帘。

    见长孙面有蹊跷,李世民微微偏头看向干台:“你是不是做了什么,惹恼了观音婢?”

    干台心中一惊,立即跪了下来:“奴婢不敢!”

    长孙冷哼一声,凤眼逼视皇帝,沉声询问:“陛下,妾身就是来问问您,要不要外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