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贞观传说 » 第二百八十九章 小公主与袁氏商号

第二百八十九章 小公主与袁氏商号

    夜晚是平静的。

    属于朝廷的驿站,更是安静的没有任何的波澜。

    用过驿站精心准备的早餐后,在驿站老仆殷勤相送下,王惜儿背起了行囊再一次出发。

    清晨里的空气分外新鲜,官道上的人也更多一些。

    当一个娇小好看的姑娘走在官道上,自然会吸引众多过往的人的注意。

    对于这一切,王惜儿早就司空见惯了。

    白天里,走在官道上,并不会有太多的危险。此时大唐的治安,还算是良好的。因为李唐也才十来年,官府对于地方的控制,远非一个王朝末期能够比的。

    “哎呦妹砸!去哪啊?”

    “咱们队伍里还有空位子,妹砸要不要上来。”

    有过往的商队,那些粗鄙惯了的护卫们,站在装着货物的马车上一边吹着哨子,一边大喊着。

    王惜儿脚下没有停留,只是稍稍的偏头,淡淡的看了一眼,然后便继续埋头赶路。

    马车上的护卫们不乐意了,哼哼着便大喊起来:“我说你这小娘皮,聋了嘛?不知道听人话?”

    “来来来,前面带路的拐过去……”

    这时候,后面有队伍赶了上来,几位稍微老成一些的护卫,冲着这边吹了个哨子。

    “贵号怎么?”

    赶上来的商队护卫们脸上带着些不明就已的笑容,大有深意的劝诫着:“兄弟们都是在大唐行商过活的。别说兄弟没有告诉你们,那小娘子尽早可以从后边驿站里出来的。你们再看看那小娘子身上的衣裳,那可是去年南边进贡给皇室的。”

    闻言,那些年轻的护卫们顿时回头,双眼在王惜儿穿着的衣裳上细细的打量着。

    这不看还好,看过之后细细一究,顿时看得有些心惊。

    “这还真的有来路啊……”

    有人嘀咕着。

    这年头,在刀口子上过活的,大抵都是欺软怕硬的。

    更是民畏官。

    当看出王惜儿出身不凡之后,这些护卫开始担心,担心自己这些人先前的轻薄,是否会为自己招来坏事。

    毕竟这个年代,那些世家权贵,高官厚禄的官员们,家中的子弟总是会做些稀奇古怪的事情来。谁也不知道,这个小娘子究竟是因为什么独自一个人,走在这官道上。

    有了提醒,这些原先的护卫们,不禁感激的看向从后面赶过来的前辈们。

    没了轻佻,两支商队都是加快了速度,尽量的离原地远一些。

    没了尘世俗人的打扰,王惜儿走的更是轻松。

    原先,从太原城偷偷出来的时候。王惜儿还会觉得自己可能坚持不下来,像自己这样出身在世家,养在深闺之中的大家小姐,平日里的一切都是有家中下人仆役侍奉的。

    每日在官道上走两个驿站的距离,对于曾经的王惜儿来说,是从来未曾想过的事情,更不会觉得自己能够做到。

    但是现在,当自己的脚踏在官道上,王惜儿却会觉得比曾经舒畅自然了更多。

    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也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经历。

    而对于王惜儿来说,更是一场蜕变。

    ……

    王惜儿在蜕变。

    袁氏的工坊、商号,也在不断的蜕变着。

    甚至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袁氏的所有产业。

    日新月异。

    每一天,袁氏商号都在扩张,都在向着更远的地方铺开。

    醉天仙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已经运到了江南道甚至是岭南道贩卖。工坊出产的各类事物,更是由商号运达天南海北。

    而从关中抵达河东道,直至塞外大漠金河营地,这一条商道却是袁氏如今整个产业里,最为重要的一条道路。

    因为金河营地的开拓者是袁淼,而如今继续管理金河营地的范阳文更是袁淼原先的麾下。在金河营地,袁氏拥有着无与伦比的话语权和利益存在。

    每一日,无数的货物,在骊山脚下被装上马车,然后插上袁氏的旗号出发,通过大唐的官道前往塞外。而在金河营地之中,无数被兑换过的草原上的货物,也被装载在马车上,发回骊山。

    袁氏研究院并没有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教学体系,但是却为袁氏补充了众多掌握认字和算数的学生来。

    同样的,一开始在袁淼的心中,就没有想过,凭借着自己的一己之力在大唐创作出一个崭新的科学体系来。这是生活,这是生存,这里是大唐。在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缺乏的情况下,一个后来者不可能徒然凭借着所谓的先进性,创造出现代化的体系来。

    但是,凭借自己的先知性,获取更多的利益。

    这才是袁淼真正想要的,也能够获得的。

    官道上,同样关中的官道上。

    一杆袁字商旗,就能让所有过往的商队行人让路。

    尽管那杆旗子上写的是袁字,但是只要是在官道上混口饭吃,在大唐做着生意的人,都会知道在那杆旗子后面,是长安城中无数权贵的支持。

    这股聚合在一起的力量,就算是那些千年世家,也不敢轻易在明面上招惹。

    队伍最前面的马车上,一位年轻的少年和车夫坐在一起,学着赶车的技术。

    老车夫一开始还想劝说少年,好好的待在马车里。但是从袁氏出来的少年学生们,最为重要的一个优点就是,对所有事物都有着浓厚的求知欲。

    “小郎君如今越发的厉害了,就算不用老汉在这,这马车也能任凭小郎君驱赶了!”

    车夫在一旁笑着夸奖。

    少年微微的摇头,自己学赶马车,只是因为无聊而已。重要的不是接过,而是学习的整个过程。

    队伍在官道上又赶上了一个商队,如同以往一样,这支商队整个的向着路边挪动着,好将中间的道路让给袁氏商号。

    无聊的摇摇头,少年转移视线,想要看看周围的景色。

    不由的,官道边上一个独自行走的少女,引起了少年的注意。

    这个出身自袁氏的少年,原本是随着先生和侯爷,去到金河营地的。只是后面,没有留在草原上,而是随着袁淼返回了长安。

    因为熟悉金河营地,所有少年最后便被安排在了去金河营地的商队里。

    而眼前,官道边的那道身影,却是让少年有些迟疑起来。

    少年人的记忆力总是好的。

    少年不由的疑惑起来。

    “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