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贞观传说 » 第三百四十二章 么得办法

第三百四十二章 么得办法

    那禁军小心的看了一眼站在屋内的新丰侯。

    然后再行军礼,就麻溜的走了。

    因为,新丰侯此时的脸色,已经明显不太好了。

    袁淼他此刻很想口吐芬芳,但是受限于院中众多的侯府管事们,也只能努力克制着,保持自己一向的风度。

    作为学生,周成自然是要替老师解忧分难的。

    站到门前台阶上,周成先是向着管事们施礼,然后便抬起头昂首说道:“诸位管事辛苦了!先生这边国事为重,诸位可寻师娘禀明各处情况。”

    “自当如此!”

    管事们齐齐称是,然后便陆续走出了院中。

    看着众人离去,周成转身,看向自己的先生。

    那份册页,被袁淼重重的握在手心,尽管脸上保持着镇定,然而却显得格外的严肃。

    “先生……”周成轻轻的呼唤了一句。

    如今朝局方定,正是所有人争夺利益的时候。

    而那独登山在什么地方?

    在陇右!在肃州!

    近两千公里之远,三千多里路!

    那里有什么?

    那里只有一片荒漠戈壁,河西走廊那狭小的空间,两面更是被强敌环绕。

    北面,是草原上的突厥部落,南边则是高原吐蕃俯视。

    而往西,尽管此时的大唐已经将势力拓展到天山,但是并没有进行有效的统治。对于天山南边的彻底掌控,还要再过十多年才会出现。

    现在,从玉门关往西以外,可以说便已经是身在他国了!

    独登山,离玉门关也不过百十里路而已……

    皇帝这一次的调令。

    形同流放……

    长叹一声,袁淼缓缓转身,走进书房深处,周成在后面亦步亦趋的跟上。

    回到书桌前,袁淼已经将皇帝的命令放在桌子上。

    周成满脸不解,想了又想之后,终于是忍不住开口:“先生,陇右之地艰苦,那里什么也没有,就算是草原上的人,也只会纵马穿插,而后退回草原!皇帝为什么要让您去哪里?难道是为了从西,策应关中、河东之军,夹击草原?”

    说着话,周成便不由的开始探索思考起来,想要寻找到事情背后的真相。

    但是少顷之后,周成便摇摇头,否决了自己的答案:“皇帝不可能现在就要进攻草原!天下方才稳定下来,世家尽管被压制住,却也只是暂时的,并没有彻底的铲除……皇帝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大唐还未能完全被掌控在手中的时候,就举重兵进攻草原!而且按照历史,草原上的敌人,是永远也杀不完的,皇帝只会选择将草原上的敌人赶到更西的地方去!高原?吐蕃?似乎从甘肃两州会容易一点。但是……却离吐蕃的腹地,又太过遥远……”

    一边说着,周成便一边连连摇头。

    最后,面对皇帝突然的这么一下调令,更是倍感奇怪。

    反观袁淼,依旧是沉着脸,未曾说一句话。

    他只是静静的看着自己的这个学生,看着他一条条的分析其中的深意。

    看到学生最后满是无奈,袁淼竟然还笑了起来。

    先生竟然还笑了!

    周成看着正微笑着面对自己的先生,更是越发的无奈,不由询问:“先生,难道您不急嘛?”

    “某急什么?”袁淼反问了一句,然后淡淡的说:“皇帝之命,天下之人,谁能拒绝?即使是我,也么得办法啊!”

    “真的就没有办法了?”周成追问着:“难道先生您就真的要带兵去那独登山了?”

    尽管这个学生和自己差不多大,但袁淼的心态却早已经成倍的增长。

    看着周成满脸的不解,袁淼解释道:“皇帝大概是要再次扩建火药新军了!如今灾情刚过,世家暂时被打压沉寂下去,朝廷之上反对的声音也越发的小了。皇帝便要开始收拢权柄了……

    扩建更强的军队,必然是他的首选!当拱卫长安诸卫重建完成,不用是北方的世家,还是山东、江南的门阀,都将彻底的臣服在皇帝面前。等到那个时候,他大概就要将扫荡草原、攻上高原了。

    而我的存在,火药工坊必然会受到我的影响。他怕我阻止其他诸卫的重建,以为我想要一只保持骊山军在长安诸军之中的地位。

    除此之外,将我调离长安,也是对其他人释放的一个信号。皇帝想要做的事情,哪怕是最亲信的人,只要有一丝的威胁存在,也会被排斥在朝廷之外!”

    缓缓解释着,忽然的袁淼停了下来,目光微微闪动。

    周成有些迷惑,不知道先生为什么突然不说话了。

    而袁淼,则是想到了另外的一些事情。

    在宫中!

    有那么一个人,如今正在宫中!

    在修道!

    难道皇帝知道了发生的事情?

    霎时间,袁淼已经是一身冷汗,快要是汗流浃背……

    只不过眨眼间,袁淼又排除了这个想法。因为皇帝真要是知道了那件事情,自己要面对的,大概就不是什么调往肃州独登山了,而是一个人头落地也不为过了……

    长叹一声,袁淼觉得这般动脑子,实在是有些费神,只得是无奈的说着:“不论为何,帝王之命,某也只能遵从。皇帝命我三日之内整顿好骊山军,之后便立即出发……”

    “三日?”这个时间,可没在刚刚那禁军的话里出现,周成不由的挪动脚步,拿起书桌上的册页,缓缓打开,目光在上面移动着,然后微微皱起眉头:“一万户?皇帝竟然下令,从这次灾民之中,划拨一万户随同先生前往肃州白登山……”

    “皇帝是要某保住这一万户呀!只要这一万户百姓,在肃州安定下来,玉门关一带也就彻底的稳定下来了。某相信,这一次皇帝不会只划拨这一万户前往肃州,陇右道其他州也必然会接收关中灾民!”说到这,袁淼想起了之前自己想皇帝提的,关于灾民安置的问题,当时他就提到了划拨百姓充实边地。

    但是任谁也没有想到,最后他这个提议者,会变成提议的承办者。

    “当整个陇右道人口上来之后,陇右道各地边军就有了稳定的征召对象,边军兵员充足,不论面对草原还是吐蕃,都能从容自如。一旦皇帝决心扫荡敌人,陇右便能自起一支大军来!”

    周成皱眉,立马问道:“难道皇帝不知道,百姓多了,对陇右道的边军来说,也是一个负担!”

    狭长的河西走廊,因为本身的地理原因,根本就没有足够的战略纵深。

    一旦有敌来犯,军队就只能是拼死硬抗。

    撤退?

    对于河西走廊上的军队来说,撤退就是将身后的自家百姓,抛之不顾!

    也是因此,整个河西的军队将士,向来都是悍不畏死的。

    对于他们而言,本就是没有撤退可言!

    历来的小范围争斗之中,死战全灭的军队比比皆是……

    看着不安的学生,袁淼微笑着询问道:“你觉得这个时候的草原又或者是吐蕃,会有精力举族进攻陇右?”

    顿时,周成哑然。

    此时的草原自然是没有精力,自己都顾不上了,哪里还能顾得上大唐?

    而吐蕃,这时候大概正在争权夺利吧。

    这个时候只要关中的灾民到了河西,只要年余时间就能彻底的安顿下来,到时候整个河西走廊的局势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既然如此,学生这次就陪先生一起吧!”周成抬头看向先生,坚定的说着。

    一万户百姓随同到独登山,到时候朝廷必然是要让先生管辖治理的,大概在皇帝的设想之中,也不会出现先生独立不停朝廷号令的事情。毕竟一万户百姓对于整个大唐来说实在太少了。但是有这些百姓在,至少骊山军的补给就能解决了。

    而他随同先生前往独登山,自然是要担负起治理百姓的任务。

    只不过,袁淼却是摇摇头拒绝了:“这一次,你留守骊山!某会从研究院,带些先生和学生去独登山!你留在家里,家里的一切就都要靠你了!你不在,某不放心!”

    先生这是将一家子都托付给自己了!

    周成不禁动容,心中激动之余,却又有一些不安。

    “可是……皇帝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选中了先生!师弟……可还……”周成还是对这个突然到来的皇帝调令,感到反感,并且保持着反对的态度。

    如今,星辰正怀着孕,这可是新丰侯府第一个孩子!

    虽然星辰不是正室大妇,但其意义却也不同一般。

    而按照常理来说,皇帝这个时候就不应该,让即将成为父亲的先生离开骊山。

    袁淼笑了笑,起身走到周成身边,抬手拍着学生的肩膀:“就这样定下来吧!让火药工坊这三天,不论是增加工人,还是流水线不停,某要更多的火药!更多的武器!这一次,一万户百姓都要靠咱们骊山军了!再往工坊准备好,某要带上一批能在肃州生产火药武器的工人!”

    “喏!”

    周成神情严肃,面对先生的叮嘱,他重重的点头。

    再次拍拍学生的肩膀,袁淼挤眉安慰着:“既然咱们没有办法拒绝,那就只能选个好一点的姿势,接受将要面对的一切了!”

    “朕只想让他离开长安!”

    太极殿,皇帝李世民终于是再一次的站在了这里,面对着广阔的太极殿广场,注视着远方静静的说着。

    守在一旁的干台,稍稍上前离得皇帝更近了一些。

    李世民脸上之前的一丝情绪消失,严肃的问到:“骊山军,如今到哪里了?”

    “陛下,骊山军……按照新军操典中的行军规定,这时候想来是已经出了会宁关到了陇右地界了。”答了皇帝的问话,干台想着好友已经离长安那么远,不由的接着开口说:“按照骊山军送上来的奏报,新丰侯大概是要过了河之后,转道凉州去拜会一下凉州都督的。然后才会沿着长城进到甘州,过了建康军的驻地之后才会到肃州。”

    李世民有些意外,偏头看向自己的内侍总管,轻笑一声说道:“没成想,你个狗奴竟然也会看新军操典!”

    在皇帝面前,干台也只能是微微笑着:奴婢,也就是无事了,随便看看……”

    皇帝哈哈大笑起来,龙虎精神的走到高高的平台边缘,大声说着:“等朕御驾亲征之时,便让你个狗奴领了一军!”

    干台顿时浑身一震,立马跪在了地上:“军国重器,奴婢万万不敢染指!”

    李世民转身,定定的注视着干台,然后才缓缓开口:“起来吧!送往陇右各地的灾民,可有回禀,一路可还顺利?”

    干台还带着心惊胆战的起身,立马回答:“都妥当!陇右道那边呈奏,请求朝廷能年前调拨一批粮食、种子、农具等物资,好让陇右官府尽快将灾民安置妥当。另外,陇右道的边军奏问,边军何时可以从灾民之中征召兵员。”

    “物资之时,交由三省去办!让边军耐下心来,这一次朕已经调了新丰侯和骊山军去他们那。等灾民彻底安稳下来,朝廷自会下旨应允征召兵员!”

    “喏。”

    “热!”

    “真他.娘的热!”

    一片荒漠戈壁上,一支庞大的队伍,正在缓缓的跋涉前进着。

    此地一片萧瑟,宽阔的大抵平坦的没有丝毫遮挡,一望无际都是一样的景色。

    数万人的队伍,铺在大地也,便是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

    但是除此之外,再无任何活的存在。

    骑在马背上的孙玉则,有些微微的诧异,看向身旁马背上刚刚开口的新丰侯。

    似乎是人到了这片土地之上,就会变得洒脱粗狂起来。

    马背上的袁淼,只穿着一件单薄的衬衣,要不是军规所在,外面那一件战甲也不想批上。

    见到孙先生正看着自己,袁淼停下不停扇动着的手掌,开口询问着:“咱们都走了一个多月!这路怎么就一直走不完啊!”

    他从未骑在马背上,跋涉过这么远的距离。而且,五千多的骊山军,还要看守好数万的灾民,走起来也就更慢了一些。

    “之前回来的斥候报,还有一日路程便能到凉州城了!”

    马背上,袁淼终于是听到了一个好消息。

    握在手中的马鞭,也不由的在半空中抽了起来。

    战马嘶鸣一声,然后便放开速度的向前狂奔。

    远远地,袁淼的声音传了回来。

    “耶耶的!等耶耶到了凉州城,耶耶不歇够三天,就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