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逍遥小山贼 » 第四百一十七章 老皇帝苦劝

第四百一十七章 老皇帝苦劝

    “你说什么?那小子又招来了两个高手?”

    正喝着暖茶的太子拍案而起,结果茶杯不稳,烫得他一呲牙。

    “太子喜怒,属下确实看到他们去府外买包子,然后就遇到了一个老头和一个道姑,那两人在属下看来功夫绝非一般!所以特来禀告太子!”

    一个御林军单膝跪地,向太子解释道。

    “无耻,小人,口口声声说不愿在利国为官,结果暗地里却培植自己的党羽,他这是要做什么,难道想当下一个李经吗?”

    啪!太子将投手的茶杯掷到地上。

    周围的太监、宫女吓得一哆嗦,纷纷将头压得极低,那个御林军也不敢吱声,等着太子发完脾气。

    “加派些人手,给我把那个人看紧了,不能让他做出什么事端来!”太子冷声说道。

    御林军点头称是,快速离开太子的寝宫。

    太子想不明白父皇是怎么想的,这样一个危险份子怎么能留在京城之中,若是时间久了,让他有了根基,岂不是大患,应该早些处理掉为好。

    这时寝宫外有了脚步声,太子一抬头,正是父皇身边的老太监。

    太子不敢冷待,拱了拱手,笑着问道,“陈公公,不知来本宫这里有何事,是父皇要召见我吗?”

    老太监拱手施了一礼,满面春风地笑了笑,说道“太子真是未卜先知,陛下有请!”

    太子不敢耽搁,父皇叫自己一定是有大事。

    随着陈公公出了寝宫,一路踏着刚被清扫干净的石路向内宫而去。

    “敢问陈公公,父皇召见我所谓何事?”

    老皇帝受了箭伤,差点一命呜呼,最后虽然被王珂救了回来,但仍要将养一段时日。现在急着召见自己能有什么急事呢?

    陈公公稍微一顿,不过很快恢复如初,脚步慢了些,与太子缩短了距离。

    作为老皇帝的身边人,老皇帝的一举一动,陈公公当然了若指掌,可他却知道这里面的轻重,不能轻易将老皇帝的事说出口,不然自己不仅会被老皇帝猜忌,弄不好还要受到处罚,甚至是死罪。

    然而有一人却除外,那就是太子,作为利国的储君,这是不能得罪,若是老皇帝不在了,还得依靠他来赏自己饭吃。

    “太子不必惊慌,陛下说数日未见太子,想要与太子说说话。”

    这确实是老皇帝的原话,太子也相信陈公公没有骗自己,可父皇病休未愈,就为了与自己说话吗?

    在前面走的陈公公感觉到了身后太子情绪的变化,脚步依旧缓慢,然后轻咳一声。

    “太子殿下,老奴斗胆猜测,陛下召见可能是为了四皇子!”

    太子身子一顿,“李经?”

    陈公公没有再说什么,脚步加快,毕竟老皇帝可拖着病体在等着呢!

    太子恍然之后,也很快追上陈公公,两人不再言语,各自想着心事。

    不多时,两人来到了福宁宫,这里是老皇帝休息的寝宫。

    陈公公到里面通报了一声,出来后示意太子进去,而他则退到宫门外。

    太子理了理衣服,然后急切地进了宫内,他还是十分担心老皇帝的病情的。

    来到龙榻前,太子便看到老皇帝披着裘衣,斜靠在栏杆上,面色虽然没有那日的灰白,不过也好不到哪里去。整个房间内一股子中药味儿,初到里面多少有些不适。

    “父皇,孩儿这几日怕耽误父皇休息,所以未来拜见父皇,请父皇赎罪!”

    太子跪在老皇帝床前,两眼中流下滚滚的热泪。

    老皇帝招招手,太子赶紧向前跪爬了几步,老皇帝一伸手刚好摸到太子的头。

    老皇帝像是初次见到太子一般,上下打量着,疲倦的眼中充满笑意。

    “父皇身体如何?”

    “好多了,太子不必过分担忧。”

    “那就好,父皇洪福齐天,一定会好起来的,这是陛下之福,是利国百姓之福,也是天下苍生之福!”

    老皇帝笑了笑,“这多亏那人叫李珂的少年,不然,朕此时怕是已经喝了孟婆汤了!”

    不管太子如何不喜王珂,但王珂确实救了老皇帝的命,太子也不能表现出其他的情绪来,连连称是,并说这几日有按父皇的意思,多次去王府,与那李珂亲近。

    老皇帝满意地点点头。

    顿了片刻,老皇帝让太子起身,坐到自己床边。

    太子连连后退,称自己不敢与父皇同坐一处,那样有失尊卑之礼。

    老皇帝摆摆手,说这里没有外人,并且有要事与太子说,离得远了,不方便。

    太子想起陈公公交待自己的话,也知道父皇叫自己来肯定有重要的事,也就不再推辞,缓缓地坐到父皇身边。

    “太子近日可有读书?”

    太子一愣,然后站起身拱手回道“父皇放下,孩儿不曾一日落下功课!”

    老皇帝示意他坐下,然后缓缓道“那太子可曾听过‘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

    不看太子诧异的表情,老皇帝叹了一口气。

    “李经那孩子,当初误会了朕,所以才负气而走,最后变成了今天的结局。不过,现在想来,有些事确是朕做得不好,是朕亏欠了他!”

    老皇帝老泪众横,即便威严如一国之主,也有脆弱的时候。

    太子看着父皇无声地落泪,可却不知父皇究竟为何意,那句“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还有刚才这些话,难道父皇不想杀李经!

    老皇帝沾了沾眼泪,面带和善地看向太子,“太子,对于四皇子,你想如何处置啊?”

    太子心里一动,难不成真被自己说中了,父皇想饶了那个反叛,这怎么行,那可是要杀了自己的家伙啊!但看到父皇的眼神,太子知道父皇心中已有了决定。

    “一切由父皇做主,孩儿听父皇的!”

    老皇帝听得出太子口中的不满,可心中却希望太子能理解自己的苦心,于是,长叹一声道“父皇这身体终有不行的一天,而且这一天也不会太远了,也许几年。到时这利国便是你的,你可想过如何治理好这个国家?”

    太子被这一问问得有些不知所措,他确曾想过将来自己如何大展宏图,但那都是美好的愿景,真要回答父皇的问题,那样的愿景说来有些苍白无力。

    老皇帝没等太子回答,又继续说道“守城之君最重要的是仁政,太子你要切记。如果某天你走上了暴政,离亡国可就不远了。那何为仁政,首先就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能忍旁人不能忍,容旁人不能容。你明白了吗?”

    “将李经砍头容易,只需一声令下,他就会身首异处。可他一死,一切就都结束了吗?非也!你并非朕的独子,你还有七八个兄弟,将来你成天子,他们就是臣。你杀了李经,其他人会如何想,居安思危,到时你的皇位还能做稳吗?”

    老皇帝苦口婆心说了一通,太子低着头认真地听着,眉头时而皱着,时而舒展。

    最后老皇帝说累了,喘了喘气,看向太子,“太子,朕今天说的话,你要认真想想。”

    “孩儿谨记!”

    太子没有表明对于李经的态度,老皇帝虽然有些失望,但也不急于一时,等自己病体见好,再与太子细谈。

    太子知道父皇累了,施礼后,缓缓退出福宁宫。

    老皇帝看着离开的太子,微微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