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女天官 » 第2章 妖主

第2章 妖主

    后人每当提到这桩旧事,总不忘感念女娲娘娘的功德;当然也有人就说了,这只灵鳌它犯了什么错了,女娲要用他的四足来支撑天地?

    他可曾祸乱人间吗?我想这也许是,应了那句俗话: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素女学成以后,天帝想要加封,她为天庭第一医神。就在西王母打算告诉她时,她已经提出了辞行;

    素女因不忘女娲娘娘昔日恩情,请求返回西昆仑山,去陪伴女娲娘娘。

    于是,素女离开了天庭,回到女娲宫,女娲娘娘授她九幽素阴女帝,揽山河社稷,掌四海八荒…

    早在共工颛顼开战前,女娲就已知晓。素女已经将他们的情况,报知了女娲娘娘。

    大地上发生的一切尽在山河社稷图中。女娲见战事频发,殃及百姓,就要出手干预。

    素女说,这颛顼原是黄帝之孙,昔日,天帝每每相助黄帝,理应知会他一声。

    接着,素女便陪着女娲娘娘,登上九重天去见伏羲。劝他说天下初定,不宜动杀伐。

    伏羲早已料定,共工绝非颛顼对手。顺说是非之事,无需干涉;势急,可派人平息。

    女娲觉得不妥,应防患于未然。伏羲也不想因此事,便与女娲起争执;便说,事关征伐,稍时汇通玄母娘娘,商议尽快处置。

    女娲听完忽然间微带狂态。素女见状,便请娘娘先回女娲宫,再行计议。

    回来后,女娲愁肠百转,心神终有不安…

    第二天一早,素女过来陪她说话。不多时,有侍女取来,莲灯一盏:

    灯高九寸,通体洁白,宛如冰雪,形若莲花盛开有海碗那么大,莲心即灯心。

    女娲说:昔日天地初分,我取世间第一缕光化成此灯,能普照大千,唯心怀慈悲能动;心思邪恶者任其道行通天,无法催动它半分。

    素女心惊,问发生了什么事;女娲示意素女静心,然后把先前念及要紧事,一一交代给她。

    素女心泣不已,逐一铭记。

    接着女娲从身上取下一个金福禄,是她的先天灵宝,可孕育法器;又唤出了招妖幡,原来就连招妖幡,都被放在葫芦中孕养。

    这招妖幡,乃是妖族气运至宝,也是妖族之主的象征,掌握它,便掌握整个妖族。

    幡其大如线,高四五丈有余。白光之上悬一道幡,光分五彩,瑞映千条。

    幡面招展,空空蒙蒙,似有黑白二气,二气中有类碧绿蝌蚪小文来回游动。

    每当启用之时,悲风飒飒,惨雾迷漫,阴云四合。此幡一出,凡属妖教子民,皆须前来。

    最后,女娲把金葫芦一并交给了素女,嘱咐她说:非时穷,不可轻动!

    素女允诺。

    女娲不言,只把刚才交待过的事情,逐一在心里又默念了一回;

    半晌,才和素女说:前番,我把众生祸福演算了一回,终不能知吉凶。如若我不在,你一定要守护住八荒万民。

    素女心急,已泪如雨,眼前这一切,太过突兀,此刻竟不知该如何劝慰,略说了一会儿,便从女娲宫里出来。

    她径直登上九重天,去太昊宫见天帝。

    伏羲自先前和玄女相好以后,如今总算是朝夕相处了。素女刚到门口,见玄女红光满面,从太昊宫里出来。

    看到素女,她先是一怔,刚想要说什么,对方已一闪而过。不说玄女怎么回宫,之后如何;

    只说素女等待了片刻,终于得到了召见,素女跪请帝安。

    伏羲急忙让素女起身,见她依然和往昔女娲宫初见时一般,宛如星月冰泉,焉敢生心。

    往日到这里素女都是陪女娲娘娘一起,单独见伏羲,这还是第一次;

    她看了一眼天帝,说:臣有一不情之请,不知可否?

    天帝此时心情挺美“无妨,细细讲来…”伏羲以为是素女有所求。

    “臣请帝赐一占,为娘娘卜…”一语未了,就听伏羲说道:“常言万法自然,岂外力可违?”

    素女刚想再要说什么,伏羲已经退了殿…

    花开两朵,再说一说天帝;伏羲和玄女刚刚在一起,是为了什么事呢?

    这玄女,见黄帝一支,独占九州,心里很是妒忌;跑来找伏羲又撒娇又撒野,天帝熬不过答应她有合适时机,定让她的亲族,得此殊荣。

    都说神仙是不能随便思、想的,只要你一想这事就必须得成功,不管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闲言少叙!女娲舍身,大地新生。

    颛顼死后,传位帝喾。

    帝喾有一妃,名叫简狄,有娀氏之女。二人洗澡时,见一玄鸟飞来,投下了她的卵,简狄取来吞下,就怀孕了。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大意是说,天帝命玄鸟生下契,最终建立了强大的商朝。

    玄鸟就是商人的始祖。玄女这回应该算是心满意足了;商朝延续了五百五十多年,后来被西周取代;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帝喾之后传位尧。尧在位,天上出现十个太阳,草木焦枯;人们无法生活,一时天怒人怨。

    尧命后羿射杀十日,后羿接连射中九个,太阳里的九只乌鸟全被射死,羽毛都掉落下来。天上只留下了一个太阳;

    屈原在《天问》中,首次提到了洛神,名叫宓妃,据说是伏羲的女儿。居洛水之滨,教会了那里的人民生产、捕鱼和耕种。“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为射乎河伯,而妻彼雊嫔?”

    屈原提出疑问说,上天降下后羿,是为夏朝人民扫除了太康这个坏蛋帝王;他怎么会又跑到了洛水边射跑了河伯,还抢了他的老婆呢?

    尧在位设谏言之鼓,让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让百姓攻击他的过错。三苗部落首领就嘲讽他,说昔日尧子不肖,尧才把天下让给了舜。

    “昔尧子不肖,尧以天下让舜,三苗之君非之;帝杀之,有苗之民反叛,入南海为三苗国”

    三苗部落大致在洞庭、鄱阳湖之间,伏牛山南麓以北,包括整个南阳盆地。

    还有传言说,三苗首领不敬神灵。尧举兵征伐,双方在丹水岸大战,三苗战败被流放。

    到舜在位,三苗部落否定舜继承尧的位置,舜心中不满。在江淮一带洪水泛滥之时,舜趁机南下攻打三苗,三苗再次战败。

    天工开物记载“虞舜在位五十载,而有苗犹弗率”舜在位五十年四海宾服,唯有苗部不降;

    前回文蚩尤兵败,族人南归便没了下文;此处补上一笔;写到这,须要交代一下:

    共工虽死,原神不灭;从此以后,大地上洪水泛滥,这也是他被称为水神的原因;

    玄鸟生下的契,因帮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命为司徒,掌管教化,三苗嘲讽尧子不孝,以天下让舜;应该是契向舜打的报告;

    尧舜征伐三苗,三苗部落战败被流放,主要部分大都被迫迁入鄱阳、洞庭两湖以南江西、湖南的崇山峻岭之中。

    舜死让位禹。禹是黄帝玄孙,颛顼的后代,鲧之子。禹继位后,封尧之子丹朱于唐国,封舜之子商均于虞国;从此,父传子,家天下。

    禹在位时,江汉天灾不断发生了大地震。禹认为占天时地利,对三苗发动了大规模进攻,战斗非常激烈,最后一次竟长达七十天。

    从此以后三苗这个词,便在华夏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