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晴空长明 » 第二十八章 道童

第二十八章 道童

    夏幽,是这个国家的名字,也是这个国家主人的名字,夏幽王,夏幽国绝对的掌控者,也是一位强大的修行者。

    这天,夏幽王刚刚下了早朝。正想着回去看看奏折,练练字的时候,一位身穿宫装,相貌极美的妇人在一群宫女的簇拥下,急匆匆的赶了过来。

    夏幽王见状,挥手示意侍卫停下自己的座驾,等着那妇人走了过来。

    “参见陛下!陛下!快救救您那苦命的女儿吧!”

    妇人正是夏幽王的皇妃,也是那年轻将军口中三公主的母妃。她一到夏幽王身前,立刻俯身下拜,虽然着急,却也未失了礼度。

    “爱妃莫慌,且先起来,慢慢说。”

    夏幽王一听是他那三女儿的事情,立刻有些头疼,但他还是要听听他这个宝贝女儿又干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

    “陛下,陆儿去找那死人关前来赴约的少年了,我听说那少年凶狠异常,已经杀了好多人,您说她去找这个凶人干什么?”

    “哦?”

    夏幽王闻言,面部却是没有一丝担忧之色,甚至眼底深处好像还隐藏着一丝异色。

    “陆儿可能是想替朕分忧吧,她能有这份心,朕心甚慰啊!”

    皇妃闻言,面部强扯出几缕笑容,但眼中的担忧还是没有半分减弱。

    “爱妃且放宽心,那少年杀的人也就是些江湖草莽,不足为惧,更何况陆儿身前有供奉保护,不会出问题的。”

    听到夏幽王这般说,皇妃眼底的担忧才稍稍褪去,她不懂武功,不知这其中深浅,但是夏幽王却是一名强者,他说没事那就应该问题不大。

    ......

    沂州,沂水河,这是沂州境内有名的河流,河水清澈甘甜,宽且平缓,养育了沂州几乎半州百姓。

    但此时,这条本应散发着平和慈悲的‘母亲河’旁却是聚集着一群杀气凛冽的带甲之人,破坏着美好的意境。

    而这群人的头领竟然是一个同样身着半身甲的女子。此时,那女子正单手负后,神色冷清的对着沂水河,身后侍卫不敢打扰,只能远远守护着她。

    “公主,有消息了。”一位尖声细语的中年人,缓缓走到夏陆身后,用稍低但却能让她听到的声音说道。

    “说。”一道中性的声音传来,仅仅一个字让人听不出她的喜怒。

    “那赵长安刚出边关不久,现在还在幽州境内,刚才传来的消息说,他杀了边关李将军数十亲卫,之后迫使他打开城门,扬长而去。”

    “废物。”

    夏陆先是这般斥责一句,沉默一阵后又说道:“不过,也算他有心,赏他一瓶云阳丹,千两黄金。”

    “诺。”

    中年人低头答应一声,向后退了两步,表明自己已经说完。

    夏陆转过身来,看向正整装待发的侍卫营,冷声说道:“出发!”

    “诺!”侍卫齐声大喝,向着北方进发。

    此时,赵长安并不知道有这么一群看起来就很难缠的人正向着他进发,可能就算知道了,他也只会眨巴两下眼睛,继续自己的事情吧?

    这两天下来,他经历了很多次刺杀和挑战,每次战斗过后,他都会寻找一处安静的地方,静下心来修行许叔教他的静心之法,他觉得自己已经许久没有突破的心境,最近好像有了突破的趋势。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达到许叔‘虚极静笃,和光同尘’的境界,赵长安这样想着,对这个境界,有着一丝神往,却没有丝毫焦躁。

    他现在正在一处破旧道观休息,路上的行人告诉他他现在所处的地界是幽州地界,现在的夏幽国正在推行儒道,原本很是有些香火的道观此时全都破旧下来,于是这次打完架,他索性直接找了这处道观休息,反正也没人来,很是安静。

    但是,今天这份安静他并没有享受多久,就被一阵阵声音破坏了。赵长安看了看旁边眨巴着眼睛,也是满脸的好奇的小家伙,知道它也不清楚怎么回事后,一人一兽起身,将马匹绑在原地,向着道观深处走去。

    终于,他们循着声音来到了道观最后一进院子,原来是一个小道童正拿着扫把在清扫庭院。

    赵长安露出一抹恍然的神色,这处道观极深,所以刚才没有反应过来是扫地的声音,此时看到,才反应过来。

    小道童好像也听见了赵长安的脚步声,抬头看到是个生人的瞬间,眼里明显有着一丝慌乱和不知所措。

    赵长安心想可能是小道童许久不见外人,心里有些本能的排斥吧。这般想着,他率先微微行礼,释放自己的善意。

    小道童也是匆忙回了一道门礼节,之后开口:“敢问善人所为何事而来?”

    “我是外乡人,赶路赶得急了,有些疲乏,我见此处安静,就想着暂歇一晚,明日再行离开,不知小道长可否同意?”

    小道童听到‘小道长’的称呼,面色微微一红:“当然,善人可居客舍,那里我经常打扫,并不老旧。”

    赵长安道了声谢,就在小道童的带领下走进了客舍,说是客舍,其实就是一间还算干净的小房子,不过,赵长安对此也很是满意。

    “不知小道长如何称呼?我可有什么帮得上的,也算是报答小道长收留之恩。”

    将背囊放在小房子内,赵长安又跟着小道童出来,这般问道。

    “小道道号妙真。”小道童微微行礼回道:“善人不用帮什么忙,道观大多已然荒废,只有小道这不大的地方还算干净,小道每日晨昏打扫一次,现在已经扫完,善人尽管休息便是。”

    赵长安想了想,接着问道:“那道观正殿在哪,我想去拜一拜,为家人祈福。”

    妙真小道士闻言,眉开眼笑:“善人当真是个有心人。”

    说完他手指小院门庭正对的一处较大的房子:“那里便是,小道带您过去。”

    “麻烦小道长了。”

    赵长安说完,带上小家伙,在妙真小道士的带领下来到正殿,看着屋内几乎到了房顶高度的三清道像,赵长安微微躬身行礼,之后向着功德箱走去。

    看到这一幕,妙真小道士明显有着阻止的意图,但是善人上香乃是正事,他师傅教导,过程中不可打扰,于是他只能眼睁睁看着赵长安将几枚碎银放入箱中。

    “善人放的太多了。”妙真小道士等到赵长安出来,低声说道。

    “应当如此,小道长不必放在心上。”

    听到赵长安这般说,妙真小道士思量一阵,最后向着赵长安说道:“既然善人有此善心,小道也不能小气了,还请善人稍等。”

    说完,他急匆匆跑向自己的小屋,不一会儿,他拿着一本线装的书籍,递给赵长安。

    赵长安看着泛黄的书籍上书《本经阴符七术》几个大字,有些好奇,道家典籍他知道的不少,但是这本,他却并不知道。

    “此经并非道祖所创,但却也属我道家典籍,外界并未有流传。它主讲调神养心,涵养精神,还望善人不要嫌弃。”

    赵长安闻言,眼神微微一动,但很快反应过来,双手接过书籍,向着小道士微微行礼:“多谢小道长赠书,此恩情,我记下了。”

    看到赵长安接过,妙真小道士露出开心的笑容,将赵长安带回客舍后,就此离去。

    客舍中,赵长安点燃油灯,拿出那《本经阴符七术》,眼中闪过几缕思索。妙真小道士好像极为不凡,他仿佛能通透人心,明白赵长安现在需要什么,难道真是一位高人?

    思索一阵,赵长安摇摇头,将杂念排出脑外,有幸能得到这本典籍,就应该心怀感恩,细细研读才是,为何还有那乱七八糟的心思?须知知足方能常乐。

    第二日清晨,赵长安起床,再次感谢妙真小道士的赠书之恩后,带着小家伙离开了这里,妙真小道士看着赵长安的背影,微笑一阵,就接着扫起庭院来。

    云卷云舒,花开花谢,世间纷纭,与我何干?

    赵长安牵过绑在前殿的马匹,走出道观,回头看了一眼,小家伙叫了几声,仿佛在说,要不再留下几天?

    赵长安微微摇头,他倒不是想要从小道士这再谋取些什么,他只是想,一个高人隐居在这山间野观,每日修行,无欲无求,当真是一件美事,可惜他现在还不能做到这般,他还有自己的事情没有做完。

    深吸一口气,赵长安看向前方,且走下去吧,总有一天自己能了结所有事情,然后做一只闲云野鹤,游戏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