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南宋之浩气江湖 » 第21章

第21章

    一路南来,李问、辛弃疾、耶律霁月赶得甚急。所幸李问、辛弃疾皆是年富力强,耶律霁月虽是女流,但身怀绝顶功夫,自是游刃有余。

    耶律霁月虽女扮男装,但少女的好奇,每每见到好山好水或有趣的事情总要打听个究竟,旅途倒也不觉烦闷。辛弃疾此前从未到过南宋,也是兴趣盎然。

    李问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熟悉的线路,尘封的记忆犹如决堤的潮水刹那间涌上来,将整个人充盈得情思绵绵。

    十年,宛在昨天!

    那个手拿着一束不知名小花,巧笑嫣然的小女孩,仿佛就在眼前,拉着自己的手。

    “李哥哥。”恍惚间,李问好像听到女孩叫自己。

    “燕儿,燕儿。”李问心摇神旌,口里不由自主,竟喃喃自语。

    耶律霁月听觉何等敏锐,且自从在府衙认识李问,再到二人在二龙山几番纠缠打斗。不知不觉间,耶律霁月对李问竟有一种别样的情愫,虽然耶律霁月理智的知道,二人身份冲突,金宋之间战事一触即发,未来难免兵戎相见。李问一心护国,想想俩人的关系绝无再进一步的可能,能成为朋友的机会都很是渺茫,但还是不由自主关心李问一举一动。

    适才一听到李问的声音,耶律霁月愕然一惊,掀开车帘子,看到李问的神态。心里顿时像打翻五味瓶,不知是忧是恼,是悲是惊。当下镇定心神,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娇笑道:“想不到大侠李问竟也会走神,燕儿是谁?怎么以前从来没有听你提起过,是李大侠的意中人,红颜知己?”

    李问回过神来,轻叹惜一声:“完颜姑娘说笑了。燕儿是李某十年前认识的一个小女孩,家逢剧变,孤苦无依,我曾陪她一路南下找寻亲人。这条路是我曾带着她走过一遭的,触景生情,一别已经十年,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

    “十年前她是小女孩,现下,恐怕早已长成大美人了。难道,李大侠就不想?”耶律霁月悠悠一声。

    李问又是一怔,是的,十年,物是人非,燕儿早已长大成人。十年前,她还是十岁的小姑娘。如今,她二十岁了。十年前她的模样还历历在目,现在她是什么样子,见面还认得出来吗?

    耶律霁月轻轻放下车帘,一语不发。

    辛弃疾却是颇为兴奋。

    “大哥,既然如此,我们何不现在就去找她!这位燕儿姑娘住在什么地方?”

    李问一拍掌。

    “对啊,何不乘此机会,去看燕儿。我跟燕儿原本到徽州找寻她的表叔,但表叔一家早已离去不知所踪。幸而我们遇到李姥姥,蒙她收留燕儿。李姥姥就是易安居士,住在临安附近,金华。”

    “金华到临安,只是绕一点道,耽误不了多少时间,况且,我们可以快马加鞭!”

    行行复行行,今又到徽州。

    那山还在,矗立着,俯瞰几人。

    李问想起与忘情的大战,想起忘情的经历。

    正是与忘情一战,让自己浪迹天涯,苦寻武道的极致!

    不知忘情的忘情刀诀到了何种境界?大圆满了吗?

    一战之后,李问对忘情突然没有了一丝敌意,反而增加了一些仿佛师长的情绪。

    在武道的追求上,最终都是殊途同归。

    感觉到李问情绪的波动,耶律霁月一声轻笑:“这山有些特别,怎么,李大侠有没有兴趣登顶上去,一览众山小?”

    李问也笑道:“实不相瞒,完颜姑娘。这山我十年前就登上去过。”

    “和燕儿?”

    “还有魔宗忘情。”

    “什么!”耶律霁月和辛弃疾俱是大惊失色。

    李问将当时情景大略说了一下。讲到阿莲时,耶律霁月双目含泪。

    “只羡鸳鸯不羡仙,真不知道帝师是怎么想的。要换了我,定和阿莲比翼双飞。再高明的武功,如果不快乐,有什么用呢。你呢?李大侠,你在想什么?”

    “我不是忘情,也没遇到一个像阿莲这样的痴情女子。”

    “倘若遇到了,你会怎么办?”耶律霁月盯住李问,刨根问底。

    “我真不知道。”

    耶律霁月悠悠一声叹息:“这就是你们男人!眼前最宝贵的情感不要,偏要追求虚无缥缈的武道、权势。”

    李问想到自己,确实如此。为了修炼绝世武功,竟然十年不问红尘事,浪迹天涯海角。真值得吗?

    所看到的一切,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是过眼云烟,爱情又何尝不若此?随着年华老去,再浓烈的爱情亦会消逝。又有什么是恒久存在的呢?

    有什么是值得不惜一切去追求的?

    罢罢罢。不去想,先想眼前事。

    易安居士在金华一条小溪边结庐而居。李问没费多少功夫就找到了。

    人去楼空,环堵萧然,看样子好久没有人居住,亦没有人修缮。

    李问的心顿时像被掏空一般。

    正是因为想着燕儿和李姥姥会平安在此,以往虽思念,却也并不焦虑,今番不见二人踪迹,再也不能平静如往昔。

    她们去哪里了,或者,她们怎么样了?

    方圆周遭,李问迅疾施展绝顶轻功,到处察看,伊人何在?

    一刻也停不下来。

    几人分头问询,没有人,还是没有人!

    李问铁青着脸,强忍住没有流下泪,该死,想想她们一老一少,自己当时就这样走了。

    若二人有任何不测,李问已经不敢想象下去。

    耶律霁月与辛弃疾安慰道:“李大哥,不要着急,吉人自有天相。也许她们搬到别处去住了。只要找到一个当地人,问清状况,一定能找到她们。”

    李问只是责备自己:“是我的错,让她们待在这里,孤苦无依。”

    正说话间,一个樵夫负薪而过。

    辛弃疾赶忙上前:“樵夫大哥,能借一步说话吗?”

    那樵夫将柴禾放在地上,拍拍身上的灰尘:“有什么事,问吧。”

    “曾住在这里的一老一少,大哥可知道她们的情况?”

    “当然知道,死的死了,走的走了。”

    李问一下子坐在地上,无语凝噎。

    “大哥,麻烦你把话说的清楚些。”

    “老的,身体一直不好,五年前就去世了。喏,尸体就埋在山谷里。”樵夫用手一指不远处,草木正变青。

    “年轻的女孩子,叫什么来着?让我想想,聂依云,对对对,是叫聂依云,十五六岁的样子,模样长得真标致,跟着一个戏班子走了。老人死后不久离开的。”

    “知道去什么地方吗?”

    “不晓得。戏班子嘛,哪里去不得?”

    樵夫怔怔看着几人,想不到几年以后,这一老一少还有人来找寻。

    耶律霁月轻拍李问背,柔声说:“李大哥,李姥姥年纪大了,生老病死,也是人生常态,别再伤心了。至少我们现在知道,燕儿姑娘还在人世,要靠你去找,你可要振作精神。”

    “对对,大哥,将图的事情一了,我们陪你去找,不论天涯海角。”

    李问站起来。

    “谢谢你,耶律姑娘,还有你,辛兄弟。先去买些酒水纸钱,咱们去祭拜姥姥。你们说得对,我要去找燕儿,天涯海角,总要找到她。”

    记忆如丝如缕,涌上心头。

    拜别忘情,李问和依云继续前行。如今两人已在徽州地界,按照依云父亲临终所言,表叔陆迁家住桃源镇花溪村。

    一个茶肆,李问向店家打听地址。

    “客官,不远了,朝东南方再走三十里,翻过前面那座山,是一条古道,沿着古道再走十几里路,是一个岔口,记得转右手边,就是桃源镇,花溪村离桃源镇只有两里地,很好找。”

    “谢谢大叔,想不到您对桃源镇这么熟悉!”李问笑道。

    店家看了两人一眼,说:“当然熟悉了,我就是桃源镇人,只是入赘在此地,每过两年我都会回去看望父母亲的。”

    “是吗?”李问顿时大喜,想不到在徽州遇到一个桃源镇的人,连忙问他。

    “大叔可知一个叫陆迁的人?他就住在桃源镇花溪村,我们是去那儿找他。”

    店家挠挠头,想了一会儿,点头说:“好像有这么一个人,年龄在四十来岁,个子高大,住在花溪村,我记得他在镇上有一个药材铺,是做药材生意的。”

    如果在镇子里,就更容易找到了。

    李问谢过店家,付了茶水钱,拉着聂依云小手,笑道。

    “燕儿,如果咱们走得快些,今天就可以找到你的表叔了,开不开心?”

    依云却是小嘴嘟着,眼眶里有泪珠闪亮,忍住不哭出来,说:“李哥哥,找到表叔以后,你就要走了吗?”

    看小姑娘泫然欲滴的模样,李问突然间有些伤感,依依不舍。

    半年来,李问带着她走了千里的路程,朝夕陪伴,教她识字,习武练剑,陪伴她,爱护她,仿佛是天经地义,成了生命的一部分。

    骤然分离,小姑娘肯定不舍。

    李问又何尝舍得?

    当下温言道:“燕儿,别担心。李哥哥暂时不会走,就在那里陪你,我可是还有许多的武艺口诀没有教会你,你学完了,练熟了。李哥哥再走,好不好?”

    依云心里突然想,“要是我一直都假装学不会,李哥哥岂非不会离开!”

    又想。“我这是欺骗李哥哥,他要是知道了,定会不高兴,也许一生气,他就走了。”

    想来想去,也没有一个好的法子。心里只是盼望着,这条路最好不要走完,一直和李哥哥一起。

    果如店家所言,走了两个时辰,就是那座山了,依云长途跋涉,此时疲惫不堪,昏昏欲睡。

    李问看着天色渐晚,近处也没有客栈打尖,想着干脆加快脚力,越过那山,在天黑之前,赶到桃源镇。

    “燕儿,来,搂着我,哥哥背你。”

    李问使出绝顶轻身功法,身形如燕,背上聂依云,迅疾攀沿上山,也不走常道。

    平日里,李问为训练聂依云的身体耐力,打好基础,通常都是慢慢陪着她走。此际施展出师门绝学,依云靠在李哥哥肩上,只觉得犹如腾云驾雾,眼前树木纷纷向后掠退,耳畔是呼啸风声,欣喜地咯咯娇笑。

    李问为逗她开心,故意窜高伏低,犹如弹弓,突兀向前;又似秋千,飘来荡去。依云禁受不住,只把两只小手,紧紧搂住李问脖子,不敢稍松。

    前面是一道深涧,两边距离足有三丈。若在往日,李问也没有绝对把握飞越过去。

    今日,李问豪情勃发,长啸一声,飞步跨越深涧。

    依云吓得闭上眼睛,不敢再看。只听得“呼啦”一声响,原来李问脚踩在对面一棵松树伸展的树枝上,那树枝承受不了巨大的力道,登时断折。

    “李哥哥!”依云吓得大叫。

    “别怕!”李问大笑,伸出手,揽住另一根枝条,随着枝条的摆动,仿佛翩翩起舞。

    “好厉害!”依云跃下李问肩头,也抓住树干。

    抬眼望去,夕阳散射出万道金光,正缓缓朝西山落下,彩霞满天,金光照射在山林里,树枝上,花草上。远方,一条河流蜿蜒流向前方,波光粼粼,好似一条玉带,景色优美至极。

    “最美不过自然,这大好河山!”李问喃喃自语。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依云清脆的声音。

    我会永远记住这一刻的,李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