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南宋之浩气江湖 » 第26章

第26章

    李问、辛弃疾、耶律霁月从临安城西门入了城。

    “绍兴和议”二十年,宋金两国没有大的战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经济蓬勃发展。史料记载,南宋GDP占到整个世界的60%,南宋的稻田的亩产量是唐朝的3倍,南宋都城临安、成都人口过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南宋的火药,指南针,航海,纺织,冶炼都处于当时世界的顶峰。南宋的文化蓬勃发展,大量书院兴起,官方的、私立的,大量的乐坊,音乐机构使百姓生活丰富多彩。尤其是南宋的词,南宋的理学,时至今日都熠熠生辉。

    临安,作为南宋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自古繁华,而今,犹胜从前。

    过了守城卫兵的盘查,几人缓辔而行,一路欣赏临安美景,但见高楼林立,掩映在青山绿树中,商铺繁多,各色小吃,各种新奇玩物,各种卖艺的,跑江湖的,大街上人流攒动,车水马龙,络绎不绝。

    “不到临安,怎知江南如许繁华?这临安可比燕京还要美,还要富庶,难怪金国上至金主,下至战士,人人想着南下攻宋,占领这大好河山!”耶律霁月心里想。

    李问和辛弃疾却想着。

    “这就是我大宋的都城,千万百姓的家。为了这河山、黎民,就像那岳飞元帅,抛头颅、洒热血,吾等在所不惜!”

    “李大侠,先找一家好的客栈安顿下来,再上街,我等不及要流连临安的美景美食了。”

    “好,正合我意。”辛弃疾鼓掌。

    “行,就这样安排。”

    正说着话,前面不远,出现一家气派宏伟的客栈,匾上大书三字,“蓬莱阁”

    辛弃疾指着牌匾,笑道。

    “蓬莱乃是仙境,白乐天曾说,海外有仙山,虚无缥缈间,这客栈以蓬莱为名,定有过人之处,不如就住在这里。”

    李问、耶律霁月一起说好。

    掌柜的一脸精明,阅人无数,打量着李问三人。

    李问潇洒磊落,相貌堂堂,神色自如,腰间悬着一柄长剑。

    辛弃疾英气逼人,虎虎生威,自有英雄出少年的气势。

    旁边的耶律霁月换成男装,面如冠玉,犹如玉树临风,好一个浊世佳公子!

    只是三人皆面带风尘,似长途跋涉。

    掌柜一招手,过来两个小厮。

    “快,把三位客官的马送到后面马厩,小心喂养!”转头向三人笑道。

    “三位客官,欢迎入住蓬莱阁,请问,天还是地?”

    三人对视一眼,有些狐疑。

    “掌柜的,何为天地?”耶律霁月问道。

    “啊,小人没有解释清楚,鄙店客房有三种档次,天、弟、人,人嘛,是给普通旅客住的,三位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大富大贵之相,当在天、地之间选择。”

    “这天、地客房又有何差别?”

    “天字号房,全在五楼以上,宽敞奢华自不待言,更难得的是,可以从房间、窗外俯瞰临安,一应美景尽收眼底,甚至可以看见远处的西湖风光。”

    “好好好,”还没等掌柜说完,耶律霁月大喜道,“掌柜的,我们要天字号房,三间!”

    掌柜的陪笑道。

    “客官,天字号房好是好,就是价格上……”

    “你说钱是吧,多少银两?”

    “单间一晚十两银子!”

    李问久居海外荒岛,大漠、绝岭,对银两的价值知之甚少。辛弃疾却是倒吸一口冷气。

    “好贵,这不是花钱,简直是烧钱!”

    南宋一两银子可以买大米一百五十斤,猪肉二十斤以上,换句话说,在蓬莱阁天字号房住一个晚上,普通人家,可以吃喝一年!

    掌柜见辛弃疾神色,说道。

    “贵自然有贵的道理,咱们这蓬莱阁,周边皆是高官巨胄的宅院,离皇宫不到五里地,出门遇见的,也许就是侍郎、统领、尚书,甚至当朝重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要办事,就得住这蓬莱阁!客官可别嫌贵,小人乃是诚心诚意推荐给三位,你们不住,自有大把的人愿意花钱!”

    耶律霁月笑道。

    “谁说不住?钱,爷们有的是。”一个示意,早有车夫拿过包袱,取出三锭黄金。

    大金兵部尚书府的娇贵女儿,会缺银子?

    耶律霁月手一抬,将金锭交给掌柜。

    “黄金三十两,够了吗?”

    南宋一两黄金,可抵白银二十两,这三十两黄金,就是白银六百两!

    掌柜的乐得眉开眼笑,果然没有看错人!

    “先住十天,侍候好爷们,多余的银两,就当赏你了!”

    “得了,您是大爷!”转头命令小厮。

    “快!领三位大爷去顶楼天字号客房,好酒好菜准备着!”

    耶律霁月看着李问一笑,有钱能使鬼推磨,诚不我欺。

    “掌柜的,还有比你蓬莱阁更贵的地方吗?”

    “客栈应该没有,不是小人夸口,蓬莱阁是临安最好最大的客栈,外来的富商巨贾,王孙贵胄都住这里。但说到花钱,蓬莱阁可是远远比不上莲花楼!那里,才是真正的销金窟!”

    “莲花楼,干什么的,在哪?”耶律霁月三人一听,来了兴趣。

    “莲花楼乃是临安听曲、歌舞的最佳去处,那里的歌姬个个貌美如花,去处嘛,客官,从此地往北走,过两条街,大约三四里路,喏,那条河边,就是莲花楼!”

    掌柜的一指,三人远远地,好似看见一座高楼拔地而起。

    天字号房,贵是真贵,却也是真舒服。

    清风徐来,带着丝丝温热,窗外可见鳞次栉比的楼房瓦舍,端的是山外青山楼外楼。

    房间在高处,听不见闲杂的声音,就像世外高人,可以远观临安的喧嚣,不用亲身参与。

    小二服侍周到,果然将可口的酒菜呈上来。就餐之后,耶律霁月一意想着出去玩,李问制止。

    “咱们毕竟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况且,还有大事要做,先将东西交给朝廷,再做打算。”

    辛弃疾也说。

    “现在天色欲黑,别遇上歹人,听李大哥的,办完正事,可以玩个痛快。咱们在临安,也不是一天两天。”

    耶律霁月想想也有道理,当下分头回房歇息。

    夜阑人静。

    李问静坐调息,也顺便思考近一个月遭遇的事情。想起结识的秦大雷、杨芳、杨雄、辛弃疾、范如山一干好友,想起与耶律王祥,尤其是耶律霁月的交手、纠葛。

    蓦然间,一个清丽绝俗的女孩儿形象浮上心头。

    燕儿,你在什么地方?

    姥姥李清照已死,根据邻居所言,燕儿跟着戏班子离开金华,不知去向。

    李问自离开两人后,仗剑天涯,离群索居,钻研武道极致,刻意忘怀聂依云。

    如今,人在宋境,临安,悠悠的思绪再也挡不住,弥漫开来。

    李问沉湎其间,不能自已。

    窗外,似有一道人影!

    就算是沉思,李问也有敏锐的直觉,这是十余年每日苦练的结果!

    李问闪身,快逾飞鸟,掠窗而出。

    果然有人!

    一个黑衣蒙面人,立在窗外,只露出两只眼睛,冷然看着他。

    “阁下是谁,藏头露尾,不敢以真面目示人?”

    黑衣人不说话,转身,犹如闪电,朝外飞驰。

    李问笑道:“还想跑?”施展鬼魅身法,衔尾急追。

    黑衣人身手极为了得,轻身功夫出神入化,飘忽难测。转瞬间,两人已经飞越临安城诸多瓦舍,将蓬莱阁抛在身后。

    “好身手!此人是谁?”李问疑惑。

    仅以轻功而论,此人是李问进入中原以来,遭遇的顶级高手!

    李问豪情顿发,流云诀运转,全身仿佛被强烈的气旋包围,身形骤然加速。

    不信追不上你!

    黑衣人好像感知李问的速度加快,也是猛然提速,急若流星,在天边划过。

    一会儿的功夫,两人已奔出不下十里,到了一座山边。

    黑衣人猛然站住,转过身来,对着李问。

    疾驰急停,在瞬间完成。李问不由得道一声。

    “好!”

    黑衣人渊渟岳峙,一双手如封似闭,如圆环无端,掌力却犹如惊涛骇浪,席卷过周遭,朝李问冲来。

    惊人的掌力,吹起狂风大作,李问衣衫猎猎作响,头发向后飘洒。

    “好威猛的掌力!”李问心下赞叹,若非自己十年来,在苦寒之地潜修,大海之中与潮汐搏斗,这一掌很难抵挡。

    好个李问,不闪不避,双掌合十,再猛地一挥出。

    “去!”

    无匹的气劲,从掌心涌出,与黑衣人双掌重重击在一起。

    轰然巨响,四周杂草、枯叶翻飞,泥土四射,地上激起一个深坑。

    四掌相交,巨大的力道,让黑衣人“蹬蹬蹬”连退三步,长啸一声,犹如虎啸龙吟,再度挥掌,奥妙无方,击向李问。

    李问吃了黑衣人一掌,也不好受,胸膛气血翻涌。

    “呔!”李问使出般若梵音,同时,流云诀极速运转,将胸中不适,瞬间消除。疾步向前,使出师门绝学,知止拳,全力格挡。

    黑衣人掌力雄浑无伦,自不待言,尤为难得的是,招数精奇,如疾风暴雪,森罗万象,变化多端,忽而大开大合,忽而阴森诡异,完全不同的风格,竟能在一人双掌体现出来,让人殊觉不可思议。

    李问以不变应万变,将师门绝学使出,见招拆招,毫不退让。

    不知不觉间,两人竟大战数十回合!

    长途追击,惊天大战,李问额头隐隐有汗珠。反观黑衣人,也不轻松,喘息声阵阵。

    突然,李问心中明悟,使出知止拳中最精妙的招法“大象无形”。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这一招“大象无形”,乃是师尊独孤无我融汇百家拳法,又在西昆山观星河流转,云卷云舒,花开花谢,妙悟天地至理,达至天人合一境界时所创制的绝招。

    独孤无我曾言,仅以招式论,此招一出,天下徒手能挡者,三五人而已。

    黑衣人一见此招,哈哈大笑。

    “大象无形,果然神妙!”

    双手急挥,竟是一模一样。

    “大象无形!”

    李问跃出战圈,单膝跪地。

    “李问拜见师兄!”

    黑衣人一把挽起李问,轻轻揭开脸上的面纱,一个面容清癯的中年人出现在李问眼前。

    此人,自然是李问的师兄,西昆仑记名弟子,虞允文。

    虞允文大笑,拍着李问肩头。

    “好师弟!好功夫,再打下去,师兄这把老骨头可要被你给拆了!”再仔细端详李问,喟然叹息。

    “一别多年,甚是想念西昆仑,师父他老人家还好吗?”

    李问想起十年前奉师命下山游历,第一个要找的,就是师兄虞允文,谁知阴差阳错,竟在十年后,才见真人,不禁唏嘘。

    “李问也离开师门十年了,不知师父怎样!”

    “没关系,师父学究天人,游历无踪,以后再去拜会。”虞允文道。

    李问好奇:“师兄怎知我到了临安?”

    虞允文笑道。

    “你们一进临安,住在蓬莱阁,师兄我就已经知道。那小孩辛弃疾很对我的胃口。”

    李问一听,登时心中雪亮,原来是师兄认出辛弃疾。

    “如今,我在朝廷做事,边关情报,自然知晓,你和辛弃疾携图而来,功在社稷。”

    当下,李问把白天彭晓峰、张云逸带人意欲劫图的事告诉虞允文。

    虞允文听罢,说道。

    “这定然是奉汤思退的喻令,汤思退身为重臣,官至尚书仆射,却罔顾事实,一意求和,将来定要害人害己!”

    “师兄,这图怎么办?”李问从身上取出攻略部署图。

    虞允文沉吟片刻,道。

    “师弟,还是你先保管着,今夜,我赶回去,找陈康伯和朱倬两位大人,商议好之后,明日蓬莱客栈,我来找你,一起去见太子殿下。由他引见,也许你能面见天子,阐明金人的狼子野心,让陛下定夺,早日制定抗金大计。”

    李问大喜。

    “师兄言之有理,就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