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宝玉再生之开挂人生 » 第55章 莫道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第55章 莫道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话说贾敏听如此信至,“嚯”地站起身来,不等贾母发话,便一叠声地唤小厮来细问端的。

    那小厮进来禀道:“咱家老爷升任江苏总督,已打道回府,不日即将到任。怕老太太、老爷、太太心焦,特命小的快马加鞭回来禀告。”

    贾母、贾敏等听了,方心神安定,不免又都洋洋喜气盈腮。

    于是贾府、林府上下里外,莫不欣然踊跃,个个面上皆有得意之状,言笑鼎沸不绝。

    唯有宝玉闻得姑父晋升之事,置若罔闻,无动于衷。

    贾母、贾敏等如何欢喜,亲朋如何来庆贺,贾、林两处近日如何热闹,众人如何得意,独他一个皆视有如无,毫不曾介意。

    众人早已见惯他这副云淡风轻的样子,也不以为怪。唯怡康王见宝玉如此宠辱不惊,暗自赞叹。再看宝玉自是又多了几分不同。

    宝玉自幼就与姑父亲近,又加之黛玉之缘,心里早已视姑父如同父亲一般。对于姑父升任江苏总督,只不过是皇上给姑父加了套,让他好好拉磨干活儿罢了。

    世俗的眼光只看到权利的荣耀,看不到这后面的辛苦与危险。不过,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多积功德,对转变姑父一家人的薄命之运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故此,宝玉一得此信,就开始为耕读作更详细的规划,务必助姑父一臂之力,将这项利国利民的事业做成做好。

    又想到自己的母亲王夫人,这一世因贾珠并未早夭,且高中状元;元春也未进宫,嫁给怡康王,觅得佳婿;宝玉又聪慧能干,可谓事事如意。性情也不像前世那么冷漠无情。

    只是对小姑子贾敏一如前世般不喜,连带着对宝玉与黛玉的婚事也未置可否。自从薛姨妈来了后,两老姊妹就背地里商量妥当,要将宝钗与宝玉凑成一对。

    只是碍于老太太和老爷的态度,王夫人不好直接挑明,薛姨妈爱女心切,便有了“金玉良缘”一说。

    深知前世因缘的宝玉,知道要善了这段姻缘,根本在于薛蟠要能立得起来,他若能撑得起门楣,宝钗就不会一心借助国公府之势了。

    故此,宝玉对薛蟠十分上心。薛蟠并非真的呆傻,只是骄纵不羁,缺乏教导而已。相比其它纨绔子弟,他倒另有一种真性情。

    此番如海被弹劾应召回京,王夫人、薛姨妈便认为如海此次入京,不死也得脱层皮。

    因此从中作妖,以连累娘家为由要撵贾敏母子出府,同时斩断宝玉、黛玉的联系,以促成宝钗与宝玉之间的姻缘,这想法不可谓不美,只是她们无论如何没想到如海非但无事反而高升!

    老姊妹俩如意算盘落空,有心放出去的闲话又使贾母与贾敏深感不满。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此事也使宝玉认识到必须了结“金玉良缘”之说了,不然日后还不知要闹出多少是非来。

    闲言少述,且说宝玉来看王夫人,谁知王夫人不在上房,问了丫鬟们时,方知往薛姨妈那边闲话去了。

    宝玉听说,心想有几日没见过姨妈和宝姐姐了,正好过去看看,有些事情可以和宝姐姐说道一番,于是便转出东角门,往薛府来。

    刚至院门前,只见王夫人的丫鬟名金钏儿者,和香菱站在台阶坡上玩。

    见宝玉来了,香菱忙闪到一旁,给宝玉行礼。宝玉便站住与她说了几句贾蔷进京赶考之事。

    金钏儿知宝玉有事,因向内努嘴儿。

    宝玉来至薛府,先入薛姨妈室中来,轻轻掀帘进去,只见王夫人和薛姨妈长篇大套的说些家务人情等语。

    宝玉不便惊动,欲退将出来,哪知薛姨妈一抬眼看见了宝玉,忙一把拉了他,抱入怀内,笑说:“这们冷天,我的儿,难为你想着来,快上炕来坐着罢。”命人倒滚滚的茶来。

    王夫人笑道:“我与你姨妈说会子闲话就回去了,你又巴巴地追过来干什么。”

    宝玉笑答:“来看看姨妈。”

    宝玉因问:“哥哥不在家?”薛姨妈叹道:“他是没笼头的马,天天逛不了,哪里肯在家一日。”

    宝玉道:“姐姐这几日没去府里玩,身体可大安了?”薛姨妈道:“可是呢,你前儿又想着打发人来瞧她。她在里间不是,你去瞧她,里间里比这里暖和,那里坐着,我和你母亲先说会子话。”

    宝玉听说,忙下了炕来至里间门前,只见吊着半旧的红绸软帘。

    宝玉掀帘一迈步进去,先就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髟赞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

    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宝玉一面看,一面问:“姐姐可大愈了?”宝钗抬头,只见宝玉进来,连忙起身含笑答说:“已经大好了,倒多谢记挂着。”说着,让他在炕沿上坐了,即命莺儿斟茶来。

    一面又问老太太安,别的姐妹们都好。一面看宝玉:头上戴着累丝嵌宝紫金冠,额上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身上穿着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系着五色蝴蝶鸾绦,项上挂着长命锁、记名符,另外有那一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

    宝钗因笑说道:“成日家说你的这玉,究竟未曾细细的赏鉴,我今儿倒要瞧瞧。”说着便挪近前来。

    宝玉一笑,心想:难怪说轮回,这可不就是老调重弹吗?

    于是宝玉亦凑了上去,从项上摘了下来,递在宝钗手内。

    宝钗托于掌上,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

    宝钗看毕,又重新翻过正面来细看,口内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念了两遍,乃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作什么?”

    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宝玉听了,忙笑道:“原来姐姐那项圈上也有八个字,我也赏鉴赏鉴。”

    宝钗道:“你别听他的话,没有什么字。”

    宝玉一听,笑道:“也是,是我唐突了,女孩家的东西岂能轻易示人。”

    说着,又说起薛蟠如今大有长进,办事利落,已得怡康王多次夸赞。宝钗听了,笑道:“得亏你和姐夫看得起他,费心提携,他才开了窍了。”

    莺儿见两人扯起薛蟠没完,于是见缝插针催促宝钗把她的金锁拿出来给宝玉看看。

    宝钗被缠不过,因说道:“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所以錾上了,叫天天带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

    一面说,一面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

    宝玉忙托了锁看时,果然一面有四个篆字,两面八字,共成两句吉谶。宝玉看了,也念了两遍。因笑问:“姐姐这八个字,很是吉祥。”

    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宝钗不待说完,便嗔他不去倒茶,一面又问宝玉从哪里来。

    宝玉此时与宝钗就近,只闻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竟不知系何香气,遂问:“姐姐熏的是什么香?我竟从未闻见过这味儿。”

    宝钗笑道:“我最怕熏香,好好的衣服,熏的烟燎火气的。”

    宝玉道:“既如此,这是什么香?”宝钗想了一想,笑道:“是了,是我早起吃了丸药的香气。”

    宝玉笑道:“什么丸药这么好闻?是药三分毒,我给姐姐开个药方,保准姐姐日身心康健。”

    又指着宝钗的金锁笑道:“我也会解这锁上的八个字,姐姐可要听听?”

    宝钗笑道:“又混闹了,你什么时候又会看病又懂解字了,我竟不知?”

    一语未了,忽听外面人说:“林姑娘来了。”话犹未了,林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