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召唤神话之无上帝皇 » 第六章 这天下谁都可以独善其身

第六章 这天下谁都可以独善其身

    两日后。

    崇政殿中。

    刘辩翻阅着奏折,甚至叫人将近两年的奏折统统拿出来翻阅了一遍。

    或许是修炼了帝皇心法的缘故,刘辩在翻阅这些奏折的时候十分清晰,比起之前来说要好很多。

    只花了两天时间。

    他便将整整两年的奏折统统翻阅了一遍!

    这也让刘辩对现在的形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陛下,司徒大人求见。”

    门口的小太监禀报道。

    “杨彪?”

    “让他进来吧。”

    刘辩收起了奏折,吩咐道。

    不一会儿,杨彪毕恭毕敬的走了进来。

    “见过陛下。”

    “杨大人今日前来,不知有何大事啊?”刘辩起身问道。

    “回禀陛下,目前各州刺史纷纷剿灭黄巾余党,不到两日,各州百姓也安心了许多。”杨彪将这两日的事情一一讲了出来。

    “没想到还挺快的。”

    刘辩点了点头。

    黄巾余党为何迟迟没有完全剿灭干净,那是因为残存的实力依旧强大,再加上太过分散,想要一举击溃需要耗费大量钱粮和兵力。

    因此各州郡刺史大多也不当做一回事,主要心思都在其他州郡里面,导致下面的百姓过得并不安生。

    然而在利益的驱使下,那些黄巾余党不过两日便不敢造次了。

    “可…现如今各州刺史都按照陛下旨意,征讨了黄巾余党,现在他们可都盯着朝廷啊。”杨彪缓缓开口说道。

    “我知道他们想要什么。”刘辩淡淡一笑:“他们想要的是更大的地盘,那我就把其他州郡封给他们!”

    听闻刘辩这番话,杨彪心中一颤,急忙进谏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啊!”

    “现如今,大汉江山已然摇摇欲坠,若是再将江山领土封给刺史,将来只会培养出更多的董卓啊!”

    “还望陛下三思!”

    刘辩微微皱眉,迟迟没有开口。

    沉默片刻,杨彪这才小心翼翼的抬起头来。

    “陛下?”

    杨彪试探性的问道。

    刘辩摇了摇头说道:“杨大人,你不会当真以为,这天下只需要普通的制衡手段便能掌控在手中吧?”

    杨彪没有作答。

    事实上他比谁都要清楚。

    现在正处乱世,那些诸侯早已不在皇帝的掌控之中。

    可是如果放任这些诸侯扩大领土,只会让朝廷对诸侯们的话语权越来越微弱,最后导致诸侯权利比皇帝还大!

    现在,诸侯或许还会听朝廷的话。

    可当他们势大后,将来就未必会听朝廷的话了啊!

    这时,刘辩目光锋利的说道:“杨大人,现在这个世道,只能看谁的实力更强,也只有看谁的拳头硬,谁才有话语权!”

    “我之所以给他们土地,要的就是让他们把注意力放在其他州郡上。”

    “而我们只有在趁乱之中,找到合适的空隙强大自己,才能够在最混乱的局面扳回一城!”

    杨彪有些难以接受。

    因为这就是在赌啊!

    赌现在的朝廷,与外面那些诸侯,究竟谁才能更快的恢复实力!

    一旦赌输了,迎面而来的极有可能就是改朝换代!

    “陛下…难道非要走这条路不可吗?”

    杨彪声音有些颤抖。

    因为在他眼中,这是一场赌不起的局啊。

    “杨大人,朕知道你的忠心。”

    “但是,这天下谁都可以独善其身,唯独朕不可以!”

    “他们想要的是朕的江山,想要的是断绝大汉王朝!”

    “如今这般局面,唯有靠强硬的手段硬闯出一片天,才能真正见到曙光!”

    刘辩紧紧地攥着拳头。

    他早已打定主意。

    在这乱世中,唯有靠自己力量打出来的天下,那才是能够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天下!

    杨彪余光看向刘辩的神情,自知无法说动了。

    他知道此行必然前途凶险万分,但是就连皇上都不怕,作为臣子的,又怎能畏首畏尾?

    刘辩说的不错。

    若是不以强硬的手段闯出一片天,大汉江山,也会慢慢的被蚕食殆尽。

    若真想光复汉室,那就再打出一条路来!

    杨彪拱了拱手,沉声说道:“老臣定当紧随陛下脚步,再兴汉室!”

    刘辩点了点头。

    他其实并不指望所有大臣都能和他想法一致。

    毕竟现在最好的办法,必然是独善其身。

    但是!

    他是皇帝,坐拥的乃是整个大汉江山!是所有诸侯眼中的肥肉!

    一旦他独善其身,大汉江山,必然将落于他人之手!

    刘辩看向杨彪说道:“近来天下必定大乱,这时也是我们最好的时机。”

    “朕命你与黄琬二人,以扩充禁军之名招募兵丁。”

    “招募来的兵丁,全权交由统领训导。”

    杨彪听着这番决断,低头说道:“老臣领命。”

    说完,杨彪缓缓退去。

    看着杨彪的身影,刘辩站在大殿出口若有所思。

    既然决定了重塑山河,那么这天下各个州郡的刺史,恐怕全都得洗牌了。

    从而首当其冲的,必然是钱粮!

    现在大汉的国库在董卓所带来的祸乱下早已十不存一,当务之急的主要还是钱粮,以及能够胜任的人才。

    短短时间内想要全部筹备妥当,无疑是难上加难。

    “一步一步来吧。”

    刘辩叹了口气。

    再不济,一个月后他还能召唤一位人物。

    想到此处,刘辩再次走进崇政殿。

    “禀陛下!”

    就在这时,杨彪突然折返回来禀报。

    刘辩有些意外,转过身问道:“爱卿可还有什么事?”

    杨彪低头说道:“老臣临走时突然想到一位人才,想向陛下举荐此人。”

    刘辩有了些兴趣。

    杨彪官职司徒,位列三公。

    并且也是朝堂上数一数二的忠臣之一。

    若是杨彪举荐的人才,刘辩倒也想听听究竟是谁。

    “是何人?”

    刘辩道。

    “汝南许劭。”

    杨彪答。

    “许劭?”

    “每月初举办月旦评,评定天下英才的许劭?”

    刘辩有些意外。

    许劭的名声在历史上名气或许不太高,可若是了解过的便知道,此人有大才!

    好比评价曹操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便是从许劭这里传来的。

    正因如此,许多人都纷纷想要得到许劭的评价,从而平步青云。

    没想到,杨彪举荐的人。

    竟然是许劭?

    “陛下知道此人?”

    杨彪有些意外。

    按理来说,皇帝很少知道外面的事情。许劭也不过功曹职位,竟也知晓?

    甚至就连月旦评的事情都知道?

    不过作为臣子,自然不敢多问。

    “听过一些传闻。”刘辩缓缓说道:“传闻许劭学识渊博,品评人物、字画颇有见解。凡经品题之人,必然平步青云。”

    “朕也想看看,此人是否如传闻中那般目光如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