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让明末不留遗憾 » 第94章 府谷

第94章 府谷

    “不出小闯王所料,鞑子果然来了。”

    高友才和郭毓奇站在府谷城头,望着城外漫山遍野的清军兵营,高友才感叹道:“鞑子下了血本,再算上湖广、江南两路,此役之宏大当是东虏立国以来所未有。”郭毓奇说:“此战得胜之后,我等将名垂青史。”高友才笑道:“此战若败,我等一样名垂青史。就算鞑虏一时得逞,就算大明亡了,我炎黄子孙岂会长为臣虏,必再有一太祖重光华夏山河。到那时,自会有人记起我们,记起府谷城下,我们杀的清兵尸首堆成了山!”

    此时西安已经陷入了明军的包围之中,高一功、刘文秀、贺珍、孙守法、武大定五支部队会师西安,由于甘凉一带局势不稳,西套蒙古、青海土司、本地土匪都是威胁,丁国栋镇守兰州,米喇印镇守甘州,没有来参战,但也抽调了一部分兵力驰援。

    西安城池坚固,守城清军的战斗力也很强,高一功无法轻易破城。但是,豪格统率的清军援兵正在赶来的路上。清军兵分两路,豪格部由晋西南西渡黄河,攻击韩城的王永强部,意图打开通往西安的缺口,吴三桂则从晋西北攻击陕北,保障豪格的侧翼安全。

    吴三桂却没想到,他渡河之后的第一战就遇到了麻烦,边塞小城府谷如同一根钢楔钉在晋陕蒙交界之处,令吴三桂如鲠在喉。

    如果拿不下府谷,吴三桂就要绕道葭州再进兵榆林,那样的话,府谷明军就会袭其后路。由于长素和扎穆素站到了明军一边,高友才可以通过蒙古与外界联络,就算吴三桂夺下榆林,也无法困死府谷守军。吴三桂决定先取府谷,同时联络河套一带的蒙古各部首领出兵助战。吴三桂判断,目前正坐镇榆林的李来亨绝不会坐视府谷被围,一定会发兵来援,到时候便可以在野战中将之一举击破。

    但是吴三桂有两点没料到:第一,李来亨真的会坐视府谷被围。第二,谁给你的信心能在野战中打败明军?

    吴三桂在三月十三日就抵达了府谷,然而他一直等到四月十三日,李来亨都没有丝毫反应。明军不断派出小部队袭扰清军,但李来亨的主力始终在榆林整训操练,延安的郭君镇部也是一样,丝毫没有救援府谷的意思。府谷虽小,却是一颗煮不熟捶不破的铜豌豆,城内的老弱妇孺被全部迁去榆林,全城仅有三千明军,加上民壮有五千来人,存粮可支一年。高友才和郭毓奇加固了城防,用夯土的斜墙削减清军火炮的威力,布置了层层的壕沟鹿角。吴三桂试探性地攻击了几次,就知道强攻这样的要塞会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于是改为围困。由于明军坚壁清野,清军野无所掠,只得仰赖山西的供给,不断催促山西巡抚申朝纪、大同总兵姜瓖供给军需,黄河之上船只来往不绝。山西军民苦于轮输转运,怨声载道。

    从山西转运困难,从陕西转运同样困难。关中、陕北两支明军主力不断从陕西、四川两省调集物资,对于这两个屡遭兵祸,荒旱连年的省份来说是极大的负担,而且如今的明军是以闯军和西军为主,自然也不会再像原来的左良玉、高杰这些明军那样靠抓捕壮丁来运输物资,而是按照李自成、张献忠时期的老规矩有偿征发民工。但当年的闯军和西军是“流寇”,在打土豪的过程中缴获了大量金银珠宝,可以用这些支付民工的报酬,这种模式是无法持久的。现在他们是官府,在湖广、江西、广东这种财政状况状况的地区,税收充足,还付得起转运费用,陕西、四川可就不成了,你想收税?老百姓还等着救济呢!于是给民工的报酬一压再压,最后变成只管口粮,但毕竟没有吴三桂狠,吴三桂征发民工时还要他们自己带干粮。陕西、四川艰难的财政状况导致陕西明军的后勤保障始终处于危险状态,关中地区相对富裕,也更靠近四川、湖广,因此高一功部的补给暂时还不成问题。而陕北明军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延安、平凉、庆阳、巩昌、临洮五府,也就是大部分陕西农民军首领的家乡,这些地方能产生这么多有名的反贼,究竟有多穷也就可想而知了。王永强已经打通了西安到延安的交通线,高一功能分出一部分物资支援郭君镇和李来亨。从西安到延安有六百里,从延安到榆林又有四五百里,对明军的运输能力是极大的考验。为了分担工作,孙士宁出任陕西布政使,管辖延安、西安、凤翔、汉中四府及榆林地区,郭懋祚出任甘肃布政使,管辖临洮、平凉、庆阳、巩昌四府及宁夏、洮州、岷州、甘州、肃州、凉州、西宁等地,全力以赴支援前线。他们转运工作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前线的胜败。

    “王爷,韩城的贼兵已经逃之夭夭了,城内连百姓都没有。”随征的大同副将杨振威点头哈腰地说。豪格说:“我不进城,大军就在城外扎营。你带着绿营进驻城里。我是来讨伐叛贼的,不是来占空城的。”

    豪格问道:“听说左懋第曾经在这里打败过闯贼,有这回事吗?”杨振威说:“有的,有的,王爷真是博闻强记。当时闯贼欲渡河入晋,左懋第时任韩城知县,守城得法,闯贼不得破城。”豪格说:“现在,左懋第们和闯贼们却作了一路了。”

    豪格对左懋第记忆犹新。左懋第是弘光朝廷派到北京“借虏平寇”的使团的首领,但实际上却是一个主战派,之所以会来和谈纯粹是因为君命难违。左懋第反复强调,如果没有在战场上与清军交锋的能力,就根本不可能通过和谈实现和平。临行前他对南都君臣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不要把希望放在和谈上,一定要整军备战,可惜并没有几个人听得进去。到了北京之后,左懋第被清廷扣押,多尔衮派人多方劝降,不论威逼利诱还是严刑拷打,左懋第始终宁死不屈。最终在剃发令下达之后,左懋第选择了留发不留头,与其他宁死不降的使团成员一起被多尔衮下令杀害。

    左懋第死的时候,连刽子手都先向他跪拜才行刑,无数京中百姓挥泪送别。清廷诸王感到深深的震撼,明朝人心尚在,不可轻视。随着南方局势的变化,多尔衮深恐有人利用明朝宗室的旗号反清,下令将弘光帝朱由崧、潞王朱常淓、秦王朱存极、晋王朱审烜、荆王朱慈煃、德王朱由栎、衡王朱由棷等明朝宗室十七人押往菜市口处斩,连冒充朱慈烺的假太子王之明都被杀死。但这一次,北京百姓反应平淡,除了弘光帝的内弟黄盐梅之外,连给他们收尸的都没有。可这种反应反而更让清朝诸王亲贵们恐惧,明朝的百姓并不忠于他们的皇帝,那他们忠于谁?或者说忠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