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长弓镇山河 » 第四十三章:路上

第四十三章:路上

    且不说盛家三少与其大哥、妻子的家族矛盾,却说赵山河等四十多人,在三名随行伙计的带路下,要将这批货物押运到离县城一百三十里路外的府城去。

    北方地广人稀,加之常年战乱,所以依当今的九州二十三府制度,北方的三州设的府少,每个府所辐射的地区比南方大,县城与府城之间的距离自然也更远,人口却未必比南方的府城人口多。

    再加上赵山河所在的辽州燕山府处于多山地界,交通不畅、可耕土地也稀少,因此多种因素影响下,燕山府的人口、经济都不算发达,且由于不是抗击北方匈奴女真的第一线战场,陈兵也并不多。

    但燕山府也正因为其多山、离北方近且并未与北方战场直接接触,所以在大乾在燕山府之地修路以后,这里逐渐成为了南北商道的一个中转站。

    赵山河一边走,一边回忆各个地方的方位,十万大山在更东北边一些,在十万大山东南方被山脉环绕的更东方,就是辽海,再更东方,就是无垠的东海。

    县城在十万大山的西南方,府城在县城的西北方。

    匈奴骑兵一般到不了十万大山那,甚至连府城都未必能到。但也有例外,比如上次的那些胡人骑兵,竟然跑到了县城与府城之间的商道去劫掠,被夜风刀给逼着逃跑到了十万大山脚底下。

    山路难行,加之还有大量的货物,因此一百三十里的路途可能要很多天才能走完。

    以现在驮马的速度赶路,加之道路崎岖,一天也就赶路二三十里路,而且夜间风雪大,一般不能赶路。所以天黑之时就要安营扎寨、生火做饭,给牲畜喂食、保暖,不能冻死。

    夜里,赵山河等人搭好了帐篷,生火烧了几大锅热水,弄了些野菜、干粮、肉干,熬煮几大锅肉糜汤就着干粮下咽。

    帐篷是盛家三少爷成立得盛兴商行提供,不得不说,作为常年行商得人,对于各种细节都安排得很好。

    赵山河安排好守夜得人手,都是没有夜盲症得人,两两成对,在高处披着棉衣,外罩防水防雪得油布。

    赵山河坐着喝肉汤,与四郎聊天。

    四郎问道:“三哥,这那么多货物能赚多少钱。”

    四郎还有村里人一般喊赵山河山哥,读久了就喊三哥,比赵山河年纪辈分大得,也喊他三子或者山子。

    赵山河摇摇头,他哪知道这个。

    倒是一旁小口啜饮得癫道人喝了口酒,道:“这我知道,像你们此次赚取得护卫费用,说不得只能买这一车粮食。至于那些药品就更是利润多的吓人,半车药品可以买十车粮食。不过这是在北方粮食不紧缺得情况下,如果粮食紧缺就没这个价了。北方粮价虽高,但也并没有太离谱,因为有朝廷调控,一旦粮价过高,就会开仓放粮平抑物价。只是药物则不同,朝廷有药监寺、太医令等机构,但这些主要是为宫廷、官员、军队服务。而且朝廷也没有对于药物的调控,不会因为某种药物价格高昂就大量放出平抑价格。”

    四郎道:“你怎么知道这些的。”

    癫道人道:“我走南闯北那么多年,十四岁没有当道士之前,被父亲逼着考取功名,这些都是从书上看到的。”

    癫道人还想喝酒,但想到接下来十来天左右都只有这一葫芦的酒,还是克制住了,把葫芦口给塞住,转而喝了碗肉糜汤。

    几人正聊天呢,随行的伙计走过来两个,另一个钻帐篷睡觉去了。

    其中年纪稍大的伙计道:“我叫乔有德,他叫白二福。”

    赵山河与四郎、癫道人也都报上姓名。

    乔有德坐下,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壶,递给癫道人,道:“来点。”

    又掏出一小壶,对赵山河道:“几位喝酒吗?”

    赵山河与四郎摇摇头,赵山河道:“还要守夜,要保持清醒,而且兄弟们都没有喝,我不能独享。”

    乔有德也不多劝,自己与丝毫不知道客气为何物的癫道人互敬了一杯。

    乔有德笑着道:“这次运货,有劳各位了。”

    赵山河点头道:“职责所在,定然不负所托。”

    乔有德笑笑道:“多谢。”

    赵山河笑笑道:“哪里话,收人钱财,终人之事。”

    之后两人又随便聊天说地,乔有德隐晦的提了提之前押运货物时有人偷盗,现在被羁押在官府大牢里。

    赵山河当即表示自己与这帮村民断然不会如此,乔有德也表示自己是很相信村民们的人品的。

    随后乔有德又表示等到了地方,一定摆宴请众人喝酒。

    除此之外,乔有德道:“这次送货,大部分路途都没有问题。只特别注意三山四寨就可以。”

    赵山河忙问是哪三山四寨。

    乔有德道:“三山分别是天龙山、天虎山、天凤山,四寨是坐落在这三座山上的四个寨子。分别是聚义厅、黑风寨、黑刀寨与金鸡寨,不过也不用太过担心,在这北方讨生活,都早早与各个山寨打点好。而且我们四十多人携刀带弓的,也不怕他们。”

    赵山河点点头道:“这北地,很多彪悍的村寨,都是农忙时种地。秋冬时上山落草。有的被官府知道了姓名长相,干脆就直接落草为寇、聚众立寨。”

    乔有德喝口酒,赞同道:“是的。乱的一般是两种地方,一种是山丘多,土地贫瘠的地方,再加上北方赋税重,落草也就不足为奇。一种是与北方草原接壤的地方。民风彪悍,再加上大战一起,贫民百姓活不下去只能进山。”

    赵山河又问起那三山四寨的当家与手下情况。

    乔有德道:“这我也只是听别人说,与他们打交道也轮不到我们。都是商行里的护卫总管去做这种事。一般都是恩威并施,先显示武力,再砸银子。然后总管亲自带人跑两趟,再砍死几个不开眼的拦路毛贼。把人头送往这几个寨子里,挂在路边的柱子上,这样就安稳了。”

    “我们只要过路的时候打起商行的旗号,再交点过路费,也就平安无事了。”

    赵山河点点头,道:“原来还有这门道。”

    乔有德道:“对,不过土匪是不讲信用的。还是要有护卫,不然没有护卫,那些土匪大半都会见财起义,人杀了,货物截走,粮食留下,值钱的卖了。也不要寨子了,人再往深山老林一钻,就算事后总管带人去清算,也未必就能怎么样。损失也挽不回来了。”

    赵山河点点头,表示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