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刘备魂穿宋高宗 » 第9章 朝堂决议

第9章 朝堂决议

    临安城,在宫外等着上朝的众人,早已是炸开了锅。

    言语之间尽是“听闻昨夜韩少师被官家召入宫中,至今尚未出现!”,亦或者“此事老夫也有耳闻,也不知该如何是好。官家自从元懿太子赵旉殡天之后,已经快要十年没有临幸过妃子了!如今官家又不亲近女色,这对江山社稷不利啊!”

    更有甚者,对官家此举揣测。

    “莫非……官家当真要主战?”亦或者“你是第一天做官吗?咱们官家什么时候想过打仗的事情?”更甚至“真要打仗,还下这么多道圣旨把岳鹏举叫回来?”之类令人发笑的言语。

    一旁以岳飞为首的武将们倒是气定神闲,早在昨日他便让人把官家决意北伐的消息,传递给了回朝的各位将军,虽然大家心中有数,官家为什么会忽然之间转变这么快?但也相信岳鹏举的为人,没有十足的把握,他并不会这般告知。

    随着宦官的高呼,大宋朝的文臣武将们,各怀心思地进了大庆殿。

    百官行礼之后,便按照文武的区别,职位的大小,站到了两侧。

    刘备精神奕奕,昨夜为了搞清楚朝中尚有多少主战的文臣,他特意寻来了韩世忠,通过各方询问终于确定了主战派的文臣名单,而后拉着韩世忠同床共枕,后宫之中知道以后,无不震惊,惊讶程度甚至超过了秦桧被下狱的消息。

    官家这是怎么了?自打前两日昏迷醒来之后,再也没让后宫陪寝,反而让朝中臣子抵足而眠,有些妃子更是脸色难看至极,后宫里哪个不知道,官家本就没有子嗣,现如今又不接近女色,只怕国朝有变啊!

    “朕观史书,历朝历代,皆有明主贤臣,开创盛世,安定江山社稷,可我朝至今已百五十余年,沦落至偏安一隅。而今朕欲平定天下,收复失地,壮我汉室江山,故欲效仿明君英主,必先寻贤能,以厚遇待之。”刘备顿了顿,问道:“诸位爱卿,可知唐代凌烟阁?”

    “臣等自是知晓。”众臣互相看了看,随即文官中走出一人,躬身说道:“官家可是考校臣等?奉祭功臣之地,臣等岂能不知?”

    刘备看了看手中的纸,上面标注着百官上朝时候的站位、官职,从第一个数了下去,原来是监察御史万俟卨。

    “朕欲在太庙旁另起二殿,一者名为君主殿,一者名为群英殿。君主殿内,当祀历代圣君英主。朕虽为宋君,然而亦是汉主,故而首位应祭祀太祖高皇帝,孝武皇帝,世祖光武皇帝陪祀于后。此三帝,皆为圣明天子,必能庇护我朝。”

    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刘备直接开口说道:

    “有关君主殿一事,众爱卿以为如何?”

    百官再次互相看了看,没一会儿,稀稀拉拉的走出了十几位官员。

    看到武官中站出来的唯一一位,刘备眯了眯眼,纸上标注着他的名字:右路军主帅,张俊。

    “还有吗?”刘备再次开口问道,良久再没人往外站,刘备数了数,一共十七人,张俊是唯一的武官。

    “很好,秦相平日里待诸位不薄吧?”

    听到这话,十七人均是一震,然后赶紧下跪自辩。

    第一个开口的还是万俟卨,“官家明鉴!臣平日虽与秦相有所相交,但臣等绝无私心……更何况君主殿内为首乃是太祖高皇帝,于礼不合,官家乃太祖皇帝之后,岂能不祭祀诸位先帝,而是祭祀前朝之帝,此举若被太祖皇帝知晓,只怕九泉之下也难以瞑目啊!”

    这话说得漂亮,既搬出了先祖,又摆出了于礼不合,寻常情况下赵构说不准就妥协了,可他不是赵构,是大汉天子的后人,身上流着的血,是和那个喊出“寇可往,我亦可往”的男人一样!

    他先祖建立的王朝,更是成为了一个民族的名字!

    刘备缓缓站起身,满朝文武见状忙是跪了下去。

    “朕不但要建君主殿,更要建造群英殿。”

    “群英殿内,当祭祀名臣将相。”

    “今观我朝形势,江山半壁,最紧要之事当为北伐,故而一并祭祀蜀国丞相诸葛孔明,汉寿亭侯关云长,汉西乡侯张翼德三人,其后祭祀靖侯庞士元,顺平侯赵子龙,翼侯法孝直,关内侯黄汉生等人,愿得如此贤臣,匡扶江山社稷!”

    “官家此言……当真?”

    张俊是一手扶着赵构上位的,在他还是康王的时候,便跟在了他的身边,对于这位官家的胆性,他是非常了解的。

    看也没看张俊一眼,刘备慢慢地走到了案前:

    “朕今天就是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诉你们!朕不但要战,而且要战到金国灭国为止!”

    文官们闻言,均是大惊。

    而以岳飞为首的武将们,跪在地上用以支撑身体的双手,早已是紧紧握了起来。

    “封岳飞为枢密使,加封中路军主帅,除宫中禁军外,节制天下兵马,加封鄂国公,赐丹书,凡四品之下官员,可行先斩后奏之权宜!”

    宋朝的官阶,刘备现在也只搞清楚了个大概,只知道枢密使是最高军事长官,其他什么国公宝剑都是他昨夜询问韩世忠之后,知道自己所能给予外臣的最高规格。

    疑人不用,上辈子便是如此,他要通过大肆赏赐武将这件事,让天下知道与金国交战的决心,也便于安抚此次从战场上被强行召回的将士们。

    谁让之前赵构这孬货反复无常惯了,官家的信誉值快被他消耗光了,还是咱们那时候好啊,车骑骠骑大将军,听着就比什么枢密使威风得多。

    “不可啊,官家……”知晓会有人反对,但是没想到第一个站出来的却是岳飞本人,“官家厚恩,臣万死不能相报,然如今北伐之事尚未成功,金人尚在黄河以北肆虐,臣未立下半点功劳,怎敢受官家如此厚待!”言毕,岳飞竟是把头也埋在了地上,态度坚决。

    原本听到官家赏赐岳元帅,武将们均是激动不已,但紧接着岳飞的推辞,又给他们泼了一头冷水,文官们则是叫苦不迭,官家今日,也太乱来了吧!莫不是前两日昏迷烧昏了脑袋,神志不清了?

    “鹏举不必过谦,朕自是心中有数……你快快领旨,莫要耽误了其他人的赏赐!”说着话,他走到岳飞面前,双手轻轻将他扶起,用只二人才能听到的声音对他说:“鹏举勿要再辞,难道你想等着北伐的时候,再出现一次十二道圣旨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