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种田:我们全家都穿成极品了 » 第452章 都是讨债鬼

第452章 都是讨债鬼

    北漠国战败,自此要向大梁纳贡,对于北境的百姓来说,简直比过年还来得让他们欢喜。

    这意味着他们至少有十年的安稳日子,若一直都是赵毅驻守北境,会更长时间没有战乱。

    清安县的百姓都为此庆祝起来。

    连方宁说修路的事他们也顾不上了。

    方宁失笑。

    其实她也高兴。

    清安县的百姓盼了多久才盼来这一天。

    家家户户都杀鸡宰鸭的,晚上还放爆竹和烟花,以此来表达他们的喜悦。

    方辞年也早早关了药铺回来做了一顿好吃的。

    司云璟和晋翊东跟着赵毅去打北漠国之后,方宁觉得饭桌上都安静了许多。

    有他们两个跟季嘉言方宇两人,每天下衙回来,都是鸡飞狗跳的,很是热闹。

    司云璟他们在军中很是习惯,还立下不少战功。

    这两人估计以后都是留在靖临关的了。

    “北境终于安宁了,百姓也不用再担心会发生战争,这样真好啊。”方辞年感叹道,“我是真不喜欢打仗,看着自己的同胞死伤惨重,心里真的太难受了。”

    “至少十年之内都不会有战争的,如果北境一直这么发展下去,北漠国更加不敢轻易来犯。”方宁道,顿了顿,她看向季嘉言和方宇,“你们不是想往北漠国做买卖,这一天应该不远了。”

    “为啥?难不成我们要跟北漠国通商?”

    “没有意外的话,应该就是这一两年了,而且,九成的可能选在清安县。”

    “你说的是真的?”

    季嘉言激动了。

    “我骗你做什么?怎么样,官府借你季家的银子还要还吗?”

    “不了不了,这是我们季家对大梁的一片心意,方大人不要客气。”

    那点银子算什么?

    跟被北漠国开放通商,清安县作为两国交易的城池,其繁荣程度可想而知,那都是银子啊!

    他还早早在清安县置办了铺子之类,到那个时候,银子赚到手都抽筋了!

    季嘉言可不是只看眼前那么一点利益,他在买卖上面,看得很长远,不然也不会跟着方宁来清安县了。

    他看中方宁的能力,相信方宁能让清安县变得更好,这些都是机遇。

    季嘉言一直都想超越自己的父亲,而他的机会就在这里了。

    方宇同样开心,他现在跟着季嘉言,已经是个很老道的商人。

    谁都别想糊弄他,给他下套。

    现在方家除了方宁,最有钱的就属方宇了,连梁安蓉的酒楼都比不过他。

    方辞年一脸笑意:“往后清安县大概能成为清安城了。”

    “不久的将来一定会的,所以路一定要尽快修好。”

    方宁已经路线划分出来,然后将这些路段承包出去,让那些家族来负责,然后派遣专业的人到每个路段监工,以保持路的质量。

    除此之外,清安县的百姓还种了不少的大豆,方宁打算再建一个腐竹作坊,增加县衙的收入。

    这样一来县衙财政有了保证,上交的税也更加好看。

    ……

    秋收很快就到了。

    百姓收好晚稻后,方宁就开始了修路这件事。

    江三他们对水泥更熟悉,也是他们来指导村民们怎么用水泥来铺路。

    整个清安县上下一心,男女老少都出动了,都想争取在明年春耕前把路修好,没有一个人偷懒的。

    而赵毅凯旋后,听说清安县这边修路,又派人来支援。

    就这样在百姓和靖临关将士的帮助下,清安县的路在过年前就已经全部修好了。

    看着那宽敞平坦的水泥道,百姓们都觉得这段时间的辛苦是值得的。

    石襄县那边则比清安县稍微慢了一些,但也在春耕前把路都修好了。

    此外,农耕水利方面,方宁也没有落下,也全都修建。

    这样的结果是,京城的户部尚书看到来自北境的信就骂方宁和温泽洛是讨债鬼。

    但皇帝下了旨意,要户部在财政上要支持北境的发展。

    工部和兵部要不到钱,就开始堵户部尚书。

    于是,朝堂上总能看到这三部的尚书吵得面红耳赤的,偶尔礼部还加入。

    皇帝就当个老好人,笑眯眯地调解。

    要是不行,就让司玉衡出面,他们只能消停,但没几天,又开始重复同样的事。

    司玉衡都已经习惯了。

    不管他们怎么吵,北境那边不落下就行了。

    久而久之,户部就对方宁跟温泽洛有怨言了。

    税没见上交国库多少,伸手要钱就最厉害!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第二年年冬。

    清安县和石襄县风调雨顺,有了第一年的经验,第二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

    除此之外,清安县由于还有作坊等等的收入,税银一跃成为宁州城第二,也就是差点就追上了府城。

    不仅太守震惊了,户部更是如此。

    讨债鬼居然生钱了!

    司玉衡就在这种情况下,跟皇帝提出开放通商,将清安县设立为榷(què)场,和北漠国互通有无。

    此提议遭到百官的反对,他们认为北漠国本性凶残,是未成开花蛮荒,如果开放通商,只会让北漠国有机可趁,再次挑起战争。

    就连吏部的戚尚书强烈反对,“北境能有现在来之不易,一旦开放,怕是会引狼入室,让他们借着我大梁发展起来,后果不堪设想,太子殿下,此举万万不可。”

    司玉衡平静地道:“北漠国之所以屡屡侵扰北境,正是因为他们需要从大梁获取的物品太多。以战止战的代价,诸位想必更清楚,而他们最需要的粮食、布匹,恰恰是我大梁不缺的。

    “北漠国不是人人都想打仗,如果能获取他们所需,让他们活下去,他们还会来大梁边境掠夺吗?北漠国的命脉就在大梁手中握着,为何我们不能利用这个来钳制北漠国?”

    朝堂上半晌没人说话。

    “父皇,儿臣以为,设立榷场,能更大程度上让北漠国依赖大梁,如此一来,他们便不敢轻易发动战争。至于要怎么互通有无,规则是由我大梁制定。”司玉衡拱手说道。

    这是司玉衡从方宁说的历史中得到的启发。

    比如茶叶、瓷器、丝绸这些随便北漠国怎么买,他们总不能拿这些来打仗吧?

    盐铁以及其他矿石严禁交易,粮食之类的则必须到官府备案,官府同意了才能交易,并且每年都要有数量上限制,而大梁从北漠国换来的是骏马还有真金白银,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大梁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