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当我仰望星辰 » 27.思想

27.思想

    寂夜,思想是最张狂的,也是最接近边缘的。

    种子长时间失水会焦躁,小树被挪走会焦躁,蚂蚁被振动会焦躁。大概思想也如此,一面探索边缘的瓶颈,另一面真的绞尽脑汁了。

    木然,这个词语确实能够表达面此刻面临困境。从时间上看,人是多么卑微和渺小。从空间上看,人在旅途的点与线间,显然认知要受到非常大局限。

    所以我想:会否有这样的途径,通过大量汲取某个方面的既有知识,进而丰富完善思想本身,积极探索从而提升某种个体价值,于个体、社会,乃至未来某些启迪。

    在寂夜的边缘,某种暗示是有的。

    一者,人不能困囿于纯粹的环境。在纯粹的单一环境中,人是极不完善的,或者容易在片面中做出不合理决断,乃至造成于个体、群体极为不善的影响。

    二者,人应该有较为广泛的涉猎基础知识。比如政治、人文、艺术、绘画、音乐、伦理、哲学、建筑、物理、数学等等,至少要知晓其部分历史发展,否则非常容易困顿。

    三者,人应该积极主动追寻某种意义。社会中心是巨大的空虚,这种空虚力量之强大,宛如星系中心的黑洞,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外在。稍有不慎,即便投入它的怀抱。

    四者,较为合理的自律。尽管做不到箪食瓢饮和犬儒主义的严格,至少要对健康负责,对有效的管理时间负责。自律是人生的使命,必然如指南针般指向更有价值的航向。

    五者,积极主动的实践。“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是非常实用的信条,在保证日常基本需求前提下,要将这种探索具体化,使之行之有效,可以长久存在和坚持。

    思想其本身是个体,其意义非常有限,非常渺小和短暂。只有通过行之有效的管理或者合理的干预,才能够诞生出个体的某种花朵。

    自由和枷锁本就是很辩证的,哲人似乎进行了很多论述。那么也可以这样说,尽管个体总在条条框框里生存,但是存在意义和主动探索间是正相关的。

    思想不能退化为自我感知良好,因为它总在被动中奔向远方,那么至少要扯起某种风帆,向我们探索的深处引导,以此证明个体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