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江湖帝阙 » 一:两诏封三品

一:两诏封三品

    “制诏名士:今闻陇西有一品名士李卄,本兵家子,质直少言。少为秦衣学武,后七年归家。受族中名士教导,又三年出师。

    闻江湖动荡,未有管理。

    特敕新增制巡御使,同正三品。巡查江湖,维稳国家,使君知之。”

    “制诏制巡御使:今江湖动荡,时局不稳。

    着御巡使李卄于各地开府设衙,监察门派江湖,唯朕可调,使卿闻之。”

    “行了,李巡御史,该起来了。这就是陛下给您的恩典,您看?”

    看着原本耐心极好的做完种种如:焚香沐浴,做好准备,跪迎旨意,开始接旨流程的李家公子的脸色由原本的期待逐渐变得阴沉起来。

    内宦官杨咏甫好似未见,一张老脸之上依旧满是笑意,他当然知道这位公子爷前后反差如此之大原因,而这也正是他开心的源泉之一。

    没有任何停顿,在询问过后,他就走到了公子李卄跟前,伸手就要将两个用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诏书递给他。

    “这,会不会有差?”看着这笑得极其灿烂的老宦官,李卄的心里多多少少有些崩溃。

    他哪里还能不明白,自己这是被迫卷入朝堂与世家大族的龌龊之中了。

    同时他也很不满,自己那么努力的学习文治武功,不过是为了更好地当个纨绔子弟,不被家里人念叨罢了,谁知怎地就被一个监察江湖的大官职给砸到了脑袋呢。

    不是说好这次只是拿个小官混混资历,玩个十几年就继承国公爵位的吗?总有刁民想害朕,就说这次皇帝那小子怎么答应的这么痛快,原来在这等着自己呢。

    怎么就落了这么吃力不讨好的烂差事,早知道就不在他面前炫耀自己的轻松惬意了,这不是让自己使劲得罪人吗?

    想到这里,李卄的脸色更苦了,迟迟不愿接过那两份绘有双银龙的诏书。

    “没差没差,正好就是给您的。这还是陛下了解了您的独特才能后,专门为您增的官!”

    看着李卄的神态表情,老宦官心里暗道:陛下还真是神了,还真就吃透了这位两任当世四大公子之首纨绔公子的心思。

    “李大人还不接过旨意,莫不是陛下的命令调不动您?”看着跪着不动,还不肯接过诏书的李卄,老宦官按照陛下来时的嘱咐,话里藏刀的出言威胁道。

    就在这个这个时候,原本宣称未在府邸的国公李嗣源突然就从正厅外面走了进来,看着还趴在地上不动的李卄就是一脚,同时厉声喝骂道:“无尊无卑的混账东西,还不赶快接过陛下的旨意!!!”

    虽然这声势看起来极大,像极了贤臣教子,可就是不知道,这声混账东西,究竟骂得是谁了?

    “国公爷,您消消气,可别气坏了身子。咱家也不过是陛下派来传达消息的,只要卄公子接了这旨意,咱家也就回那咸阳城复命去了。”

    这老宦官言辞间虽然满是恭敬,但话语中却是句句不离陛下二字。

    显然是以此来做威胁和保命,生怕自己的小命留在这幽深高远的国公府邸中。

    “有劳公公您多废心了,今日犬子莽撞之处还望公公海涵。

    这是一点小意思,还请公公笑纳。”为了堵住这老宦官的嘴,不让他回去乱说,李嗣源说着将一小块金锭不着神色间送进了老宦官的衣袖中。

    “好说好说,陛下也说了。早就知晓卄公子有江湖习俗,只要他接了这些诏书,那么所有的冒犯都会既往不咎。”

    拿了好处后,这老宦官的脸上笑的跟个菊花似的,同时语气也和善了不少。

    “逆子,还不快接过诏书!!!”看着无动于衷的李卄,国公李嗣源脾气更加暴躁了。

    “我,我不想接。”既然那老宦官都说了,陛下不会计较自己的冒犯,李卄很是直接的婉拒道。

    这个时候,他试图为自己寻找一条退路,一条不用去接过这烫手山芋的路子。

    听了李卄的话,老宦官的变脸技能可以说得上是娴熟了。

    原本的亲切和蔼瞬间就化作了冷漠无情,不急不缓的出言威胁道:“卄公子,陛下可还说了,您这要不接这两份诏书的话,外面随行的五百御龙军便要动手将您亲带至殿前。”

    显然,这老宦官是收了好处,但是做起事来,这话里话外,却是没有多少退让,铁了心的就是要表达他背后那位陛下的意思。

    “臭小子,发什么愣?没听见公公怎么说得吗?赶紧接诏。”老宦官这只拿好处不办事的态度,使得原本就有些火大的国公李嗣源,更加火大了。

    再次来到自己儿子身边,踹了一脚败了点火后,这才让他赶紧起身接了这烫手的山芋——两份银龙封官诏书。

    “臣李卄接旨,谢陛下恩典。”平白无故被自家老子踹了两下后,李卄只得是不情不愿的接过了这两份诏书。

    “行了,这就完了。现在宣布陛下口谕:着制巡御史李卄,李大人处理好家中事宜后,即刻赶赴咸阳,于咸阳城中新建第一处独属于您的衙门。”老宦官说到这些事情的时候,笑得很是灿烂。

    “臣李卄遵遵口谕。”反正封官诏书都已经接受,也不差这一个口谕,他索性也就一道接受了。

    “行,国公爷,御史大人,老奴就先回咸阳城复命去了。那五百御龙军就先留在您这,好护佑御史大人进咸阳城。”说着,老宦官就要走出这国公府正堂。

    “田叔,送客。”看着办事利索,丝毫不做停留不留余地的老宦官,李嗣源只得压着心中怒火,让府中老管家李田送这咸阳城来的宣旨宦官离开。

    “是,老爷。”闻声,帮着国公爷打理了国公府足有二十年的老管家李田便是站了出来,送着那老宦官离开了。

    “先跪着,想想自己的错误,想通后再站起来。”一直看着老宦官离开视线,李嗣源这才转过身来,与自家儿子清算起来。

    “爹!!这总不能怪我吧?本来我就没想要当官的,是您口口声声拖二叔帮我在朝堂谋个正四品的武将职位。

    结果,反被陛下利用,想要靠我们来稳固他的皇位,得罪天下江湖人士,您这让我这个手无寸兵的纨绔子弟能怎么办?”

    听着自家老子在这拿自己撒气,李卄心里也很不忿,凭什么父亲在陛下那里的气,要撒在自己的身上。

    “还你怎么办,你说呢,谁给教的名满天下,整天说自己想当个纨绔,结果呢。

    你说说你,要是你真是个废物倒还好啦,那样你当你的纨绔世家子,老子怎么也能庇护住你。”

    听见自家儿子居然在自己跟前买惨,李嗣源当场火起,指着自家儿子鼻子就争论起来。

    “可你呢,三岁入当世九大派秦衣,七年功成出师。天下世家,谁不知道我有个武学天赋好得过分的儿子。

    本来,那时候想着将你收入军中,在我亲军里混混资历好继承我这世袭国公位。

    可你呢,学完就说你要当纨绔,你当族内那些族人是死人吗,还是其他盯着我们陇西李第一世家地位的皇帝和世家是死人!!!”

    陈年旧事,那是越提越气,气的国公爷李嗣源口无遮拦一屁股直接坐在了跪着的李卄面前,指着他骂道。

    与此同时,那些伺候着的国公府仆人们早已自觉远离,显然对这场面已是见怪不怪了。

    “那,要是我学武时表现得不优秀点,我的事能自己说了算吗。

    后来我还不是借着学文去玩了吗?”李卄试图辩驳,但声音渐渐变弱了一些,显然认识到了自己思虑的不足之处,以至于说话的底气多少有些不足了。

    呵,老子信了你的邪。李嗣源带着一脸嫌弃的表情看着自家儿子,同时也暗自在心里思索起他话中所说的场面来。

    自家儿子要是表现不优秀,他的事自己真能说了算吗?

    想了半天后,身为父亲李嗣源的语气不自觉好转了些。

    “那你说你跑去学文也就罢了,为什么非要跟族内那些大儒名士去学,还学得那般好。

    你要是学得差,老子还能说你读书读傻了,将族内那些让你出仕拜将的声音给你压下去。

    你呢,你做了什么,你自己说说!!”说到这里,李嗣源都不想自己接着往下说了。

    “一年通读经典,半年吟诗作赋,作品传遍大秦文坛,造成大秦纸贵三月。

    可这能怪我吗,那些东西入目即会。后来我在这上面花的时间都越来越少了。”李卄满不在乎的东瞧西望的嘀咕道。

    “是啊,是啊,那纸仅贵三月,还是幸亏您老人家只写了三月的诗词歌赋,我这个国公爷才能联合陛下和大秦各世家将纸价竭力压制下去。”李嗣源学着自家儿子表情,阴阳怪气的回道。

    “这还不是老爹您文武双全,给儿子遗传的好吗?”

    看着被自己气到扭曲的爹,李卄开始嬉皮笑脸起来,他试着逗自家父亲开心,来绕过这个沉重的话题,同时也让老爹心情好点,好帮助自己度过难关。

    “嘿,你这臭小子。算你会说话。”自己生的小祖宗,打碎牙也得护着啊。

    想到此处,本想苦笑三声来应景的国公李嗣源,脑海里忽然闪出了族内族人得知这事后的喋喋不休的场面,原本的动作当场戛然而知,脸都绿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