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刘备救援徐州开始 » 第九章 他是谁呢?

第九章 他是谁呢?

    那几个被留下来断后的倒霉蛋被押了上来,共有五个人,神情都很是愤怒,咬牙切齿的,像是刚被人凌辱过。

    为首那人胖胖的,肚子耷拉着,神情狰狞,因而在一众人中最是显眼。他就是那个当时那个最后落马的人,在这几个人中武艺算是不错的。

    而刘义逊则觉得,黄巾军连饭都吃不饱,他却脑满肠肥,肯定是偷吃了。

    “呸”,刘义逊暗暗在心里给这个人画了个叉。前世记忆犹在,身边的兄弟们最喜欢吃独食,到了晚上就一头扎到厕所里。叫也叫不不出来,出来之后又是一脸意犹未尽,刘义逊真恨不得把他们从下水道里冲下去,非常的不讲道理。

    “你,就是你,看什么看?”刘义逊把心里的怨言一股脑儿地冲着胖子发泄了出去。

    就连一旁的关羽都被惊到了,他没有想到刘义逊竟然还有如此凶恶的一面。

    胖子把脖子一梗,硬邦邦的,也不说话,只是怒目圆睁,远远瞪着刘义逊,显得很有气节。

    “呀,还看,胆子不小啊你!布二,给我揍他!往死里揍,揍到他求饶为止!”

    布二看了看关羽,见他点了点头,于是挽起袖子朝那个胖子走了过去。

    左承祖狞笑道,“还有我!还有我!”语气兴奋,脸上的肉扭作一团。他想起了北海围城的时候,自己可是被吓得不轻。如今有了机会,此仇怎可不报?

    左承祖脸上共襄盛举的表情,令刘义逊一阵恶寒,在心里骂这家伙真是不当人子,畜生的不像话!浑然忘了施暴的首倡者正是他自己,非常的没有节操。

    胖子脸上的肉颤了颤,左承祖的表情实在太狰狞了。但是咬咬牙,还是没有求饶。

    布二和左承祖对胖子拳脚相加的时候,刘义逊才看清了布二胳膊上一块块的腱子肉,有点东西啊!

    “那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至今想来俺还是不寒而栗。”多年后文化程度飙升的王胖子如是对战友回忆说,好像他是和布二打的难分难解似的。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文字艺术的使用已经进入了不要脸的境界。

    “停停停,再打俺就死咧。”鼻青脸肿的王胖子终于忍不住叫出声来。左承祖还没什么,布二那真是拳拳到肉,疼得他呲牙咧嘴。

    幸好这话没说出口,要不然愤怒的左承祖一定会教他做人。

    刘义逊冷哼一声,事实证明这个胖子也不是什么视死如归的好汉。那之前充什么大尾巴狼,就是贱的。还是左承祖说的对呀,揍一顿就好了。

    另外四个和王胖子一起被押进来的黄巾贼俱都噤若寒蝉,见状纷纷低头噤声不语。

    “既然求饶了,就老实听话,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别在这充好汉,逞刚强”。

    王胖子极不情愿的点了点头,眼角的余光忍不住瞥了瞥一旁的关羽,这位爷可是还没出手呢!要刚才是连他也……王胖子忍不住为自己捏了把汗,要是那样,自己今日恐怕要交代在这里。就因为自己不听话,瞪了刘义逊一眼,这也太冤了吧!

    曾听人说过一个什么瞪了一眼就要报复回去的词语,是什么来着?记不清了,但说的应该就是这个人了吧!

    唉,妖魔势大,且忍一忍吧!

    见王胖子点了点头,布二退后两步站在一旁。左承祖却是满脸遗憾,皱着眉头,咂了咂嘴,似乎是在回味什么。

    刘义逊也一副打了胜仗的样子,气焰很是嚣张,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啊?”

    王胖子缩了缩脑袋,心里却在暗暗咒骂,“王飞,俺叫。”

    说完王胖子就缩着头不说话,一个字儿也不肯多说,装成一副老老实实的样子。见到他这副样子,一旁的四个气节仍在的战友们纷纷露出嫌弃的表情,幸好王胖子没有看到,不然一定会忍不住揍他们一顿。

    因为刚才他被打的时候那些人可是连大气都不敢出,放个屁都要憋着,现在到这儿给我这儿吹什么吹?

    我是打不过他们,但收拾你们还是绰绰有余。

    刘义逊又是一惊,脸上顿时绷不住了。怎么回事?“王菲”,一个个名字都这么奇葩的吗?以后不开心了就去问别人的名字,自己的郁闷肯定会一扫而空,就跟开盲盒似的,谁知道他的名字是什么?这可真是一件让人既刺激又兴奋的事情。

    见刘义逊冷笑着不说话,王飞紧忙补充到,“俺娘希望俺飞得高高的,是因为。”

    “那你是哪里人啊?”

    “沙东银,沙东银。”这次王胖子回答的速度很快,还特地重复了两遍,生怕刘义逊听不清。

    “啊?”,刘义逊满头雾水。

    关羽看不下去了,在旁边说,“山东人,就是关东人。你具体是哪儿的?说清楚点儿。”

    王胖子已经带上了哭腔,“沙东银嘛就是,俺也不知道自己是哪儿的,跟着渠帅到处跑就是。如果非要说的话,俺在东莱停留的时间最长,东莱人吧算是。”

    此话一出,刘义逊心中一紧,叹了口气。黄巾军确实很可怜,因为从轰轰烈烈的张角起义开始,几乎所有的大汉力量都在反对他们。

    张角刚刚起兵的时候,就裹挟了四方民众数十万人,举国七州二十八郡烽烟四起,处处告急,求援的文书如雪片般飞进洛阳,声势之浩大让很多人都以为大汉王朝要亡了。

    平心而论,张角起义时候的实力在在中国数千年不可胜计的起义中都是数一数二的。可是他败亡的速度之快,简直令人惊诧。

    从汉灵帝中平元年三月张角发动起义,到了十个月之后黄巾军主力就被击溃,张角病死,黄巾势力变成了一盘散沙。

    这固然有黄巾军战斗力弱,组织力不强的原因,可更多的还是因为张角是纯粹的小农民思想,他不知道该联合哪些力量,反对哪些力量?谁是他的敌人,谁是他的朋友?这是起义的首要问题,搞不清这个问题,失败就是必然的结果。

    这个经验被后世许多有心天下的豪杰吃得很透,引以为戒呀!

    做事就应该这样,抓住主要矛盾,其他的先放一放,否则只怕是舍本逐末,只怕会南辕北辙。

    吃得越透,做事就越容易成功,如果是那种分析完还写一篇文章论述的人,他的成功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

    可黄巾军呢?他们除了攻击官府之外,还普遍劫掠豪强士绅以及各种有钱人家,抢完东西还杀人放火。试问这样行事,如何能够团结盟友呢?于是无论官府还是民间,不管军队还是地主,上下都把黄巾军视为叛乱的贼寇,势不两立。

    士子们也都没想过辅佐黄巾军什么的,说不定他们家里就被洗劫过呢?而长期吸收不到知识分子和中上层人物的加入,单单凭借黄巾军起义时候的那些人想要成事实在是太难了。

    所以即便有些黄巾军残部捱到了三国后期,也是只有被剿灭的份。

    那些一朝做了黄巾贼的人,几乎一辈子都是黄巾,所有人都不愿意原谅。即便脱去了黄巾贼的身份,身上也永远带着黄巾的烙印。

    刘义逊知道很多王朝平定起义之后都是只诛首恶,从者不究。可是在平定黄巾之乱的时候大汉王朝手段之残忍,实令人咂舌。

    中平元年,皇甫嵩被任命为左中郎将,朱俊被任命为右中郎将,调发北军五校和精壮之士四万余人,共同镇压颍川黄巾军。

    初战波才,败,退守长社。皇甫嵩采用火烧的计策令黄巾军惊慌散乱,加上同时赶来的曹操,三人合力追击,屠戮数万人。

    之后皇甫嵩八月份在仓亭击败卜已,又屠杀7000人。

    再围广宗,张角病死,张梁战死,复杀3万人,被逼得投河而死的有5万多人。

    这还不够,皇甫嵩焚烧黄巾辎重3万余车,并将张角剖棺戮尸,传首京师。

    十一月,皇甫嵩攻克曲阳,斩张宝,俘杀10余万人。你以为这就完了吗?

    不是的,皇甫嵩把这十万人的尸骨筑成了京观,借以炫耀武力,震慑叛贼。

    而且当时舆论对他褒美不已,朝廷封他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进封槐里侯,食两县租税,共八千户。几乎要得到了汉朝的最高爵位,万户侯。

    百姓自发作歌称赞他说,“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皇甫兮复安居。”

    啧啧啧。

    各位再想一想曹操屠戮徐州后被人骂成了什么样子?

    或许有人说这是因为黄巾军是叛乱的缘故,那么我们来看看皇甫嵩的叔父名将皇甫规平定泰山贼叔孙无忌叛乱的记载,“规到官,广设方略,寇贼悉平。”

    这次是真没了,就这。

    一个短小精干的人哭晕在茅房,是谁呢?刘义逊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