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穿越后被赐婚给了死对头 » 第九十八章 百官提议汤松为大将军

第九十八章 百官提议汤松为大将军

    左一赶紧捂住了丰哥儿的嘴巴,看了看汤松的窗子,见没什么反应才松了一口气。

    王管家看了看身后,他现在可是在逃命啊,儿子这一嗓子要是引来什么人,那他们一家子的性命可就交待了。

    想到这里,王管家才认了命,就算出了这个破院子,他也不知道去哪里是安全的,在镇南王世子这,好歹他还算有点用处,至少暂时没有什么性命之忧。

    王管家无奈对儿子道:“好好好!丰哥儿睡,走,爹爹带你去睡觉。”

    左一笑道:“这就对了嘛,在哪睡不是睡呢。”

    将王管家一家送到屋里,左一道:“你们今晚就歇这,天也不早了,赶快睡吧。”

    刚要关门,左一一拍额头道:“哦对了,那谁,嘿嘿,还不知道你名字呢,明日世子有话要问你,你早点起啊。”

    王管家已经放弃挣扎了,认命道:“我叫王忠,明天我会说的。”说罢,王忠将门一关,左一被隔挡在门外了。

    左一挠挠头,嘀咕道:“气性还挺大,瞧把你能的。”脚下一拐回了自己屋子,也睡去了。

    霍府。

    已经过了子时,霍冬青双手背后在书房里走来走去,时不时的看眼门外。

    突然,敏思居的门被推开,一个身穿黑衣的蒙面人跪下抱拳道:“老爷,王五他们死了…对方武艺高强,都是一剑致命的刀口。”

    霍冬青惊道:“什么!王管家人呢?死了吗?”

    蒙面人道:“属下没见到王管家的尸体,或许是被那高人救走了。”

    “知道是谁救的吗?”

    “属下不知,属下从未见过身手如此高明利落之人。”

    “高人……?”霍冬青沉吟道:“难道是他?”今日他刚刚见过一个武功高强之人。

    “去查,尽快找到王忠,一旦发现,格杀勿论!”霍冬青阴狠道。

    蒙面人道:“属下领命!”

    直到上朝前,霍冬青都没等到王忠的消息,最后沉着脸坐上马车,进了皇城。

    正殿外,已聚集了大堆官员在等候上朝,霍冬青一出现,就被围住了。

    “霍大学士,听说平西侯阵亡了,是真的吗?”一位礼部的官员问道。

    霍冬青做悲痛状缓缓点头。

    周围所有官员见状齐声哀叹一声,有说“可怜”的,也有说“可惜”的,皆感叹起平西侯的遭遇来。

    感叹完了之后,又有个官员问道:“那庆国公怎么样?”

    霍冬青故作高深,摇了摇头。

    不知道他们都想到了什么,又是有感叹”可怜”的,也有感叹“可惜”的。

    不知哪个官员问了句:“这次会换主将吗?”

    霍冬青心中一震,终于问到点子上了。

    捋了捋胡子装作不确定道:“约莫是要换的。”

    接着,周围的议论声就高了起来,有说“千万别是我”的,有说“下个倒霉蛋不知道是谁”的,还有互相说“一会帮我挡挡”的。

    霍冬青看时机差不多了,嘀咕道:“不知镇南王世子怎么样?”

    有的官员就将这句话听到了心里,霍冬青看了看周围,见这句话有了效果,便不再开口。

    心中只暗暗希望,这镇南王世子能担得起大任,将北辽赶出玉雪关外,若他命长能活到那时,再和他算账!

    这时,有个内侍出来提醒:“各位大人,到时间了。”

    所有人开始整理衣冠,按官位站成四列进了正殿。

    大朝会开始后,太后先命人将庆国公的奏报念了一遍。

    一念完,朝堂上就响起了“嗡嗡”的议论声,太后先等官员们议论了一会,才出声打断道:“大家都说说,现下该如何做?”

    等了一会儿,没人第一个发言,太后就点了刘英道:“刘英,你来说说。”

    刘英又将昨日提议的让庆国公继续领兵的意见说了一遍。

    接着,就有将霍冬青的提点记到心里的官员跳出来反对道:“启禀太后娘娘,微臣认为不该再让庆国公领兵,庆国公已经战败,可见能力一般,在如此危急存亡的时刻,如果再让庆国公领兵,只怕我朝危矣!”

    “严大人,这次只不过是一次小小的失败而已,再战赢回来便是,大可不必如此危言耸听!”

    被称为严大人的官员指着这位官员的鼻子骂道:“田御史,你说的这是什么话,什么叫小小的失败,那可是四十万将士的生命啊,本官作为兵部侍郎,真替边关将士们寒心啊!”

    “是啊!”

    “损失惨重啊!”

    “言官懂什么军事!”

    “好了,都闭嘴!”太后在上面出声打断道,“哀家是让你们讨论下一步该怎么办的,不是来吵架的!”

    严大人冷静道:“微臣认为应该派镇南王世子接替庆国公。”

    “哦?那孩子今年多大了?”太后踌躇道。

    礼部尚书出列道:“启禀太后娘娘,镇南王世子今年十四。”

    太后问刘英道:“刘卿以为如何?”

    刘英行礼道:“臣认为镇南王世子年纪尚小,不足以担此重任。”

    太后沉吟道:“刘卿所言甚是,那就依刘卿家的吧!”

    太后刚说完,兵部尚书就站出来道:“启禀太后娘娘,镇南王初掌兵时也才十四岁,镇南王世子颇有乃父之风,臣以为可行!”

    又有几位官员站出来拱手道:“臣附议!”

    太后按了按额头,问霍冬青道:“霍卿以为如何?”

    霍冬青站出来道:“臣同意百官的意见。”

    太后沉着脸道:“连你也同意?”

    霍冬青硬着头皮道:“回禀太后娘娘,镇南王世子自小得镇南王和先皇亲自教导,又曾跟随镇南王戍边两年,想来由他领兵必可将北辽赶出玉雪关,请太后三思。”

    霍冬青一派的官员都站出来支持道:“请太后三思。”

    刘英拱手道:“镇南王世子还是个孩子呢,请太后三思!”

    刘英一派的官员只有零星几个站出来道:“镇南王世子还是个孩子,请太后三思。”

    太后一时拿不定主意,最后道:“哀家会谨慎考虑的,退朝吧!两位大学士留下。”

    刘英和霍冬青便跟着太后去了慈宁殿。

    太后一进殿就问道:“霍卿,你这是什么意思?你明知不可让镇南王一脉坐大,竟还同意给他兵权?”

    霍冬青沉声道:“启禀太后娘娘,如今边防三城岌岌可危,此时正是我朝危急存亡的关头,可纵观朝堂之上,有哪一个可担此重任?请太后娘娘务必放下心中成念,以边防三城的安危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