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网游竞技 » 红魔精神的传承GGMU » 第八十章——一球领先

第八十章——一球领先

    因戈尔施塔特是德国南部巴伐利州的一座小城市,但是地小鬼大,这座城市毗邻多瑙河畔,久负盛名的汽车品牌奥迪就在这里安家落户。因此因戈尔施塔特足球俱乐部也素有“奥迪城”之城。

    这座城市里的标志性建筑并不是奥迪体育公园而是城里的一座后哥特式教堂——圣母玛利亚大教堂,这座教堂是德国南部最大、最美的哥特式厅堂式教堂之一。

    现在达姆施塔特全队正乘坐大巴前往奥迪体育公园球场,“先生,这座城市的景色真不错,那边那条河看起来比达姆市里的河宽多了。”帕文指着窗外问道。

    “克里斯琴,你知道多瑙河吗?”

    “听说过,好像挺有名的。”

    “你正指着的就是多瑙河,这条河在整个欧洲的地位非凡,它流经了许多国家,是世界上干流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郭盛趁机在小伙子面前秀了一下自己丰富的知识。

    *-*-*-*-*-*

    “伙计们,相信你们进门的时候已经看到了球场的名字,奥迪公司就是因戈尔施塔特的主要赞助商。新赛季球队投入不少,听说是要冲击德甲,不知道你们怕了没有?”郭盛知道拿下这场比赛对于球队来说并没有那么容易,虽然之前的一周时间都在加练进攻套路,但是不用激将法提升一下士气,他总有点不放心。

    “放心吧,Boss,我们一定会拿下三分的。”球员们异口同声道。

    “好,战术方面的问题昨天我已经说过了,大家都好好想想我说过的话,在场上好好发挥。”

    *-*-*-*-*-*

    “嗨,大家好,我是巴赫,活不多说,我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双方的首发阵容。

    主队因戈尔施塔特这边排出了进攻性极强的433阵型,奥地利门将厄兹詹镇守球门,后防线上从左至右依次是21号丹尼·达科斯塔、34号马文·马蒂普、5号许布纳、15号苏亚雷斯·达尼洛,中场由10号格罗斯、8号罗热和6号莫拉莱斯搭档,锋线上的三名前锋是16号欣特泽尔、9号哈特曼和14号史蒂芬·莱克斯。

    客队达姆施塔特延续着上一场的4123阵型,门将迈克尔、后卫线上奥涅乌搭档阿亚塔克、希梅内斯和桑德罗一左一右,中场艾哈迈多夫兜底、卢卡斯和圣热罗姆负责梳理球队的进攻,锋线上从左至右依次是帕文、马特伊和肯尼亚。与上一场比赛相比,唯一的变化就是将首发的多米尼克换成了马特伊,看来杰克教练想要改变一下球队的进攻方式。”

    看着球场上正在等待比赛开始的球员们,郭盛和迪尔克坐在场边的休息区心中有些忐忑不安。

    “好的,随着主裁判的哨声响起,德乙第二轮因戈尔施塔特VS达姆施塔特的比赛正式开始。身披红色战袍的主队率先开球,罗热顺势将皮球传给了莫拉莱斯,美国小将带球突破,球队整体向前压上。帕文被晃过,面对上前逼抢的卢卡斯,6号将球传给了14号史蒂芬。很可惜,主队的进攻被达姆施塔特的艾哈迈多夫终结。”

    场边的郭盛看着球队的防线不断被冲击,和迪尔克聊了几句之后,他便起身站到了指挥区域提醒自己的弟子们注意防守。

    “因戈尔施塔特再次发起了新一轮的进攻,厄兹詹大脚开出了球门球,皮球带着诡异的弧线来到了8号罗热的脚下。罗热的队友们都在向空当跑去,莫拉莱斯在试图接应,但在艾哈迈多夫牛皮糖式的盯人防守之下,因戈尔施塔特的中场核心迟迟不能找到机会出球。

    机智的圣热罗姆趁机上前对罗热进行逼抢,本来应付中亚铁腰一个人就已经非常困难的罗热被轻而易举地断下了皮球。达姆队长自知控球技术不足以应对上抢的莫拉莱斯,他一脚精准的短传将球交给了候在一旁的卢卡斯。卢卡斯抬头迅速地观察了一下场上球员的位置,用自己标志性的斜长传将球传向了奥迪城右后卫15号达尼洛的身后空当。

    和卢卡斯早已配合娴熟的帕文心领神会,他看到达尼洛压得有些靠前就已经埋伏在了越位线附近。此时,帕文像一道白色闪电,迅速从达尼洛身后窜了出去。好的,达姆施塔特绝佳的进攻机会,阿根廷小将连续的盘带内切将上前补防的许布纳搞得有点找不着北了,厄兹詹也在向右门柱移动准备封堵近角的射门。

    帕文见门将留出了远角的空当,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将球抽向球门的右上角。看着飞向远角的皮球,厄兹詹已经放弃了的抵抗。正当帕文准备庆祝的时候,马文·马蒂普站了出来,他用自己的脸挡住了这记射门。当头昏脑胀的34号还没从地上爬起来的时候,马特伊冷静地将皮球送入了球门。

    Tooooore!马特伊·维德拉,这位捷克前锋用自己敏锐的门前嗅觉和机敏的跑位帮助球队取得了领先,奥迪城34号的解围只是延缓了进球的时间。35分42秒,百合的正印中锋取得了自己的第一粒德乙进球!”

    场边的郭盛和迪尔克紧紧地抱在了一起,这一波三折的进球过程着实令人难受。

    “迪克,真该死,我们终于进球了,马特伊干的真棒!”

    “杰克,不管怎么说我们取得了领先,总算是让人松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