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真的没想当皇帝啊 » 第十一章:正统被俘

第十一章:正统被俘

    朱祁钰被吴贤妃命人拖出王府,四点天还没亮,就睡眼惺忪的揉着眼睛走入尚还空无一人的皇极殿,摇摇晃晃就要往正统皇帝的九龙御座上坐。

    很显然,虽然朱祁钰的人已经醒了,魂儿却还在王府的凉席上酣睡。

    一旁小阉见了,惊呼道:“监国,可坐不得!”

    朱祁钰这才反应过来,心下庆幸还好自己没坐下去,随手指着龙椅旁的小凳子笑道:“这小凳子摆在这,就没人觉得很滑稽吗,给谁准备的?”

    其实这八仙凳本身并不小,只是皇帝的九龙御座太大,一大一小,一个精致一个粗糙,摆在一起比较下来就显得十分滑稽。

    小阉说道:“是太后吩咐,给监国您准备的。

    这规矩还挺严,监国就是监国,还不是皇帝,在这之前也没人觉得朱祁钰有当皇帝的机会,所以宫人就只是在九龙御座旁摆了张小凳子。

    朱祁钰一愣,心道这不是区别待遇么。

    尽管心里已经骂娘,但朱祁钰打眼瞧了这小阉一眼,发觉对方脸上并无笑意,这才是不动声色的尽快坐下了。

    “噼里啪啦…”

    才刚坐好,便是被吓了一跳。

    内宫监的阉人们竟在殿外燃放鞭炮,噼啪的一阵乱响,随后鸿胪寺官员上前,高声唱道:

    “入班!”

    “入班!”

    “入班!”

    三声过后,早在殿外御道两侧等候的官员们这才鱼贯而入,于丹陛之下按照品级分列站好,紧接着便是整齐划一的一拜三叩头。

    由于跟随亲征的官员太多,以至于朱祁钰这第一次上朝的体验并没有寻常皇帝那般震撼。

    雄伟的皇极大殿显得有些空旷,目测上早朝的官员也就还剩七八十个,稀稀疏疏的站了三列。

    文官两列,武官一列。

    朱祁钰听到身后有动静,悄然转身一看,发觉不知何时起,孙太后已经出现在身后的屏风后准备临朝听政了。

    方才与朱祁钰说话那内宫监的小阉上前几步,高声宣道:“本日早朝,除随驾亲征四十五人外,无故旷阙者四,称病者一,临朝六十七人!”

    “臣兵部侍郎于谦,有八百里加急,请监国视听!”小阉话音刚落,没等他退回原位,就有一人火急火燎的站了出来。

    今天倒情有可原,这可是大明洪武建国以来最危急的时刻。

    只不过,安坐于屏风后的孙太后听见于谦改口只说“监国”却未提自己,眉宇微蹙,略显不悦。

    朱祁钰刚要张嘴,孙太后便于屏风后说:“兵部侍郎有何事启奏,说来哀家于监国一同视听。”

    朱祁钰心下觉得有些尴尬,但也无所谓,本来就没想争什么,于是便不再开口。

    于谦心中十分不悦,昨日监国不在倒也罢了,今日监国正是在场,太后临朝听政已为祖制所不允,怎么还要“一同视听”?

    不过今天也实在是有大事要讲,不然按照以往他的脾性,非得怼上几句才会作罢。

    “启奏监国、太后,我军土木堡大败,丧师辱国,陛下被俘,三大营几乎全军覆没,文武官员亦死伤数十人,损失马匹二十万头,衣甲器械辎重损失无数。”

    一句话出,整个皇极殿安静得就连一根银针落地也能听得清清楚楚。

    朝臣们眉眼低垂,余光婉转、暗送秋波,各自都有思虑。

    “太师英国公张辅、大将军成国公朱勇、泰宁侯陈赢、驸马都督井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

    “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邝野、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曹鼐、刑部右侍郎丁铉、工部右侍郎主永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邓栗、翰林院侍读学士张益…”

    “通政司左通政龚全安、太常寺少卿黄养正、科道主事俞鉴、张塘、郑瑄、大理寺稍强马豫、行人司正尹昌、钦天监监正夏官正等五十二人皆死战死。”

    于谦站在大殿正中,一字一句、铿锵有力,每一个字仿佛都重重击打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尤其孙太后,双唇微张,也顾不得什么失态了。

    她实在没想到,自己对儿子的纵容,竟能给大明朝带来如此的灭顶之灾!

    一场随意可赢的战争,现在却有如此震撼人心的结果。

    于谦越说,越是替战死的这些人感到不值,他的话中隐隐带有些许责怪,已不再是单纯的禀报战况了。

    “我亲征大军被打得溃不成军,漫山遍野全是被瓦剌追杀的溃兵,就连陛下都被也先俘虏了!”

    “我大明自洪武立国以来,可曾有过如此这般丧师辱国的败仗吗?太后!?”

    孙太后听得出来,于谦这是在怪她纵容皇帝,胡作非为,这才导致了如今这个结果。

    但她双唇微动,却说不出任何斥责的话来。

    朱祁钰坐在自己的小凳子上,闭着眼睛听,心底不住的冷笑。

    这下好了吧,我的傻哥哥,还说要建立堪比文皇帝的功绩呢,怎么拦都拦不住,现在连自己都被请到瓦剌吃烤羊肉了。

    没有金刚钻,干嘛去揽那个瓷器活?

    大明的皇帝不好当,当得不好了,不仅自己和家人都要完蛋,还要连累别人一起完蛋。

    早知今日,就应该学学自己,好好当个咸鱼,大明反而还不会完蛋的那么早。

    尽管早就知道土木堡之变的结果,这次听于谦绘声绘色的说完,朱祁钰的心下还是不免震撼。

    这些人跟着这样一个蠢蛋皇帝去送死,的确是不值。

    不过也就仅限于此了,朱祁钰反正是没什么心理压力,作为一个不受待见的王爷,当时能做的也就那么多。

    说实话,又不是自己带着他们出去,而且也努力过了,是那个傻卵老哥,拦也拦不住非要去送人头。

    大明这一战也真的算是伤筋动骨,让朱祁镇带着白送了三成多的文武勋贵。

    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后世的苏联上层清洗、更换了三层左右,老大哥就直接解体了。

    更何况,大明损失的还远远不只是三层多的文武勋贵。

    就算是这样,大明在历史上居然还能稳住再玩二百年,也是只能说天命在明不在瓦剌了。

    “天子被俘,这可如何是好?”

    “京师如今只剩下一堆老弱,存粮也不充裕,我看,还是仿宋之制,迁往南京吧!”

    于谦把话说完,方才还寂静如斯的朝堂一下子就乱了。

    孙太后也不好说话了,毕竟天子亲征也是她纵容的结果,朝臣们当时全部都在劝阻。

    如今出了这等大事,朝臣们心中对她定是有一股气的。

    朝臣们你一句我一句,乱糟糟得如同菜市场,什么话都有,每个人脸上都写着前所未有的焦虑。

    听到这话,于谦向提议南迁那人高声说道:“绝不可南迁,朝廷的宗庙、典章都在京师。”

    “一旦南迁,瓦剌追来,必定死伤惨重,到时宗庙沦丧,生灵涂炭,大明就真的要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