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一手执明 » 第三十五章 横刀与开会

第三十五章 横刀与开会

    秦毅从唐襄然的房中走出,刚准备回自己房里。却被迎面走来的秦章给拦住了,秦章面上的神情严肃,好像是有什么事情。

    :“少爷,老爷有紧急的事找你,让你直接过去书房。”秦章说道。

    两人都不敢耽搁,直接出了院中往秦云的书房赶去。

    刚到秦云的书房门口,秦章先报了一声。

    待秦云应了声之后才敢推门进去,最近府里发生的事情太多了,多的饶是让他也手忙脚乱的,秦章的一个经验总结便是,越是处在混乱中,便越要平稳行事。

    这个平稳,不仅行事要沉稳斟酌,情绪上更是得注意。

    秦毅倒是不用像他那样考虑那么多,秉着反正我是他宝贝儿子的身份,在秦章推门后,直接进去了。

    秦毅大咧咧的走进去,刚准备叫声爹,却愣然听到了什么东西的破空声。

    当他反应过来时,一柄长刀,早已架在他的脖颈上。

    “我艹???......”本来状态轻松的秦毅,一瞬间将浑身的细胞都调动起来,用于恐惧的反应。

    ————

    另一边,钟府里,钟溪今天清晨便回到了钟府里。

    换了衣服,像往常一样,简单的吃了个早饭,然后便换了一身干练的装束。

    赶忙来到了钟府议事的中堂里,而那中堂里,在她到时,里面早已乌泱泱的坐满了人。

    钟溪走上前去,绕过了几张桌子后,来到了上座的一位老者身旁。

    只见钟溪亲昵的环靠在他的身后,伸出手来将老者的脖颈从背后环住,开口说道:“爷爷,我回来啦......”

    那老者一抚下巴上的胡须,笑着应道:“哈哈哈,溪儿回来了...甚好甚好...来来来,快坐快坐,你这些叔叔们啊,可都是在等你呢...”

    钟溪向着老者面向的位置望了一眼,确实,人来的很多。偌大的中堂内,呜呜泱泱的坐满了人。

    钟溪在人群中望去,不少是世家商队的掌柜们,还有两三个官府的司员。只是这些人,现下都穿着便服。

    钟溪首先走过去,跟这些人打了声招呼,互相问候了一下。这些人虽官阶不高,但却都是掌管“盐引开中”的开引使,商队能否拿到最好的两淮盐引,可都是这些人大笔一挥就能决定的事情。

    现下,不止陕商可以运粮换引,晋商也同样有这个权利。

    那么,现下谁能争取到更多的人,谁拿的比重以及价值便更多了。

    钟溪深深的明白阎王好过,小鬼难缠的道理,是以每次商邦中有什么比较重要的事宜,钟溪都会提前半个月通知这些盐引在手的司员,至于他们是否要来与会,那便是他们的事情了。

    至少自己这边的重视以及尊重给够了,按理来说,这些司员出外差,便意味着肥差。

    一路而来虽风尘仆仆,但各地商邦的“出差好处费”都会给的很优渥。所以,所谓出差又美其名曰商讨洽谈,实则是收点劳务茶水费。

    毕竟,在边关的话,哪有城市里繁华,收入也少的可怜。要不是有这些商帮运粮换引所带来的油水,估计边防将士们其中的一部分得吃西北风了......

    所谓盐引的事情,明朝自老朱开国后,为了武力防范北方游牧鞑靼的不时骚扰与无耻洗劫等等的行为,便在北方上边,倚长城,设九边重镇。其中固原、宁州、延绥、肃州四镇皆属于陕地管辖,布兵二十余万,军马十万余匹。

    老朱一挥手便置下如此重兵,当然是成效卓越。

    但,巨大的战争机器也有着巨大的胃口,几十万兵力,军马、人吃马嚼的算在一起,经年累月的、不得把大明的国库给吃的陷进地底去?

    考虑到如此重兵,其军饷及后勤供应,自然是关系重大的军国大计。然而,大明开朝,刚结束连年的战乱,人民和国家休养生息都来不及,轻徭薄赋更是必须,哪里会给老朱机会让他揽财呢?

    朝廷国库的财政本就因为各种原因而尚显羸弱,根本不堪重负,这种庞然巨物的战争机器的胃口更是难以衡填。

    但,老朱又是何许人也,一路从乞丐到天下的所有者,什么样的困难可以难倒这个男人呢?

    神奇的老朱,本着办法总比困难多的方针,以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勇气以及魄力。这点小小问题当然难不住他。

    没多久,老朱便推出了一条“食盐开中“的政策扔到了西北方向的土地上。

    所谓“食盐开中”说白了就是允许商民们,自由向边关运输粮草从而以换取朝廷提供的食盐经销的盐引。

    西北的土地上,无论是陕地还是晋地,所属的商民们都积极行动了起来。

    先说陕地。

    老人们常说,自古关中如沃野,八百秦川烟朦胧。黄云连天夏麦熟,水稻变黄吹秋冬。作物成熟,气候平衡。沃野千里,地富人勤。其地理位置又属内陆中的内陆,少了人祸兵灾的威胁次数,其积累必然丰厚。

    是以在明初“捐粮引盐”的政策下来时,陕地的商民能立刻抓住这天降的机遇,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本来“家底”积累的就足够厚。

    再说晋商。

    晋州相接塞北,历来是重兵把守。自太祖时,对塞北前朝余孽要进行追击围杀。然而,塞北余孽本就是游牧出身,自小在沙漠征战中生存,缴杀又难以清净。后有多次主防之意明显,是以晋商得以嗅到商机...

    晋商属地自古以来就天气多寒,山多土瘠,可用作耕地之用的土地,更是少之又少。那既然耕种不行,民生便难以维系。平常已然是如此,若遇天灾,那更是民不聊生,饿殍遍野。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晋商行商杀进局中的最初目的,大致上是为了解决属地上的“内部人民需求”。

    尽管在土地上的耕作性上,天公不作美。但晋商身上也有股子韧劲,虽土瘠天寒,不宜耕种。但其属地上,炭,铁,盐藏丰富。山多则果林繁茂,水果蜜饯等什物也多是可做得商品的。所以,既然作物难产,那边大力的发展“资源互换”或者“资源卖钱然后再买粮”的两种基本思想。

    辽东、宣府、大同、延缓四边镇,均有大量驻军。

    每年所产生的边饷原额仅粮食就有二百五十余万石。此外,还有布匹、花绒等物的大量需求。这可算是也给晋商找到活了,是以晋州也紧随陕地其后,对于“开中”的政策,群起而疯狂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