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从零到法 » 第1章:国际公法的渊源与领土争端(一)

第1章:国际公法的渊源与领土争端(一)

    在7月份最后的4天时间里,我们要把三国法的内容,也就是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这个三个内容,因为分数所占的比重不多,所以,咱们且当是一个故事,看完就可以了,了解一下国际法的内容有什么,是不是?比如,我们知道的国际海洋法法庭,外交豁免,引渡条约等等,我们还是有必要学习一下的。

    至少,说出去好歹我们也是学过国际法的人。

    不过有点意思的是,去年的三国法比重,占了10分......

    我也是哭瞎了。

    ——分割线——

    【三国法】

    想知道一个法说了什么,就得从它的立法背景,渊源入手,我们才知道是什么,知道该去怎么样学。就好比我们知道加减乘除,是什么,我们才能够用它去做什么,你觉得呢?

    好了,开始正题,闲话少说。

    首先第一个说的,什么呢?

    ——分割线——

    【国际公法】

    它,又称国际法,到底怎么个国际法呢?又说了什么呢?

    国际公法的内容呢,一共八章。

    导论、主体和责任、空间划分、国际法上的个人、外交与领事、条约法、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战争与武装冲突。

    一共是八个,说实话,我一天看完是没有问题,但是还是细节说说。逻辑强,做题也强,说话也靠谱。(法律不可儿戏)

    ——分割线——

    下面开始国际公法最简单的内容,渊源。(导论)

    首先,在学法律的时候,我似乎没有去怎么说渊源,这是一个基本的常识,那么现在在这里说一下,法的渊源是什么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法律的表现形式。(民法法律渊源有什么,物权法啊,合同法啊,民法总则啊!)

    但是要说国际法的表现形式呢?

    是不是不晓得到底什么?没学民法我们也知道有合同啊,物权啊是不是?

    只有三个:国际条约、国际习惯和一般法律原则。

    (法律渊源,是解决一个国际争端的时候,争端解决机构,可以依据这些作出判决!请各位读者朋友们,把这个三个看清楚咯!)

    而国际法如何具体表现呢?

    其实,就是我们在解决一个国际争端的时候,这个争端解决机构,有权依据什么东西来对这个争端作出判决,这就是所谓的法的具体表现形式。

    就好比我们国内的法,解决一个民事纠纷,法官会说,根据什么什么法某条某款,判决如下。

    那国际上是什么呢?

    有国际法院,国际海洋法法庭,这种国际性的争端解决机构。它在解决争端的时候,可以直接引用的法律依据。(也就是引用上面的三个内容!)

    ——分割线——

    既然,这三个东西是国际法的渊源,可以解决国际争端,可以直接引用,那么它们都有些什么特点呢?

    条约法在八章之一,所以咱们还是按照顺序来说。

    我们都知道了条约和习惯都是国际法的渊源,但是,这两者有一个最本质的区别,就是约束力的范围不一样!!

    条约,很像一个东西,像我们平时见到的合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同,其实就是条约嘛。而我跟你之间签了一个协议,就是合同咯。

    那么问,我跟你签了一个合同,对合同以外的第三方有约束力吗?(我好像问了个废话)

    答案是:没有。

    因此,同样的道理。中国和美国签了一个条约,这个条约对俄罗斯有约束力吗?没有吧?

    所以,国际条约的约束力,只约束缔约国。

    而国际习惯一旦形成,对国际法主体都有约束力。

    ——分割线——

    那么我们就学习一个案例题,看我们是不是懂了国际公法!

    说,国际人道法中,有一个区分对象原则,在区分军事目标和非军事目标,区分战斗员和平民是一项已经确立的国际习惯法原则。

    这个什么叫区分对象原则呢?

    就是打仗的时候,要区分军事目标和平民目标,不能乱打。有时候谴责,说针对平民目标进行了袭击,那就说明它违反了国际人道法中的区分对象原则。(这是一个国际习惯)

    而在《日内瓦四公约第一附加议定书》中,甲乙丙三国中,甲国是该议定书的缔约国,乙国不是,丙国曾是该议定书的缔约国,后退出。(这是一个国际条约)

    问,现在甲乙丙三国打仗了,谁应该遵守呢?是不是就甲国啊?

    那么谁要遵守区分对象原则呢?三国都要,对吧?

    又问:下面哪些是错的呢?

    A说,该原则对甲国具有约束力,但对乙国没有。(是的吗?)

    B说,丙国退出后,该议定书对它没有法律约束力。

    C说,丙国退出后,该原则对它不具法律约束力。

    D说,该原则对三国都有约束力。

    (其实,这个题目好简单啊!错误的话,就是AC啊,这就是国际公法啊)

    ——分割线——

    【国际习惯】

    那么到底什么是国际习惯呢?

    是指,在国际交往中,由各国前后一致的不断重复所形成,并被广泛接受为有法律拘束力的行为规则或制度。

    看清楚,是前后一致,不断重复。所以,很显然这个国际习惯并不是源自于立法,也不源自于缔约,就源自于各国的反复实践。

    但什么时候能够变成一项国际习惯呢?

    那就是后面的那一句话,被广泛接受,具有法律约束力。而我们最能接受的一个习惯,那就是先占。(什么是先占?也就是先到先得,那这么个东西是怎么来的呢?)

    它,源自于十几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冒险的精神,海洋征服性行动。有一个问题出现,这个地球到底是方的,还是圆的呢?于是,为了证明地球是圆的,还是方的,就看这航海实践呗。

    在早起的欧洲,是具有较强航海实力的一个地区,最开始的时候只是寻找新的物质,进行跨国贸易。最先开始的时候,船队都是往东走,来到了印度来到我们中国。但是在14世纪的时候,船开始往西走,说如果能够也到传说中的黄金陆地,那么就能证明地球是圆的。

    结果,没到黄金陆地,到了一个地方,却并没有遇到黄金陆地,而是一堆穿着兽皮树叶的人。

    这就是无主之地了呗。

    那么就开始报信,通知派遣军队进行有效的占领和统治。

    ——未完待续——

    (作者:所以,当一个国家做了之后,那么肯定有跟风的呗。慢慢的,所有的国都这么认为,都这么做,谁先占了无主之地,就能取得这个无主之地的领土主权!于是,先占就能取得领土主权,就已经演变成了一种国际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