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问道天心诀 » 第一章 不知无心可活否

第一章 不知无心可活否

    阳春二三月间,正是鸟语花香万物复苏的好时节。镇海县地处帝国东南,东行不到五百里即是东海海域,此时暖气东来,间或下起春雨,正是一场春雨一场暖。

    镇海县乃是南岳楚山脚下镇海府的治所,县内物阜民丰,城外山川秀丽,出城北行不到二十里即是楚山余脉,端的是山清水秀,好不迷人。

    眼下正是上巳时节,游人纷纷出城,富家子弟车马随行,设帐投壶,平民百姓三五成群席地而坐,左右闲话。真可谓春风来时多赏花,不可辜负好时光。未时之后,日稍西斜,计算脚程,已有许多百姓收起席子,开始返程了。

    入城后,步行不到一刻钟,就是镇海城小有名气的茶楼仙茗居,仙茗居坐西朝东,共有四层,一楼西边设有一尺高五六尺见宽的台阶,两侧乃是楼梯,高台之下散落着十几张八仙桌。

    林子宁就坐在挨着门口的一张桌子边,听着那说书先生讲道:“那丞相比干出了皇城,就想起此前吕公望对他说的,出门要是遇到一个卖空心菜的老妇人便问一句‘菜无心可活,人无心可活否?’若那妇人说‘可活’则劫难已过,否则万事皆休。”

    “各位看官,比干乃是难得的贤相,却被纣王与那妖妃合谋挖了七窍玲珑之心。且不说他能活不能活,他眼下只是凭着一股劲,一个念头吊着性命罢了。没走多远,就听到一个苍老妇人的声音在吆喝,却正是卖那空心菜也。比干心想,吕公望没有欺我,待我上前一问,就知道我的命数如何了。”

    “于是,比干走到那老妇人跟前,问道‘菜无心可活,人无心可活否?’那妇人一听,当时就是一脸诧异,盯了比干一眼,没好气道‘菜无心可活,人无心怎能活呀?’”

    “话刚落地,比干就是天晕地旋,‘啊’地一声就倒地不起了,各位看官,你道那比干是死是活?无心可不可活啊?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把故事讲道精彩处,留下扣子,吸引听书的人明日再来,本是说书时惯用的套路,因此不待底下人的反应,那说书先生椅子往后一推,一起身一溜烟似的就往后门跑了。想来也是知道这招数用惯了,招人记恨,不等大家反应过来,赶紧先溜了。

    林子宁倒是不气不恼,因为这《天地兴亡封神大传》他就是看完的,只不过这说书先生讲的确实有味道,虽是看过,听起来却仍是津津有味。起身正要离开,就看到门口蹲着一个头发散乱,身着百衲衣的中年乞丐。

    不过,这乞丐虽衣衫不整,眼神却不浑浊,看着身材修长、体型清瘦的林子宁,就问道:“公子看着颇有姿态,应该是哪家的贵少爷吧。小老儿丐十九,乞讨为生,听这故事颇有些意思。劳烦问公子,不知道公子觉得这比干是死是活啊?”

    听这叫做丐十九的乞丐一问,林子宁先是一惊,继而觉得稀奇,今日本是上巳节,货栈放假,别人都出城踏青去了,他却在这里待了半下午。

    之前在看《天地兴亡封神大传》写到比干挖心的情节时,本就有些触动,今天那说书先生又刚好讲到这一段,本就是心里怏怏。

    这乞丐倒是有趣,你一个有今日没明日的乞丐,想这干啥?难道你的心也是七窍玲珑心,也有那妖魔要吃你的心吗?

    林子宁心中惊奇,不过在商号货栈做事,最讲究笑脸迎人,平声说话,莫要因为一时冲动,祸从口出。

    念头一转,淡淡说道:“老丈问得好,不过我却不知道比干该如何。老丈今天故事听得入迷,不知道晚饭有没有找落,我这里有几文钱,你拿了去买点东西垫垫肚子吧。”

    说完就从袖子里掏出六枚铜板递过去。

    林子宁虽然没有回答自己的问题,却赠了自己几文钱,丐十九也没有再追问,只是一边双手捧着钱,一边口中道谢,并让开道路。

    望着林子宁渐渐走远,丐十九空中喃喃道:“年纪轻轻,倒是稳重,嘴还挺紧,也难怪......”说到后面,却只是动动嘴唇,不见出声。

    镇海县的地势乃是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故而城西城北之地多是富贵之人居住,林子宁住在城东,离着仙茗居却是有段距离,走了两三刻钟才到家。三年前从西而东,留居此地时,林子宁花了三十多两银子在大元坊买了一个院子落脚。

    这院子坐北朝南,北侧正中是客厅,客厅两侧各有两间房,西边靠墙一间放着杂物,另一间放着林子宁平日用得着的东西,东侧靠里一间是书房,靠外挨着墙的是卧室。

    院子西侧贴着南墙还有一间屋子一个木头搭的棚子,院子东侧还有三间房,靠南一间的墙壁正对着院子大门。从院门进来左拐走个四五部就能看到院子里有两棵桃树,眼下正抽着芽。

    回到家,林子宁跟以往一样做饭吃饭收拾东西,等都弄完太阳就下了山。趁着落日余晖,他又拿出一本名为《古今阵法辑录》的书在院子里看。这书一看就知道是经常翻看,翻开书签,内容写的是关于人体阵法的。

    只见书中写到“阵依法而存,法借阵而显威。然世俗之人常昧于物,即所谓‘阵倚物而存,物有天地山川、草木云雨等’,实则物乃外显之形,法为内存之法。故而,无物有法亦可设阵,法存天地,阵无禁处。”

    这段话大概就是说一般人认为阵法必须有依附的东西才能设立,但实际上,“法”才是阵法能够设立并发挥作用的根基核心,阵法的价值就是彰显(放大)“法”的威力。

    《古今阵法辑录》内容分为总纲、细目和总结三大块。总纲概述阵法原理作用,细则依据阵法的用途、设置场所和威力等分别作了描述,总结则是结合总纲和细目内容做了更为深刻的总结阐述。这本书流通较广,但是认真阅读的却很少,而认真看书的人也基本看中“阵法辑录”,即书中的细则部分。

    可是在林子宁看来,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就在于第三块总结部分,看了总纲对阵法有了宏观的认知,看了细则就有了阵法的实感,而总结既是二者的结合,更是二者的升华。

    你仔细思揣摩一番,“阵依法而存,法借阵而显威”说的不就是阵法的核心是“法”吗,只要“法”是正确或准确的,那么“阵”就可以存在了。所以真正善于设置阵法的人,在物上可以设置阵法,在人身上也是可以设置阵法的。

    说回今天比干之问“菜无心可活,人无心可活否?”,答案必然是肯定的。人这样说,有何依据啊?常人以为人无心就必死无疑,但实则是活着并不是靠“心”,而是靠“心之法”,也就是靠心运转发挥作用的“法”。

    如此说来,假若一人被挖走了心,只要在生机断绝之前,设一个足以运行“心法”、代替心脏的阵法,那此人并不会死。

    再回到《天地兴亡封神大传》,吕公望就是给比干设了一个阵法,不过这个阵法启动的机关却是那个买菜老妇人“人无心可活”的那句话。可惜,比干并未听到那句话,阵法没有启动,最终命丧黄泉。

    林子宁又想到,或许换一个人,换一个法力更为高深的人,比如吕公望的大师兄或师傅,他们设一个更好的阵法,启动时可能不需要多问那么一句话。想到这,林子宁觉得,差不多找到了解决自身问题的缘由,最起码思路应该是正确的。今天听书还是很有价值的,时间没有白白浪费。

    夜幕已降,林子宁不再深思。明天还要早早起床,林子宁起身去检查大门关严实没有,刚到院门跟前,就听到有人在院墙外走动。

    林子宁当初买个这院子时,就是看中了它一来不临街,处在大元坊中间,四周都是四五尺宽的巷子,二来住户都是小门小户,民风淳朴。大家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么晚还有人在外面走动,实在是少见。莫非是蟊贼进了大元坊?想到这,林子宁即可屏住呼吸,贴在墙上仔细倾听。

    等了没一会,就听见一个中年男子的声音说道:“赵长老说了,楚山教末代真传弟子一定到了镇海县城,这几天我们就挨个街坊搜过去。等城里搜完,我们再去城外。”接着他就这里几个,那边几个分配起来。

    林子宁一听,这楚山教不是在五百年前被灭门了吗?这末代弟子是藏了什么秘诀还是宝物,才让外面的人要这般仔细搜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