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问道天心诀 » 第三十一章 众人详解悟道诗

第三十一章 众人详解悟道诗

    杨任诸人回到镇海府,将高庆锁了琵琶骨关在城隍庙专门用于羁押犯了事的修士的地牢里。就与胡奎晟领了玉片和符纸回到藏龙谷,也加入修补壁垒填平地缝的队伍。

    五位金丹期以上的大修士,都能施展南明离火,除了罗其云带着众修士从两侧壁垒没有裂缝的地方往中间填埋土石,其余四人略一分工,不到半个时辰就将壁垒的裂缝修补好,随后,众修士用了不到一刻钟就将土石填埋进最后的地坑里,杨修再施展五行之术,将凸出的新土往下挤压,没一会功夫,原来的地缝就恢复之前的坚硬,除了颜色有些深、土壤有些湿,便于两边的大地没甚区别了。

    大功告成,五位大修士与一众修士都是心中悬石落地,俱是放声大笑。杨任面对一众修士,躬身拱手,虽无一言,众人却自感其意。闲话不叙,一众人纷纷腾空而起,直奔镇海城而去。到了城内,杨任让众修士自去休息调养,乃与黄盛清、胡奎晟、罗其云和姚盛四人于堂上落座。

    胡奎晟与罗其云不仅是杨任直属下属,更是他当年随军出征的战友,胡奎晟直爽而罗其云稳重。甫一落座,胡奎晟便问杨任之前在空中的情况。杨任为人豪迈,除了因为丐十九的身份特殊,他和自己的约定乃是私事,而且都与降伏凤魔的事情无关,他便略去不提,其余的,包括丐十九的那首悟道诗,也一并说了。

    丐十九临走时吟唱的那首神仙歌,他们都听见了,语词通俗道理却不俗。不过,这首神仙歌说的内容却与当今的形势不大匹配,当今的形势不仅是官场之人修习道法,修道之人也有许多人被朝廷授予官职。宝箴院、太乙宫和法藏寺不就是管理修仙之人并亲自教授功法的机构吗?

    说到这件事,杨任说道:“这位丐十九先生,确乎有古修士的风骨。不过,他的那首悟道诗,我觉得意涵丰富,一时间难以参透啊。”

    罗其云道:“巡院大人你都参透不了,像我这样侥幸修道的武夫,更是不敢想了。还是请两位祭酒大人棒参悟参悟,也给我们讲讲,让我们也跟着沾沾光。”

    姚盛既是黄盛清的下属,年龄也比他小,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黄盛清右手轻轻抚须,呵呵一笑,说道:“不敢说参悟,只不过以诗相证罢了。”说着,他从椅子上站起来,环着大厅边走边说:“这悟道诗的第一联,‘万千辛苦为求仙,历尽凡尘始脱胎。’很好理解,说的就是像巡院这样,经历诸多事情,修为有成,达到脱胎境界。”

    “第二联‘缘起缘灭皆因念,所执所系生祸灾’则大有讲究,上句是说人与人之间,或者人与其他一切的缘分,都是因为心中所想而产生的,而如果念头一旦消失了,缘分也就没了。但要是过于执着,灾难也就来了。”

    “至于第三联,‘三元合契归先天,七情相协入神台’。天地初开之时,混沌一片,无天无地、无山无水、无风无云、无雨无雪,不知道经历多长时间的演变,混沌之气逐渐化为天地水三元之气,滋生万物,养育人族。演化之后,天地水三元之气各有孕育,天有三君日月星,地有三体土石林,水有三态云雨雪。”

    “神国之时,山川演化孕育神灵,诸神纷纷建立人间神国,诸国之主本就是神灵,人族祭祀国主,而国主则祭祀天地水三官。自道教兴起,修道之法革故鼎新。如今门派不下千百,功法也数不尽数,天地元气也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态存于世间。就如我们今日摆下的逆五行化元大阵,其原理也是将元气分为五行,五气内质不一,效用不一,但其源头也是天地水三元之气。”

    听到这,胡奎晟插话道:“黄祭酒,还请仔细说说这五行之气具体的起源。”

    黄盛清道:“哦,好好。由混沌而三元,由三元而五行,天地灵气看似越变越多,实则是越理越清,三元也好,五行也罢,在天地初开之时,都混在混沌之气中。从三元之气与五行之气的关系来看,金之气源于天藏于地,火之气则有天火与地火,土之气源于地、水之气自源于水,木之气生于地长于水。其实,气既分五行又分阴阳,就拿火之气来说,天火与地火说的是火的起源,就火的性质来说,又分阳火与阴火。”

    “所谓‘三元合契’,就是说天地水三元之气聚合于体内,勾连天地灵气。内外相通,将后天之气化为先天之气,修炼出仙气来。”

    黄盛清的这番言辞颇有见地,杨任拍手称赞道:“黄祭酒这番话真有见地,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阴阳五行之气,我等自是熟悉,但是将其与三元之气联系起来,我却是第一次听到。”

    罗其云接话道:“巡院说得对,我也是第一次听到这番有见地的话。”

    姚盛说道:“黄祭酒是从元气的角度来解读‘三元’,除此之外,‘三元’又可看作元精、元气、元神。”

    “精者,精微之物,精华也。元精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元气之积厚而精英者,称为元精’,这即是说天地元气蕴积之后会产生先天元精,后天元精则是父母精气所合而成,又称生殖之精。”

    “气者,无形而能动者。元气,有先天之‘炁’。此‘炁’形成于受胎之先,生于无形,又谓‘原始祖炁’,潜气内转(隔绝空气呼吸,即胎儿内呼吸)的动力;婴儿降生之后,‘炁落丹田’,先天元炁化为后天元气,并司理天呼吸之气、水谷之气、营卫之气、脏腑之气、经脉之气等。这后天元气,就是我们体内真气。”

    “神者,元性也,精气之主。元,有本无、根本、原始之义。神有‘元神’、‘欲神’和‘识神’和‘识神’之分。欲神,是后天气质之性,主生理之情;识神,是意念思想之性,主意识之理;元神,是先天本元之性,元灵清虚。”

    “道者,自然也、本源也、亦本元也。第一个是‘水源’之‘源’,第二个是‘天元’之‘元’。自然者,不借外物而生;本源者,滋生外物之始源;本元者,本性也。修道,就是去伪存真、剔除杂质杂念,还本归元,破除俗念虚妄。”

    “精气神三者一体,互相依存,互相转化,流行为气,凝聚为精,妙用为神。道家炼养,以精气神三者为本,故精气神又有‘三宝’。‘三元契合’就是将精气神三宝炼化为一体,滋养仙气。既然仙气诞生,怒喜悲忧思恐惊七情协调,正念守心杂念消化,从格位上来说,就是从人格升为神格了。仙气是寄存和滋养元神的所在,元神是统御仙气法力的根基。”

    姚盛虽然修道时间不长,也就二百来岁,但是其见解并不在黄盛清之下。而且黄盛清只从先天后天之气的角度来理解,姚盛却从精气神三个方面来阐释,格局更高。

    听了两人的高谈,杨任也来了兴致,说道:“姚祭酒此番高论,实有指点迷津点化开悟之效。那么,后两句‘忘却诸般福寿全,返璞归真道门开’的核心就在一个‘忘’字和‘返’字。忘却诸般烦恼,忘却诸般念头,破除执念,才能将本性返回先天的状态,回归真无,得悟大道。”

    罗其云听罢击掌赞叹道:“听了三位大人的高见,如沐道音,往昔我修炼道法也有诸多疑惑。对于大道正是不敢说有几分感悟,到底还是有些所得,但是与三位大人的见解相比,根本就是顽童村夫的呓语。”

    黄盛清知道杨任很是看重两位下属,见罗其云如此自谦,附和道:“罗大人过谦了,我们只是相互激发罢了。”

    “是啊是啊,我也不过是多看了几本书,对这些东西知道的多一些而已。说起来,那位高人对大道、修练的见解才是真知灼见,发人深省、启悟大道。”姚盛也安慰道。

    毕竟不是太学武卫监的学堂,也不能将这里变成坐而论道的场所。对悟道诗的交流告一段落,杨任又想起今天凌晨见到那个黑影。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说道:“你们看到天魔大阵之中的那团黑影了吗?我去追高庆,回来怎么就没有看到了?”

    虽然不知道那团黑影之中到底是什么东西,但是大家确实是都看到了。当时天魔大阵被攻破时,高庆与大家打斗,大阵中的魔气基本都散逸了,就是那团黑影仍旧没有什么变化。胡胜奎原本还带这人守在那团黑影旁边,可是凤魔冲出来时,一时大乱,胡胜奎和其他修士都下到地缝之下。等大家被凤魔再赶上来,那团黑影就无影无踪了。

    因为捉了高庆、又降伏了凤魔,大家都很高兴,当时又乱糟糟的,那团黑影的消失根本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现在杨任一提,大家面面相觑,竟是谁也想不起来黑影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