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九州降魔驱鬼录 » 第三十五章 交卷

第三十五章 交卷

    五道题目本来重九不到一个时辰就能写完的,可自己的字是什么德行,他心里是一清二楚的,为了尽量写得好看一点,重九有如在碑上刻字一般,一笔一划地认真描摹。

    虽然看起来依旧不是很美观,更谈不上达到书法艺术的层次,但是好歹能让人一眼就看出他写得是什么字。

    卯时开考,直到辰时末,作答结束的铜铃声响起,重九才完成他的“刻字”大业。

    监考的礼部官员从两头往中间,一人收考卷,一人收答卷,然后交叉而过。

    等所有考生的卷子收完,由一队禁军护送着三名监考官将所有的卷子押送入库,等待评卷。

    然后监考官又摇动了三次铜铃示意此次科举考试已经结束。

    如同来时一样,重九和李灿一声不吭地沿着禁军组成的行道排队往皇城外走去。

    出了安上门,两人不约而同地如释重负般地呼了一口气,既有参加完科考的轻松,也有被皇城肃穆氛围压抑的缓解。

    “九郎,你考得如何?”两人并排着缓缓向平安坊的方向走去,李灿开口问道。

    古往今来,似乎每次考试结束之后,亲友师长总要问这么一句同样的话。

    “应该还行吧,表哥,你呢?”重九摸了摸鼻子回答道。

    “算学的两道题应该问题不大,最后一题由你这半个月的相助,应该也答上来了,可是卦象卜辞题和农时历法题我心里一点底都没有。”李灿也摸了摸鼻子答道。

    从他的语气中,重九就知道表哥是心虚了。

    五道题都是照本宣科出的题,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在卦象卜辞和农时历法两道题上,表哥怕是悬了。

    “对了,九郎,这些题对你来说应该不难吧,可是你怎么写了这么长时间?我看有些人刚一个时辰就交卷了。”李灿好奇地问道。

    本次恩科是允许提前交卷的,有些人是真不会,而有些人是真会,总之他们都不愿意枯坐浪费时间,因此都选择了提前交卷。

    重九也不好意思说担心自己的字太差,所以才写得慢一些,尽量写工整一点,只能打着哈哈说:“反正是要等你一起回家的,出来也是等,在里面也是等。”

    李灿被小小地感动了一把:“好兄弟,走!我们先不回家,去东市喝酒去。”

    长安城的繁华李灿已经见识到了,恩科也赶上了,连皇城都进去逛了一圈,他已经知足了。

    他考完就知道这次的恩科大概率是没戏了,因此也不想着省盘缠了,拉着重九就直奔东市太白楼。

    东市鱼龙混杂,街上有很多闲逛的人。

    有的人自称豪侠,专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东市商家或是客人有力有不逮的难事,他们便会出手相助,事后少不得要推辞再三,然后勉为其难地收下一些润口的酒钱,毕竟推辞来推辞去,也会口干的。

    有的人自认没那个血气,便做起了出苦力的营生,比如帮店家或是客人搬运一些重物,以便混口饭吃。

    再有的人做不得豪侠,也没那份力气,凭借一张嘴,也能在东市混得开。他们帮远道而来的客人介绍东市好吃好玩的好去处,或是帮着跑跑腿送送信。

    他们这样的人有个专门的名字叫“帮闲”。

    李灿在东市口找了一个机灵的小帮闲,让他去平安坊的李府带个信,意思是自己兄弟二人已经考完,要到东市庆祝一番,今日就不会吃饭了,请大嫂不用给他们留饭。

    小帮闲得了李灿的两文钱,颠颠地就快步跑向平安坊了。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帮闲,吃的都是拿人钱财与人消灾的饭,最重要的就是信誉,因此李灿也不担心小帮闲拿了钱不办事。

    家有家法,行有行规。若是小帮闲坏了规矩,有的是人主动帮李灿讨回“两文钱”的公道。

    重九和李灿两人再次步入太白楼,这个给重九留下不是很好回忆的大酒楼还是那么富丽堂皇,依旧是客似云来。

    那日醉酒醒来遭遇心魔劫之后,经过李灿的帮助,重九将意识深处的记忆回想了起来,可是他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有点怪怪的,可究竟是哪里不对劲,他又说不上来。

    同样的太白楼,吃饭的人不一样了,换了个小二为他们服务,雅间也不是同一间,唯一不变的就是美食和佳酿贵得令人咋舌的价格。

    没有外人在,没必要装门面,两人让小二推荐了几样招牌菜。

    至于酒水么,重九可不敢再尝试仙人醉了,只是要了一壶上次没喝成的橘子果酿。

    李灿倒是不怵仙人醉的酒劲,不过也只敢点一壶,一来囊中资金有限,二来仙人醉的名号不是白叫的,仙人喝了都得醉,凡人就更不用说了,以李灿的酒量,一壶刚好,少了不过瘾,多了扛不住。

    等酒菜上桌,两人一边喝酒吃菜,一边互相对照科考五道题的答案,主要是李灿说,重九来判断他到底有没有答对。

    在另一个地方,也有人在对答案。

    大乾皇城礼部班房内,以主考官礼部尚书高俭为首的一干考官们,用过午膳之后,就开始了阅卷的工作。

    参加本次恩科的考生约有三百余人,三百余份答卷评阅起来是一个不小的工程量,皇帝那里又催得急,考官们只能简单吃个午饭,就赶紧开始阅卷。

    阅卷的流程为:首先由普通考官进行初审,然后交由同考官也就是副主考官复核,若是同考官觉得可以录取,则会用朱笔写上一个“取”字,然后再交给主考官再次复核,若是主考官也同意录取,则会再添一个“中”字。

    或许这就是“考取”、“考中”、“高中”等相关词汇的由来吧。

    “这次恩科,朝廷拟定录取二十位考生,怎么这里只有十九份?”同考官朱琏琛向协助他的考官问道。

    同考官之一的工部侍郎朱琏琛负责收集汇总写有“取”和“中”两个字的答卷,然后交给主考官高俭进行复核,并初步排定录取名次。

    可是整理答卷的考官交给他之后,他亲自点了三遍,发现只有十九份,不够录取的二十份。

    “禀告朱大人,确实只有十九份,下官正要向您请示呢。”送答卷的考官吕祥抱拳说道。

    “我去找高大人,请他再从有‘取’字的答卷中选一份最好的批个‘中’就是了。”朱琏琛示意此事不是什么难事。

    “高大人,本次得‘取’和‘中’的答卷,仅有十九份,烦请大人再多写一个‘中’字,可否?”朱琏琛走到坐在一旁闭目养神的高俭面前作揖问道。

    高俭听到朱琏琛的话,慢慢睁开眼睛,盯着朱琏琛看了一会,才缓缓开口说道:“十九份就十九份,剩余未得‘中’的自然有他不该得的道理,怎可为了强行凑够二十份而滥竽充数?”

    “既然陛下钦定二十个名额,那么我等自然要遵从陛下的指示,按照二十个人的标准来录取,怎么能叫滥竽充数呢?”朱琏琛不卑不亢地辩解道。

    高俭是个刻板的人,朱琏琛擅自做主让他多写个“中”,在他眼里已是乱了尊卑的举动,现在又当面顶撞他,他心中已经升起了怒火,可是朱琏琛抬出了皇帝,他也不好当场发飙。

    朱琏琛是从工部的虞部员外郎逐步升迁到工部侍郎的,由于虞部的职责之一是掌天下虞衡,因此也养成了朱琏琛凡事精细准确的做事风格。

    朱琏琛也不是那种擅长迎风溜须类型的官员,他属于实干派,心里没那么多花花肠子。

    既然皇帝说了录取二十个考生,那就必须是二十个,多一个不行,少一个也不行。

    缺了一份,主考官补签一份就是了,朱琏琛完全没想到这个举动会引起主考官高俭的不快。

    不过就算知道了,他也不在乎,他被安排为同考官,本身就有辅助并监督主考官的意思,否则干嘛要安排礼部之外的一个工部侍郎来做同考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