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小心有雷 » 第七十二章:望子成龙

第七十二章:望子成龙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这是世间父母对子女最淳朴的祝愿。

    不是要求子女必须要鲤鱼跃龙门或飞上枝头变凤凰,只是希望儿女过得好,过得很好。

    吴辰的母亲天生便体弱多病,但是当年吴默江在看到她的第一眼时,便直接认定了她。

    其实说起来是有些让人不好受的。

    吴辰的母亲出身在一个还算殷实的家庭里,温饱有余,小有积蓄,但跟吴家相比,那就是一个天一个地了。

    所以对于自家女儿竟然能被一位吴家的公子相中,吴默江的老丈人确实很喜出望外。

    虽然吴默江并不是吴家的嫡子一脉,但对那位老丈人来说,区别并不大。

    吴默江与妻子之间也不是吴默江对妻子一见钟情之后便借用家族的名头行那霸王硬上弓之事,而是吴默江守在了第一次见到妻子的地方,足足半个月之后才终于再见到妻子,然后跟旁人旁敲侧击,打听到妻子的身份。

    之后吴默江找了几个虽然蹩脚但好歹算得上由头的由头,开始与妻子说上了话。

    不过这样当然还是不够的。

    真正让两人一下子拉近距离的事情,还是有一次妻子走在路上,身后跟着侍女,身边则是一位闺中密友。恰巧,一匹受惊的马狂奔而来,吴默江拦下了马,终于被妻子正眼多瞧了几眼。

    是直到两人成亲之后,妻子已有身孕将近八月,吴默江才从妻子那里听说,当年间接促成他们两人的红娘其实就是与妻子几乎一同长大的侍女。

    侍女比妻子更早发现吴默江似乎有意接近自家小姐,不过侍女瞧着吴默江的眼神,只觉得这位吴公子绝对不是心里脏污纳垢的货色,跟所有眼睛里仿佛有着绿光一样的所谓公子哥都不同。

    尤其是那次在受惊的马匹前救下自家小姐之后,自家小姐上前跟他由衷道谢,这位吴公子竟然会脸红,狼狈鼠窜,落荒而逃。

    妻子的身边开始有人不断地念道那位吴公子的事情,这甚至让妻子曾经怀疑过,侍女是不是收了吴公子的好处?

    “小姐!”侍女嗔道,却眼冒金星一般,“若他真的私底下出钱收买我,我倒要看不起他了,但他就是没有,所以我才觉得他跟别人不一样。”

    妻子听后觉得很有道理。

    后来,两人交往愈发频繁,吴默江也找了个机会向妻子坦白自己是吴家人的事实。妻子初一听闻确实有些愕然,但是愕然之后其实更多的还是庆幸。

    好歹渐渐到了该开始考虑成亲事宜的时候了,倘若情郎的出身不好,倒是难免一番麻烦,哪怕是父亲并不在乎,但两人成亲以后,情郎难免要住进自家。

    虽然名义上并非入赘,但是实际上嘛……

    事实总是容易压胜雄辩。

    不过既然情郎是吴家之人,那么一切就只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

    再后来,妻子怀上身孕。

    不过因为妻子身体不好,常常要有大夫在旁看护。

    大夫找了个机会跟吴默江说,尊夫人身体实在太弱,这次怀胎,恐有性命之忧。

    吴默江当然跟妻子说了,言明其中利害。

    妻子微微摇头,只说了一句话:“我要生下这个孩子。”

    彼时,妻子的脸上仿佛闪耀着某种光辉。

    最后,妻子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

    又过了没多久,就去世了。

    吴辰的体格继承了母亲的体弱多病。

    吴默江将所有的爱全部灌注在了独子的身上。

    习武无望,成为方士无望。

    习文倒是可以,但是受累于身体的孱弱,他虽然表现出不俗的悟性,却架不住身体的反复无常,所以读起书来反而比一般人吃力。

    再者,没有一个好身体,好像就会什么都做不到。

    这几乎让吴默江愁白了头。

    现在的吴默江当然是一头浓密的乌发,但实际上,这是染的。

    吴默江的头发,已经有小半转白了。

    好在转机出现了,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赵行来出现了,吴辰生命里的贵人。

    因为遇到赵行来,吴辰有望成为至少四品方士。

    而吴辰之所以能遇到赵行来,很大程度上其实更应该感谢霍雯彩。

    适才赵行来与他说了两件事,一件是吴辰在方士一道的至少成绩,另一件就是吴辰与霍雯彩之间存在着一份上天庇佑的三生缘,还希望吴默江不要棒打鸳鸯。并且简单的说明了吴辰之所以付出行动去往羊角山的理由,就是霍雯彩,冥冥中的牵引。

    人这一辈子想去的地方难免有很多,但是真正会去的地方其实很少。

    吴辰为什么其他地方不去偏要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羊角山去?这里面是有讲究的。

    不过赵行来也没有说得太详细。

    一方面是往详细了说,那可就有得说了,一时半会儿肯定是说不清楚的,要是再算上吴默江可能会有的插嘴等反应,这段时间还会更长。

    另一方面则是说得太详细了就缺少了想象的余地,人的想象力是一种非常奇怪的能力,不仅仅是因为想象力拥有天马行空的特性。

    留一点空间任由别人想象,反而可以促使对方对得出的结论更加坚信不疑。

    反之,对方说不定哪怕到了已经确定一切的地步,仍是会忍不住的去想注意一下是不是有什么他不曾注意到过的?对方是不是在算计自己?自己又究竟还有什么样的价值值得利用呢?

    到了这种时候,重要的已经不是是否真的有这么一回事了。

    而是对方会不会这么想?

    无关逻辑,不需要证据,就能轻松的毁掉之前的一切努力。

    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功亏一篑,功败垂成。

    所以,让别人自己得出结论,而不是将结论塞给对方。

    人嘛,最容易想得太多。

    好在赵行来从不觉得自己是一个这样的人。

    不然他也不会辛苦费力去做一些一般人会觉得是白费功夫的事情。

    其实赵行来的意图很简单,并不复杂。

    以收获为前提的付出是没有灵魂的。

    但是付出不求回报也有一点自命清高。

    其实赵行来只是想用这些小事来积攒福报,抵消自己对于大康国运的消磨而已。就这么简单。其实也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