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开局程远志 » 七十四章 受气包曹操

七十四章 受气包曹操

    大将军府,众幕僚齐聚一堂。

    何苗、袁术、袁绍、曹操、陈琳、鲍信、淳于琼、张津、蒯越、陈琳、王允、何颙、逄纪、荀攸……

    “本初,对陛下立新军之事怎么看?”

    “怎么看,都是好坏参半啊……”

    前排,鲍信与袁绍正交头接耳。

    后排,程远志缩于角落,躲在袁术背后的阴影中,竖起耳朵倾听的同时,瞪大了眼珠子一一打量着众人。

    和袁绍攀谈的武官是鲍信、袁绍左手边穿绿袍的是曹操,曹操左手穿棕色文官衣衫的是陈琳、陈琳左手的穿绯袍的……嘶,此人胸肌真发达啊,都快怼到公路的脸上了。

    嗯,这是个侍女,胸肌发达一点很正常。

    侍女紧挨着虎贲中郎将袁术,靠,公路你这个禽兽,快把手从人家衣衫里拿出来!

    让我来……

    袁术后面的是我,我边上的.....靠,长腿巨X!我去,这姑娘小腰好细啊.....侍寝过了吗?

    我是不是应该向何进索要她,带回家里耍一耍……

    抬眼看了下侍女的脸,程远志瞬间变得古井无波。

    上天是公平的,给了这个侍女一副好身材,所以在容貌上就随意了一些。

    还是小鱼更好看。

    程远志迅速收回视线,转过头,表现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模样。

    何进大踏步走了进来,高坐于中堂大椅。

    他面无表情地巡视了大堂一圈,目光精准的停留在程远志身上。

    “程手啊,此事你怎么看?”

    当大将军五年,何进仍没有进化成一个合格的官场老油条,心里想什么,开口就问什么。

    一点前戏都没有。

    就很直接。

    程远志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冷静地回道:“大将军,此乃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

    这是实话。

    何进大喜,腾地一下站起来,眼睛泛起闪亮的光芒。

    “噢,你且说说,说好了有赏!”

    这几日,他为这事愁得茶饭不思。

    陛下要成立新军的目的就是要钳制他,这个道理是头猪都知道,所以他也知道。

    可如何破局,却愁煞了他。

    若是一头大肥猪摆在眼前,何进一瞬间至少能想出九种办法,瞬间给它开膛剥皮去血,切成大小一致的肉条,并顺手摆上货架……

    但如果是官场角力的话,他就抓瞎了。

    这真不是他擅长的方面啊。

    闻言,众人的目光齐齐望了过来。

    在场众人都知道袁射(程远志),他太出名了,出名不仅仅因他是司徒袁隗的义子,更因在座诸人都或多或少被他怼过。

    少则一次,多则被怼过两三次。

    所以大家都不爱搭理他,以免自取其辱,再次被怼。

    程远志缓缓起身,沉吟道:“此时京城局势波诡云橘,董太后一方已有四位将军,董卓领兵在外,董宠为执金吾、董重为骠骑将军、董旻为左将军,此三人在内。”

    “公为大将军,公之弟为车骑将军,如此,京城正好处于均势。”

    “陛下欲立新军,意在从中取势制衡。”

    言语间,程远志环视全场,傲然说道:

    “此时此刻,大将军只需尽心尽力为陛下分忧即可。”

    “这关键,还是在两位皇子那里,在皇宫之中,在陛下那里。”

    “正所谓,夫唯不争,莫可与之争也……”

    程远志摇晃着脑袋,慢条斯理的说完,拿起案几上的酒水饮了一口。

    装了一波大大的玄虚。

    “这…此话何意啊?”

    何进听了个一头雾水,仍然没听懂好处在哪。

    他只感觉自己要被架空了。

    刘宏最近重用与董太后有关系亲密的董卓,董旻(董卓之弟),他是知道的。

    刘宏早在封他为大将军之后没多久,就封了董太后的兄长董宠为执金吾,侄儿董重为骠骑将军。

    陛下此意在分权。

    现在洛阳军权分为两股,一股是他与弟弟何苗,另一股是三董。

    双方权力交叉,相互制衡。

    本来已是均势,陛下此刻又要成立新军,所以他才有点慌,问计于众人。

    这…

    众人看向的何进的目光俱是闪过一抹失落。

    他们都听懂了程远志言语中的好处。

    何进竟然没听懂,可惜了!

    何进被众人的目光看得有些恼火,不过很快,他眼神中重新恢复威严:“程手,请再试言一二。”

    见何进确实没听懂,程远志便不再卖关子、“新军一出,大将军正好从风口上退下来,养名蓄力,以待天时。”

    程远志伸出手,握拳,缓缓收回,再迅猛打出。

    一阵拳风袭去,数步之外的烛火应声而灭。

    他娓娓说道:“大将军,眼下之势正如此拳,收回来并不是认输,而是为了……更有力的打出去!”

    嘶…

    这比喻神了!

    何进终于明白了何谓“百利而无一害”,尽管,明白的有些晚。

    “好!此言甚得我心,”  

    “赏,重重有赏!”

    随着何进声音落下,一个仆从端着一盘银元宝从内室走了出来。

    程远志欣然笑纳,接过盘子,正要转手交给力二。

    “且慢!”

    曹操出声打断了这个过程,凝眉问道:“敢问程手,此事当真百利而无一害?”

    “岂能有假?”程远志瞪了他一眼。

    曹操呵呵一笑:“不然,操却以为纵然百利,仍有一害!”

    “新军既立,其统领之位必在大将军之上,此便是一害!”

    这话曹操可没有乱盖,大将军本是最大的军职,天下兵马的头头,按照陛下的打算,新军一出,军制必乱,其首领之位也将凌驾于大将军之上。

    到时候,若陛下突然驾崩,那何进的处境,恐怕就不由他自己了。

    要杀要剐就只能看新军首领的脸色了。

    这难道不是危害?

    “哈哈哈…”

    程远志仰天大笑三声,不屑的看了曹操一眼,将银子递给力二,而后对何进拱了拱手,转身走了。

    他不屑于解释。

    曹操如今避难归来,一无侯爵,二无官职,还因为前番任济南国相时一顿猛操作,而被众人狠狠的笑话了一通。

    正是狼狈的时候,现在竟然来惹他,他才不乐意接招呢。

    “哈哈哈……”

    何进也朗声笑了笑,目光挑剔的注视着曹操,调侃道:“百利仅一害,仍不失为好局,孟德寻衅袁射,莫非是旧疾复发了?”

    这话有说道,旧日曹操在任北部尉时,就以挑刺闻名,但凡哪个人在洛阳名声大,权势大,他就专门盯着此人的家属狠查,还在军中置了五色棒,专治各种不服。

    当时,刘宏最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直接将蹇硕的叔父用五色棒活活打死。

    蹇硕的叔父:“???”

    “俺就走个夜路而已,走着走着就没了…”

    曹操因此而得罪的人太多,很快就被撸了下来,碍于其父曹嵩的关系,明升暗降,被调任顿丘令。

    光和元年(178年),曹操上任没多久,就因堂妹夫宋奇被宦官诛杀,受到牵连,被免官去职。

    其后,在洛阳无事可做,回到家乡谯县闲居。

    就连许邵,第一次给曹操的评语都是“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后来曹操辅助皇埔嵩平定黄巾之乱,许邵才改口为“治世之能吏,乱世之奸雄”。

    由此可见,年轻时的曹操是多么混蛋,挑刺之名深得人心。

    何进这话算是揭了他的老伤疤。

    “你?!!”

    曹操气得胡子一抖一抖,甩手拂袖忿忿而去。

     他太憋屈了。

    今日,单单是来取笑他的人,都不下两位数。

    每个人见面第一句话,就是“四载不见,孟德今欲何为啊……哈哈哈”。

    这些人,明里暗里都在嘲笑他不自量力,不识时务。

    就差直接说他“愣头青”、“傻蛋”、“官场异类”。

    曹操如何能不气愤?

    曹操前脚走,一名下人后脚就匆匆跑了进来。

    “大将军,并州刺史丁原传来消息,作乱的南匈奴休屠各部已被平定,南匈奴四散而分,一部分进入河东,与复起的白波贼联合一处,十余万人肆虐地方…此时贼军势大,已隔断并州通往洛阳的道路!”

    “丁原提议,由上党、河内、与太原三地太守,联合出兵河东,剿灭乱贼!”

    嘶…

    闻听此言……

    还留在将军府的众人脸卡一下子就白了。

    十几万贼军就在河东?!!

    河东距离洛阳只有一水之隔,窄一点的地方连三百步都不到!

    也就是说,现在大家已与十几万贼人隔河相望了。

    这些贼人若是想杀过河来,攻入皇宫,连一个时辰都用不到!

    这特么也太吓人了……

    “什么?!!”何进屁股刚挨着垫子,闻言豁然弹跳而起,两眼瞬间瞪大,

    眼珠子都差点要从眼眶里蹦出来……

    脸上神色写满了四个字——难以置信!

    不是不相信仆从的话,而是不敢相信反贼到了眼皮子底下!

    “准了准了,速速命并州刺史丁原、上党太守张扬、河内太守朱儁发兵平叛,速速发兵!”

    何进大口喘着气,整个人都受到了惊吓,正要坐回垫子上歇一歇,忽然想起一事,急忙吩咐道:

    “快!急令各部各军,守好平、孟两渡口,不得放一名贼人过河。”

    “立即备车,我要进宫面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