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开局程远志 » 一百一十七 嘴炮达人阿古朵

一百一十七 嘴炮达人阿古朵

    蛮女来的第十天。

    太原城郊,郁郁青山间、花红柳绿处。

    即使是夏天,山谷的风仍是带着一丝凉爽,习习拂面,令人心旷神怡。

    程远志感觉腰有点小酸,目光定定望着草地上奔跑嬉戏的大白小白,微微皱起了眉头。

    忽然多出来两个儿子自然是好事,可他却高兴不起来。

    在后世,生双胞胎是一件很有福气的喜事,让很多人羡慕不已。

    但在这个时代,生双胞胎却被视为极度不详,尤其是特别注重血脉的皇室、诸侯间。

    皇室为何会对皇后、妃子生双胞胎如此忌讳?这原因有三:

    一是影响王位继承。从商周时起,各皇室就已经开始沿用“嫡长子继承制”。主张立嫡立长,所以对于出生早晚比较在意。

    在秦汉时期,强调“以后者为长”,觉得后面出生的是老大,大概是觉得老大先着床,所以出生的时候比较晚。

    但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以先生者为长”,他们认为先出来就是老大。

    由于古代对于双胞胎的记录比较少,无法区分长幼,故而一直存在着争议。

    直到宋朝时,儒家才统一了“标准答案”,是“以后生者为长”,

    但到了后世,却都是以“先生者为长”了。

    由于皇位是采用嫡长子继承制,这个制度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皇子之间的争斗,皇帝也不必为选继承人纠结。

    但是双胞胎该怎么区分长幼?这是困扰所有人的难题。

    二是迷信。各朝各代皇室认为,双胞胎,尤其是双生男孩,是不吉利的征兆。

    《易经》中有“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的观点。而阴成双数,则代表着不吉利。

    因此一旦双生男婴出生,御医便会在皇帝的授命下,将其中弱小的孩子杀死。这也正应从古至今流传的那句话:“双生帝王家,一子留兮一子杀”。

    皇室之所以认为双生不吉,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医疗条件有限,双胞胎会让本就生产难度极大的女子风险翻倍,也因此产生了“双生子克父母”的说法。

    因为医疗条件太差,双胞胎存活几率就很低,经常出现夭折现象,受限于人的智慧不能解释这些原因,就只能归结于迷信,认为是不吉利的事。

    当然,这种观点只出现在皇室。皇室不喜欢双生子是怕继承王位的时候出现差错。民间对于生双胞胎还是持乐观态度。

    第三个缘由是双胞胎难以分辨长幼。

    即使到了后世,如何区分双胞胎依然是困扰普通人的世纪难题。

    何况在这个科技不发达的时代。

    总之程远志靠肉眼是如何也分辨不出,哪个是大白,哪个是小白。

    他只能让大白穿紫色衣,小白穿皂色衣来勉强区分出谁大谁小。

    但有效期只有一天。

    因为两小子还小,夜里是要睡在一起的。

    这衣服一脱,第二天早上,负责伺候的四个丫鬟就立在床边,你看我我看你,大眼瞪小眼四脸懵逼了。

    连贴身丫鬟都如此,何况其他人!

    程远志很惆怅的看了眼“住一宿就走”的蛮女,很想提醒她,现在已经是第十宿了。

    最终,还是将涌到嘴边的话和奶,一起咽了回去。

    算了,她想住多久就住多久吧。

    ……

    见天将午,程远志伸手唤道:“大白小白,过来。”

    隔着一段距离,他声音里的威严仍清晰可见。

    有一种不容置疑的意味。

    但两个小子浑不在意,仍在追逐嬉戏,一点要过来的意思都没有。

    即使他们在这十天内,挨了三十多顿打,仍然故我不改。

    程远志随手折下一根柳条,脸色逐渐转黑。

    这已经是十天来,他第38次想捶这两个臭小子了。

    平均每天四顿打……

    大小白顽皮他可以包容,不听话他就不能忍了!

    他是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连波诡云谲的冀州都能摆平,居然摆不平两个毛孩子。

    这说出去谁信?

    既然他们不听话,那就只有给他们一个深刻又完整的童年了。

    蛮女连忙按住程远志的手臂,柔声唤道:“大白小白,快过来,娘数三下,再不过来就要挨打了!”

    “一……”

    “二……”

    “三……”

    这是蛮女第一次在他面前展现育儿手段,之前几天,哪怕是两个儿子挨了三十多顿打,她都是袖手旁观的。

    程远志立马认真观看起来,学习起来。

    他虽然好为人师,教了蛮女许多姿势,但同时也是个谦逊好学的人。

    随着蛮女刻意拉长了的三声倒计时数完,就见两个小子就屁颠屁颠的跑了过来,仰着脑袋,一副乖巧模样。

    程远志不是个愚蠢的人,所以只是稍微愣了一下,就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

    这几天,两个小子被磕磕碰碰或是冷不丁摔倒后,通常都是过一会才哭。

    听到他呼唤和命令时,通常也不会立即给出回应。

    一开始,程远志认为他们在山野间野惯了,不听话,就狠狠捶了他们几十顿。

    直到此刻才发现,原来并不是他们不听话,而是他们的反射弧很长、很长。长到你心情好的时候觉得他们很萌很可爱、长到你需要给出缓冲的时间。

    转过头,见蛮女光洁如玉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意,如释重负。

    于是程远志就知道,蛮女要走了。

    第二天起来的时候,两个小子哭天喊地、满地找娘的画面,还是让程远志心肝寸断,大感吃不消,抱着头盔快速的溜了。

    ……

    初平二年八月,南匈奴一事告一段落,张扬自上郡起兵,进伐东羌胡。

    自从南匈奴主力被击败后,东羌胡就总觉得,并州刺史张扬下一个目标就是他们。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仇恨胡人的汉人,仿佛要把他们赶尽杀绝才甘心。

    原本,东羌胡是可以向大汉朝廷求救的。

    但上次联合南匈奴肆虐长安后,董卓见了东羌胡派去的使者,当场勃然大怒,令卫士拖下去砍了。

    东羌胡别无他法,唯有加紧时间征调青壮,组成军队,在上郡和西河郡周边重兵布防。

    直到军队落位,扼守住险峻之地,东羌胡上下才松口了气。

    但当得知张扬真正发兵来攻的时候,他们还是慌了神,急忙聚众商议对策。

    最后一致决定:“打不过,那就求和!”

    于是东羌胡派出了族人中最能言善辩、嘴炮无双的使者阿古朵出使太原,期望他能在太原大发神威,喷得程远志心有愧意,主动退兵!

    阿古朵带着厚礼来到太原,进城入府、行过大礼,对程远志道:

    “尊敬的冀州牧大人,您为何驱使并州刺史张扬来攻我部族,我东羌胡遵守大汉律法、按岁纳贡,并没有任何过错啊!“

    程远志忽然想起历史上那个着名的典故,就淡淡说道:

    “我蛮夷也。”

    阿古朵一脸茫然,很显然,他并没有听说过这个梗。

    但没关系,他有的是口才。

    阿古朵当即捋起衣袖、火力全开,从历史到人文、从传统到律法,怒喷张扬师出无名,东羌胡委屈嘤嘤嘤。

    对待并州刺史,他们东羌胡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爹一样,有令必遵、有求必应。

    今天,只要尊敬的冀州牧大人您愿意撤兵,请尽管开出条件!

    要女人给女人、要男人给男人,要牛马给牛马,要钱……那东羌胡倒是真没有。

    但是东羌胡会去凑啊。

    我们都做到这一步了,求亲爹高抬贵手,给儿子一条生路吧。

    叭叭叭叭叭叭叭叭叭……

    嘴皮子利索的像个战斗喷射机。

    等阿古朵终于喷完,叉着腰剧烈喘气的时候。

    程远志才点点头:“并州刺史为父、东羌胡为子,比喻的挺形象,你说的似乎很有道理。”

    阿古朵大喜过望,脸上展现出满足的笑容。

    论嘴炮,他阿古朵怕过谁来!

    正得意,却听程远志话音一转:“不过,这天底下,你见过谁家父子俩不在一起过日子?”

    阿古朵脸上的微笑瞬间僵住。

    程远志继续说道:“若要使张扬罢兵,也不是不行,东羌胡需全族来投,否则……”

    “你明白的吧?”

    阿古朵点了点头,拱手转身,垂头丧气正要走。

    程远志叫住了他,“你叫什么名字?”

    阿古朵回身行礼道:“蛮人阿古朵。”

    “阿古朵,你愿不愿意到我麾下效力?”

    “我封你为军师祭酒!”

    见到口才这样好的人才,程远志按耐不住聚贤之心了。

    其实刚才有那么一瞬,他差点就被阿古朵说动了。

    “大人,这官大吗?”阿古朵小心翼翼的问。

    “嗯,这官职大到了极点,可说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

    “愿意,愿意!”

    及听到“官职大到了极点”,后面的话,阿古朵已经自动忽略了,连半秒都没有犹豫,立即决定改弦易辙,投奔程远志麾下。

    “哈哈哈……”

    两人对望一眼,心照不宣的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