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开局程远志 » 一百七十五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一百七十五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程远志率军回到邺城,对众将士赏功罚罪自不必说。

    因为没有人在面前提起田丰,他也就忘了大牢里还关着个人。潜意识里,还以为田丰在上党当太守呢。

    这一日,春暖花开,程远志于中堂设宴,聚众将士商议大事。

    席间,程远志停杯道:“刘备前番徐州被夺,领军屯于小沛。吕布自领徐州事,此两地距许昌均不过三四百里,若二人同心引兵来劫圣驾,殊为不妙,公等有何妙计制之?”

    徐晃起身道:“末将愿借精兵十万,活捉刘备、生擒吕布,献徐州于主公帐下。”

    此言一出,众人哗然,都劝说徐晃不可鲁莽,吕布和刘备都不可小觑。

    这其中,武将们劝得最为起劲,他们话里话外无不透露着:“我们投靠主公这么久,麾下不过数千人马,你徐晃刚来投奔主公,就想独领一军,还口气那么大,开口就要十万大兵,你咋不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

    徐晃被说得脸盘发红,悻悻退回座位。

    众人都在对徐晃明劝暗怼,唯独荀彧和沮授没出声。

    前者正在沉吟思索,后者则在发呆。

    沮授经过西凉一战,对战争有了新的认知,发现一场战争的胜负并不单单是由前方战场的优劣来决定,故而正在重塑世界观,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程远志将目光投向荀彧。

    荀彧善于玩弄政治手段,背后阴人,虽然此时的局势与原时空略有不同,两虎竞食和驱虎吞狼之计都不可用,但想来他应该还会有其他好计谋。

    果不其然,荀彧沉思不久,便拱手道:

    “今北方新定,圣驾新安未久,正当息兵养民,不可连年用兵。”

    “彧有一计,名曰二桃杀三士。今吕布虽领徐州,却未得朝廷诏命。明公可请诏封袁术讨逆将军,总督淮、徐军事;封刘备为征东将军,兼令徐州牧,另附带密信,教其二人合杀吕布。”

    “事若成,则吕布必亡,徐州去一劲敌;事不成,则吕布必反杀刘备、倒攻袁术:明公可安坐邺城,坐收渔人之利,此乃二桃杀三士之计也。”

    这个计策我早就想到了,就等你们开口......程远志立即做出一副大喜神态,赞道:“好计,赏!”

    早有兵士端着铺着红布的托盘,其上摆满了金币。

    荀彧接过托盘,躬身致谢。

    众谋士纷纷大赞此计高明,眼羡的望着荀彧手中托盘,暗暗懊恼这么简单的计策,自己竟然没率先想出来,眼睁睁看着千金归了别人。

    程远志即派人前往许昌请过诏命,分别遣使往寿春、小沛。封袁术为讨逆将军,总领豫、徐、扬三洲军事;封刘备为征东将军、宜城亭侯、领徐州牧,并各附密书一封。

    且说袁术,自从得知吕布袭了徐州后,便整日坐卧不宁。

    本来,在他卧榻之侧,就睡了一条江东小霸王孙策,很硬很顶。现在又来一只并州猛虎吕布,两条猛男左右夹击,这叫他如何能睡得安稳?

    日思夜想,苦思破敌之策而不得的袁术,得到朝廷诏书后大喜,立即令纪灵起兵十万去攻吕布。

    另一边,刘备深恨吕布背后偷袭夺城一事,前番出于无奈,暂居小沛,今得朝廷诏命,有机会一雪前耻,哪肯错失良机?

    当即整顿万余兵马,打算合攻吕布。

    吕布闻讯大惊,怒骂袁术“无耻小人”、刘备“卑鄙下流”,欲起兵先捶袁术,再揍刘备。

    陈宫劝道:“袁术占据寿春,兵多粮广,一时难下。将军若去攻彼,刘备必将袭将军后面。重现昔日将军偷袭徐州之举。不如趁袁术兵锋未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灭刘备于小沛。而后再取袁术于寿春,而后占据中原,便可与袁射分庭抗礼,纵横天下。”

    吕布闻言大喜,忙令高顺领兵五万,星夜急袭小沛。

    刘备未料想到吕布会先下手为强,仓促激战间,不能抵挡,小沛瞬间失陷。

    城中乱做一团,关羽、张飞护着刘备仓惶弃城而走,不知逃亡何处。乱战中,刘备家眷再次落入吕布手中。

    摆平刘备,吕布方回军于广陵,阻住纪灵,双方厮杀一场,各有损伤。

    吕布勒马于阵前,质问纪灵为何兴兵犯境。

    纪灵道:“我奉朝廷旨意、讨逆将军钧命,前来讨伐你这个逆贼。”

    吕布道:“我吕布为朝廷立过功,流过汗,诛董卓、战李郭,怎会是逆贼?”

    “这中间一定是有什么误会,公且回军,容我遣使往许都问过陛下再说。”

    纪灵闻言,迟疑不决,见吕布军阵齐整,一时难破,又听其言语颇有道理。

    顿时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左右为难。

    正在这时,忽有袁术军命传来,说刘备已被吕布所败,下落不明,合围之势已解,令纪灵按兵不动。

    纪灵一边暗怪刘备太不经打,一碰就碎!一边扎住阵脚,据守原地。

    双方僵持下来。

    关羽、张飞护送着刘备,一路西逃,引数十残兵,经兖州来投邺城。

    人未到,信使先来。

    程远志本不想搭理刘备,审配与沮授分别劝道:“刘备乃世之英雄,今穷困来投,主公不可怠慢。”

    “主公慢待此一人,却会阻四海向投之士,实为不智。”

    没奈何,程远志只好命速该带队,出城半里相迎。

    规格上,比之袁绍亲自出城二百里相迎低了无数个档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云一怔,“有匪患?”

    并州四胡只剩其一,哪个不长眼的敢作乱?

    赵云有点儿不太相信,不过还是问道:

    “去多久?”

    程远志道:“少则三年、多则五载、领兵五千,公款报销、可带家眷。”

    好家伙,这是去度假还是剿匪?

    赵云瞬间就就悟到此举的真正含义,当即瞪大眼睛,义正严辞道:“主公何故疑云?我与刘备并无私情,若有背主之念,叫天打五雷轰!”

    “主公昔日曾言,男子汉大丈夫,遇到问题,当正面面对,是以,我不走!”

    “我倒要看看,刘备如何说我变节。”

    见赵云如此倔强不信邪,程远志只好随他,不过,这心下还是有点忐忑。

    刘备是这个时代唯一一个一路连败成最强王者的枭雄,甚至是有史以来,唯一一个因为失败而成功当上帝王的人。

    这样的人,人格魅力与口才这两方面的属性点,恐怕都是点满格的,对周围的人极有感染力,极其容易令人对他产生好感。无论男女,只要刘备想,就没有泡不到床上的。

    原时空里,与他同榻而眠过的人里,有简雍、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糜竺、以及糜竺的妹妹、孙权的妹妹等等几百个人……

    无论刘备想拉拢谁,只需拉着这个人的手睡一觉,就肯定能说(shui)服对方,死心塌地跟着他干。

    这个技能,让程远志有点害怕,唯恐赵云也被睡跑了。

    速该出郭迎住刘备,按照程远志的吩咐,随便在邺城内安排了个小别院给刘备居住。

    接下来半个多月,并无来人问津。

    刘备只好与关羽、张飞商议此事。

    张飞瞪大眼睛,气呼呼道:“大哥,袁射本是无情无义之人,我们吃过他好几次亏,今日为何还要来投他!难道大哥忘了当年安喜县丢官与无极县借粮被拒之事?他若是万一对大哥起了歹心,可如何是好?”

    说这话时,张飞并不知道,其实双方还有大兴山生死战的恩怨。

    刘备叹道:“三弟勿慌,我势穷来投他,他若杀我,便是不义。”

    关羽附和道:“大哥说的对!昔日曹操杀边让、屠徐州,而惹怒天下诸侯,被围攻而亡,因此大将军断然不会如此做。”

    “不过,大哥为何一定要来邺城?我们其实可以去许都,投奔陛下。”

    顿了顿,关羽继续说道:“陛下虽无权,却有名望,圣旨在河北及中原之地不管用,在其他诸侯处还是有点份量的。”

    “大哥若问陛下求一外地郡守职务,想必荆州牧刘表和扬州牧刘繇,还是会给陛下一些面子的。”

    闻听此言,刘备讶然道:“好计啊,二弟何时变得如此睿智?实令为兄刮目相看啊!”

    关羽得意的捋了捋胡须,“这都是我连夜看小黄……咳咳,看春秋得来的道理。”

    闻言张飞插了一句:“二哥,看你脸红的,那春……秋一定要借给俺看看。”

    张飞对着本关羽随身带着的书来了兴趣,话说当时吕布带着几百个人围殴二哥,二哥连新纳娶的小妾都丢掉了,都没舍得把这本书丢掉。

    如此看来,这本书一定有大秘密!

    刘备抬手止住两位兄弟扯闲话,将话题引回正路,目露回忆之色,一脸向往道:

    “我此来邺城,是为一人而来。”

    “那一人,白马青衫风度翩翩,傲骨天成虎威龙胆。”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可叫为兄想念得紧啊……”

    感觉此人来了,我与二哥(三弟)在大哥心里的地位要减一……关羽与张飞对望一眼,齐声追问道:“那一人是谁?”

    张飞补充道,“俺这就去宰了……啊不,请他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