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开局程远志 » 二百四十二 博望坡火

二百四十二 博望坡火

    “三国之开局程远志”!

    张飞闻言,对关羽道:“敌军既来,大哥前番常言‘如鱼得水’,今为何不使水去迎敌,反要弃城而去。”

    关羽没说话,却是点了点头。

    刘备面无表情的看了两人一眼,沉声道:“北军若至,智赖孔明,勇须二弟,何故推脱?”

    关羽、张飞闭口不言,心下却颇不以为然,。

    刘备送走伊籍,对诸葛亮道:“军师,眼下该如何做?”

    诸葛亮道:“新野小城不可守,走是肯定要走的,不过临走之前,也要使北军尝一尝我军之厉害。”

    “亮有三计,必能重创北军前锋颜良、文丑,挫动其锐气。”

    “这第一计,就在博望坡。”

    说到这里,话音一转:“不过,但恐诸将不肯听我号令。”

    刘备闻言,便以剑印交付诸葛亮,以助他调动将士。

    诸葛亮遂击鼓聚将。

    私下里,张飞对关羽说道:“博望坡在左,新野在右,北军若来,博望坡非必经之地,从大路便可直奔新野,如此用兵,岂非儿戏?”

    关羽道:“且看他如何调度再说。”

    中军大帐,诸葛亮高坐主位,刘备陪坐在侧,一言不发,静观其才。

    诸葛亮怀抱佩剑、手端大印,环顾众人道:“关羽听令!”

    关羽磨磨蹭蹭出列,慢腾腾拱了拱手,态度极其散慢道:“在。”

    诸葛亮对此不以为意,只吩咐道:“博望之左有一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军马。云长可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等颜良军至,放过休敌;其辎重粮草必在后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纵兵出击,就焚其粮草。”

    关羽漫不经心拱了拱手,道了声“是”。

    诸葛亮心下不悦,遂问道:“关将军可听清?请复述一遍!”

    关羽本就对诸葛亮不以为然,何曾认真听令,诸葛亮刚才说的话,他左耳进,右耳出,只记得只言片语,如何能全部复述?

    一时间尬在原地。

    诸葛亮沉声道:“向导官!给关将军复述一遍博望坡地形。”

    向导官应声出列:“军师所言不假,博望之左有一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

    关羽瞥了刘备一眼,见大哥脸色不悦,这才拱手,郑重应命。

    诸葛亮继续点将:“张飞!”

    张飞大大咧咧横了出来,高声应道:“在!”

    “翼德可引一千军,到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烧之。”

    张飞领命,与关羽立在一处,并不退下。

    诸葛亮点将不停,“关平、刘封,引五百军,预备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至天黑敌兵到,便可放火焚之。”

    又命道:“陈到领一千军为前部,从博望坡出,迎上敌军先锋,不要赢,只要输。”

    陈到拱手领命。

    诸葛亮转向刘备,令道:“主公可自引一军为后援,各须依计而行,勿使有失。”

    关羽在下高声道:“我等皆出外迎敌,不知军师却作何事?”

    诸葛亮微微一笑道:“我只坐守县城。”

    张飞大笑道:“我们都去厮杀,你却在家里安坐,好自在!”

    诸葛亮亮了亮手中物事:“剑印在此,违令者斩!”

    刘备没好气的瞪了两位兄弟一眼:“岂不闻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二弟不可违令。”

    张飞与关羽对望一眼,冷笑而去。

    关羽道:“我们且看他的计应是不应,那时再来问他未迟。”

    二人走后。众将皆不明诸葛亮的计谋,今虽听令,却都疑惑不定。

    诸葛亮对刘备说道:“主公今日便引兵就博望山下屯住。来日黄昏,敌军必到,等陈到败了一阵,主公再从山中杀出,稍做应对,便弃营而走;”

    “但见火起,即回军掩杀。亮与糜竺、糜芳引五百军守县。”

    说罢,命孙乾、简雍准备庆喜筵席,安排功劳簿伺候。

    派拨已毕,玄德亦疑惑不定。

    却说颜良、文丑引兵行至博望,分一半精兵作前队,其余做为后军,看护粮车而行。

    时当九月深秋,凉风习习。人马行进之间,望见前面烟尘四起。

    颜良便将人马摆开,问向导官道:“此地是何处?”

    向导官答道:“顺大路直走,前面便是博望城,后面是罗川口,右侧是博望坡。”

    颜良亲自出马阵前,遥望一簇军马来到。

    颜良忽然放声大笑。

    众偏将问道:“将军为何而笑?”

    颜良道:“我笑刘备无谋,诸葛亮少智,今观其用兵,不过尔尔,以此等军马为前部,与我对敌,正如驱犬羊入虎豹口!”

    “此次南征前,吾曾于丞相面前夸下海口。要活捉刘备、生擒诸葛亮,看来今日必应此言!”

    遂自纵马向前,迎上陈到,斥道:“尔等追随刘备,犹如孤魂随野鬼,何不早降?”

    陈到大怒,纵马来战。两马相交,不数合,陈到诈败而走。

    颜良从后追赶。陈道约走三五里,回马又战。不数合又走。

    文丑拍马向前,对颜良道:“此人诱敌之计拙劣之极,恐前面有埋伏,不可轻进。”

    颜良目视四下开阔一片的地带,笑道:“如此地形,纵有十面埋伏,有又何惧!”

    遂建功心切,不听文丑劝说,直赶至博望坡,却见陈到并不走大路回新野,而是率残兵退入坡中。

    颜良顿时迟疑不前。

    这时,忽听一声炮响,刘备引军从坡内冲出。接应交战。

    颜良对文丑笑道:“努,这便是埋伏之兵!看我生擒刘备,立下头功,你莫要与我抢!”

    文丑本想将临行时程远志的嘱咐“从大路直奔新野”说出,见状犹豫了下,忍住了。

    主要是考虑到新野一共就几千人马,而他与颜良麾下有十万人。

    实力过于悬殊,不由得他不看遍对面。

    而且刘备既然在此,说明对方的主力也在此地,新野必定是一座空城。

    对于北军来说,取一座空城的功劳,甚至不及歼灭敌军的十分之一大。

    这主要是因为程远志一直以来,给属下将领们灌输的军事思想就是:不攻城,只歼灭有生力量。

    是以,文丑便不再提醒颜良,只压住后军于外等候。

    颜良催军猛进,刘备退后急走。

    双方一前一后,追逐着进了博望坡。

    时天色已晚,浓云密布,又无月色;昼风既起,夜风愈大,颜良只顾催军赶杀,无瑕顾及周围环境变化。

    直到赶到一处窄狭的地方,两边都是芦苇。颜良方才意识到不妙,暗自寻思道:

    “丞相曾言,穷寇莫追,欺敌必败。此路狭窄,山川相逼。树木丛杂,倘彼用火攻,我军岂不危矣!”

    思及此处,颜良额头汗水一下子就涌了出来,勒马大叫道:“后军慢行!慢行!”

    可人马前后相接,骤然间那里停得下来?直乱糟糟好一会,大军才渐渐止住进势。

    偏将韩浩凑上前来,询问道:“将军,何故停下?”

    颜良手指两侧地势,声音发颤道:“速速命全军后退。”

    韩浩猛然省悟,连忙回马传令:军马勿进,原地掉头,后队变前队,撤出坡中。

    话没说完,就听见背后喊杀声震起望,不知从何处率先烧出一派火光,随后两边芦苇亦着。一霎时,四面八方,尽皆是火。

    又值风大,火势愈来愈猛。人马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

    三国之开局程远志最新章节地址:

    三国之开局程远志全文阅读地址:

    三国之开局程远志地址:

    三国之开局程远志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