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团宠农女:我全家都成了大佬 » 483.大丰收

483.大丰收

    长驸马这边的制茶师傅和高温炉子也都准备齐全,都等着大叶子运过来。

    大叶子的内芽是一百文一斤,叶子大些是五十文一斤。

    村里的大叶子每天都能收上来好几百斤,但是制茶这边,明显人手不够。

    招工的话,周边村庄的人都不想过来,毕竟一天能采摘好几斤大叶子,上一天工才三十文,哪个合算一目了然。

    只能从外县招工过来。

    外县也有山头,但是并不长这些大叶子,过来上工的人倒是不少。

    章县令特意找了个大院子做制茶的地方,也不用担心李郎中家会挤不开。

    每道工序需要十个人就差不多了,制茶师傅没空管这些,长驸马和老侯爷就亲自上阵监督,在制茶的院子里住下了,生怕这些茶在制作过程中有什么闪失。

    玖月也很忙,需要对全局进行统筹安排,还要调配,琐事很多。

    两个月过去了,大家除了修路就是摘茶,要不就是施肥,县主说了,稻田需要肥沃的水田,他们按照她给的方法,弄了很多养料施肥。

    最近大家都挣了不少银子,他们从来没挣多这么多银子。

    劳动力多的家庭,这段时间多的能挣十几两银子,去掉买山头的银子,也剩下足足十两。

    这么多年加起来,他们也没见过这么多银子啊。

    就连街上的乞丐也都挣了点银子,没有家和地的,由县衙同意安排,让他们在村里安家下来。

    大家都知道县主住在什么地方了,齐齐过来拜见,对于他们来说,县主等于是他们的再生父母啊。

    教会了他们发家之路,以后他们每年都可以挣这么多银子了。

    玖月望着望不到尽头的跪了一地的黑压压的人群,差点热泪盈眶。

    大家其实要求很简单,能吃饱穿暖就行。

    “大家都起来吧,咱们的稻子快要丰收了,如果咱们的亩产量真能上去,那才是大喜事。”如果产量能自给自足,他们也有白米饭吃了,不用在用辛辛苦苦挣的银子去换米面了。

    “肯定能上去,那谷穗看起来都比原来大了好几倍,看起来沉甸甸的,压弯了腰。”章县令抹了一把眼泪道,真是太神奇了,县主弄来的秧苗真是太棒了。

    “那我们就等着丰收?”玖月笑着道。

    大家都齐刷刷的再次拜倒,在他们心里,玖月就是无所不能的神明。

    玖月平时很忙,一直没腾出空来教李郎中缝补伤口。

    李郎中难得没有催她,只不过有什么疑难杂症过来请教她。

    玖月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只是诊断手法不一样,她更擅长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判断一些病灶,但是这些也没法教给李郎中。

    她写信给功叔,准备让他过来在这里办个医堂,或者让他培养出来的医者过来扶贫,双倍工资,外加补贴就是。

    没想到功叔亲自来了,还带了几个人过来。

    依他所说,好久没见玖月了,想念的紧,就是新一批医堂的学者已经可以自己行医,他现在才觉得玖月真是有先见之明。

    能想的这么长远。

    看见这么一个贫穷的县让玖月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就给救活了,也觉得不可思议。

    “见证奇迹的地方还在后面呢。”玖月十分有信心,等割了水稻之后,枸杞差不多也该采摘了,这东西虽然不多,可是价钱比较高些,也是一笔不少的收入。

    终于等到了收割稻谷的时候,大家忙碌了几天,可是这几天的成果是非常显著的,一个个喜讯接连传过来。

    有的村庄亩产量达到了七百斤,少的庄户也有五百来斤,可谓是大丰收了。

    比起以前不止翻倍这么简单了。

    大家都十分惊奇这水稻品种,居然这么厉害。

    县主不愧是山神的徒弟,连这样的水稻品种都能找来。

    淮安县城是免税的,所以大家收上来的稻谷可以全部留下。

    这就意味着这些稻米可以维持至少半年的时间。

    以往根据这边的气候,一年是可以收获两季稻谷的,如果时间紧迫起来的话,现在插秧,等到十月中下旬又可以收获一波稻谷了。

    这几个月玖月也没闲着,指导户部来的两个官员找了一块地播种,准备自己培育秧苗,总不能总靠她从现代去买吧。

    上次她突然变出来那么多秧苗,让大家去树林里拉走,老侯爷已经非常好奇了,问她从哪里弄来的,什么时候培育的,他们怎么不知道。

    她支支吾吾了半天,幸好褚有兴过来,把人拉走,给她解了围。

    其他人都好奇,但是没有人在问,她才松了一口气。

    她不想编造谎言骗他们,尤其是长驸马,可是实情又没有办法说。

    所以现在她要自己培育水稻苗,而且将来说不定会在全国都推广开来,大家的水田产量都提高了,那么百姓才算真正的减负。

    正好稻谷收割一茬之后,秧苗差不多也该移植了,大家争分夺秒的整理好水田,便开始插秧。

    新品种让他们充满了希望,要是这一茬在大丰收,那么他们一年的口粮都有保证了。

    插秧结束之后,玖月就指导他们去山上摘枸杞。

    枸杞的采摘期也很长,可以摘到秋季。

    比大叶子还值钱,这一斤足可以买到二百文,虽然数量有限,可是压秤啊。

    一家老小到秋季的时候,最少的庄户人家也能卖到十几两银子,真的是富起来了。

    秋稻大概是因为土地收过一茬,肥料不够,产量不如春季高,但是比起往常也高了不少,亩产量少说也有四百多斤,大家已经非常满意了。

    他们决定多多弄些肥料等春天的时候养地。

    大家收获满满,不但做了新衣服,还准备翻盖房屋。

    正好冬天是闲下来的季节,没那么忙了。

    玖月也支持他们翻盖房屋,他们那些地方简直没办法住啊。

    茅草屋雨水多的季节,屋里都淌满了水,撑不了多久。

    要是有砖瓦房,就不用担心风雨天,盖着湿被子,也不用担心半夜屋顶塌了砸着人。

    冬天更不用挨冻了。

    不过凭着他们今年的收入,大部分人家要是想盖砖瓦房还是不够的。

    玖月决定继续借给他们钱,给他们一年的期限还上。

    据说冬天会冻死人,她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大家被冻死吧。

    她有信心,最多在等个两年,她就可以等上淮安交上来的税收了。

    冬天的时候,这地方着实阴冷,玖月实在住不惯,她还要考虑两位老人家的身体状况,索性冬天也没什么事了,玖月决定带他们回家。

    户部两位官位带着水稻种子回去了,他们决定回去找块试验田继续研究一下。

    如果行的话,明年就准备在全国栽种了。起码产量比他们用的品种产量高的多。